首页 > 历史 > 民国十大汉奸

民国十大汉奸

1、汪精卫

汪精卫(1883年-1944年),名兆铭,号精卫,广东番禺人。出生于广东三水,祖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后迁居浙江山阴(今绍兴)。妻子陈璧君原籍广东新会,出生于马来亚华侨巨富之家。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汪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次年任总参议。抗日战争爆发后,汪任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民国27年12月18日,汪精卫、陈璧君由重庆飞昆明,次日逃往河内。在日本侵略者的军事侵略和政治诱降下,于29日发表“艳电”,响应日本近卫首相诱降声明,公开充当汉奸。民国29年2月,汪又于愚园路寓所召开所谓合法政党领袖及社会人士会议,至此,汪完成了伪中央政府的筹备工作。3月,汪在南京以代理主席的名义组织伪国民政府,同日本签订《中日关系基本条约》,出卖国家领土主权。民国32年,汪兼任清乡委员会委员长,实行“清乡”,配合日军对沦陷区人民进行残酷镇压,成为日本殖民统治的忠实走卒。民国33(1944)年3月,汪因病去日本治疗,11月10日死于名古屋帝国大学医院。陈则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江苏高等法院判处无期徒刑,终身监禁。解放后,陈被迁往上海提篮桥监狱继续关押。1959年,因心脏病死于狱中。

汪精卫

2、王揖唐

王揖唐(1877-1948),安徽合肥人,一个学贯中西的才子他出生在庐州城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个秀才,以教书为生。从小,王揖唐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气,据说他读书能够过目不忘,熟背经史子集,少有大志。1904年,没落的清王朝举行了封建社会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王揖唐高中二甲第五名——相当于全国高考第八名。随后,王揖唐被授予兵部主事。后成为民国时期政客,安福系的主要成员,北洋政府众议院议长,中华民国陆军上将,日伪时期的汉奸。曾先后担任内务总长、吉林巡按使、众议院议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公开投敌,他成了一个堪比汪精卫的超级大汉奸。官至伪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伪全国经济委员会副委员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会议议长。1948年9月10日,以汉奸罪在北平姚家井第一监狱被处以死刑。

王揖唐

3、陈公博

陈公博(1892—1946),原籍广东乳源县,寄籍广东南海。早年参加同盟会,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民国9年(1920)10月与谭平山、谭植棠回广州创办《广东群报》,宣传“五四”革命精神,介绍苏联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3月,协助成立了广州共产党小组(后统称广州共产主义小组)。7月,以广州共产党小组代表资格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月,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成立,陈担任组织工作。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炮轰孙中山。陈公博没有执行中共中央局拥孙反陈的指示,被开除党籍。1938年汪精卫出走河内,公开投降日本帝国主义。陈公博于次年1月到河内,跟着汪精卫投敌叛变。1940年3月出任汪伪政权的-长、上海警备司令兼市长。1944年11月汪精卫逝世,12月陈公博出任伪行政院长并代国民政府主席,至日本投降止。1945年8月25日乘飞机往日本东京,10月3日由日本押解回南京。1946年4月,苏州高等法院以“通谋敌国,图谋本国”有据,处以极刑。6月3日晨,在江苏第三监狱执行枪决。

陈公博

4、傅筱庵

傅筱庵(1872—1940),名宗耀,字筱庵,以字行,镇海县城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上海浦东英商耶松(一说祥生)船厂做工,在夜校学英语,得以初通英语。善于逢迎,提升为领班,经管工人工资等。依靠克扣工人工资、虚报冒领等手段敛财,在浦东购置房产,出租获利。后结识上海商务总会总董严信厚子严子均,兼管严家房产经租,认严信厚妾杨氏为“干娘”,辗转夤缘,投入清签订商约大臣、邮传尚书盛宣怀门下,拜盛为“干爹”,任招商局科长、董事及所属华兴保险公司副经理、经理。民国建立,盛被通缉,托他代管在沪资产。上海光复,又以认缴饷款,任上海都督府财政部总参谋及江海关清理处主任。1927年,调用招商局9艘商轮,为孙传芳运送部队及军用品,尚输饷200万元,以阻北伐军。当北伐军将进上海时,遣人表示欢迎,又在孙传芳逃离时亲往送别。四一二政变时,以上海总商会名义通电“竭诚拥护”。是年,以支持孙传芳罪遭南京国民政府通缉,后逃至大连托庇日本人,潜居3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通缉令撤销,重返上海,复任中国通商银行总经理、董事长,充任美国钞票公司买办、英商耶松船坞及机器制造厂董事等职。上海沦陷后,于1938年1月附逆投敌,出任伪上海特别市市长。10月,镇海万余人-声讨,次年七七抗战纪念日复-声讨,捣毁里居大门。1940年10月11日凌晨,国民党军统局策动跟随他数十年的亲仆朱升源,趁其宴游回来倦睡之际,用菜刀将其砍死。

傅筱庵

5、梁鸿志

梁鸿志(1882—1946),福建长乐人,近代官僚。从小诵读经史,为人狂傲,以东坡自许。曾任北洋政府秘书长。民国成立后,历任法制局秘书、佥事、肃政使等职务。民国4年(1915)袁世凯阴谋称帝,任拥袁称帝的“请愿联合会”文牍组副主任,并为福建省请愿人之一。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梁鸿志出任国务院秘书。曾为日本人创办的《亚细亚日报》撰写政论,新闻。民国7年,任参议院议员兼秘书长,次年9月,兼京畿卫戍总司令部秘书长。从此,他成为安福系的一个中坚分子。民国27年9月22日,伪维新政府和以王克敏为首的华北伪临时政府在北平成立"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委员会",王克敏任主席,梁鸿志任委员,筹备成立中央政权。宣布实行反共,不承认国民政府,与日本紧密合作的政策。民国28年5月,鸿志向日本借贷基金,设立华兴银行,大量发行华兴券,搜括民财,造成沦陷区内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为了向日本人献媚,他又组织"大民会",自任总裁,聘日本人松室孝良为顾问,标榜"恢复旧道德,振兴民德主义",提倡"反共、倒蒋、救国",妄图化解国民的反日情绪。此外,先后签署了出卖中国铁矿、铁路、航空、电气通讯、水电等权益的"纲要"和"协定",使日本帝国主义得以控制华中的工业、交通和运输,为日本侵略者掠夺中国各种资源及人力、财力提供方便。民国33年11月,汪精卫在日本病死,梁鸿志继陈公博为伪立法院长。次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梁鸿志携两妾、幼女逃往苏州。10月2日在苏州被捕,押往上海。在强大的社会舆论指责下,终被作为汉奸定罪,判处死刑,于民国35年11月9日被处决。

梁鸿志

6、张景惠

张景惠(1871-1957),字叙五,辽宁台安人。奉系军阀首领。九一八事变后沦为汉奸,曾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张景惠生于奉天八角台(今辽宁台安县)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跟随其父卖豆腐为生。他善于结交朋友,经常出入赌博场上。当时各地枭雄一时乘机而起。张景惠也拉起大排,由商务会长出面,在八角台镇成立自卫团,自任团练长,为本镇的商号富户看家护院。当时张作霖遭到土匪金寿山的袭击,借道八角台投奔冯德麟。张作霖、张景惠二人一见如故。张景惠拥护张作霖做自卫团的首领,自己情愿当副手,从此张景惠对张作霖言听计从。"九·一八"事变,公开投敌,先后任伪参议府议长兼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军政部总长、满洲国务总理大臣等职。"八·一五"光复,被苏军逮捕,关押于辽宁的抚顺战犯管理所。1959年死于战犯管理所,享年86岁。

张景惠

7、王克敏

王克敏(1873-1945)近代官僚、字叔鲁。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03年乡试中举后由清政府派往日本任留日学生监督,后任驻日公使参赞。1907年回国后,在清政府外务部任职。1910年任直隶交涉使。北洋军阀政府时期,曾任中法实业银行总经理、中国银行总裁、财政总长等职。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下令通缉,逃往大连,后投奔奉系,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议。1931年任北平财政整理委员会副委员长。1933年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兼财务处主任。1935年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卢沟桥事变后,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植下,于1937年12月 14日在北平成立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任“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兼新民会会长。1940年3月汪伪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伪北平临时政府改为“华北政务委员会”,任委员长兼政务委员会内务总署督办。6月辞职,改任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1943年复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1945年10月以汉奸罪被捕,12月25日在狱中畏罪自杀。

王克敏

8、褚民谊

褚民谊(1884—1946),字重行,吴兴(今吴兴区)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去日本,攻读政治经济学。于此结识汪精卫,后随张静江去欧洲。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国,在上海同盟会总部工作。1912年留学法国,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任法国里昂中法研究所副所长。1925年回国,任广州国民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广东大学医学院院长。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北伐战争开始,任国民革命军医务团主任。1928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候补监察委员、全国卫生委员会主席、比利时庚款基金会主任。1932年1月,任行政院秘书长。1935年11月,连襟汪精卫遇刺,辞去行政院长职,民谊也随之去职。抗日战争爆发,随汪精卫投敌,当了汉奸。1940年1月,被国民党开除出党。历任汪伪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汪伪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驻日大使、广东省省长兼保安司令。签订汪伪-密约,破孩沦陷区人民。1946年4月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在苏州被枪决。

褚民谊

9、陈璧君

陈璧君(1891年—1959)是汪精卫之妻,字冰如,民国政客,原籍广东省新会。1891年11月5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乔治市,为南洋巨富陈耕基之女。抗战期间随汪精卫叛国投敌,沦为汉奸。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逮捕。1959年6月17日,病死于狱中。

10、李士群

李士群(1906—1943),原名萃,遂昌妙高镇人。曾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上海大学读书。20年代初,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曾去苏联留学。1928年回国,在上海从事秘密工作。1932年,被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逮捕叛变,任调查科上海区直属情报员、南京区侦察员、留俄学生招待所副主任。1933年秋,因调查科上海区区长遭伏击毙命,涉嫌遭逮捕,押解南京调查科后获释。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潜伏南京。1938年逃往香港投降日本侵略军,回上海组建特工队伍,成立汪伪七十六号特工总部,任汪伪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党部特务委员会秘书长。1940年3月,充任汪伪国民政府警政部政务次长、部长,兼特工总部主任,伪清乡委员会秘书长兼江苏办事处处长,伪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部部长,伪江苏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在上海进行特务活动,残害爱国志士。1943年9月6日,被日本上海特高课长以请客为名投毒,9月9日,毙命于苏州。

李士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9560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