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晚唐时,吐蕃军队攻入了长安,为何不据为己有,而是匆匆撤离?

晚唐时,吐蕃军队攻入了长安,为何不据为己有,而是匆匆撤离?

有两个原因:一、吐蕃(就是今天藏族的祖先)世代居住在青藏高原,秋季青藏高原已经很凉爽了,但是长安依然燥热,吐蕃人受不了长安的燥热气候,水土不服,发生瘟疫,士兵大量病死,非战斗减员严重;二、郭子仪率军前来,吐蕃军孤军深入,不敢困守孤城,就被吓跑了。具体经过如下:

763年十月,吐蕃以吐谷浑(鲜卑慕容氏一支,就是天龙八部上面慕容复的祖上)与党项(西夏的前身,国王姓李,南唐李煜的祖上)20万军队乘胜长驱直入,逼近长安,唐代宗仓皇巡猎(逃跑)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吐蕃军队占领长安,蕃军不适应长安秋季的酷热,吐蕃军中疾病流行。加上郭子仪勤王之军逼近,吐蕃军入据长安15天而退出长安。

当时,安史之乱刚刚被平定,河西、陇右之地(今甘肃中部、东部地区)已被吐蕃所占领。唐代宗下令以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出镇咸阳(今陕西咸阳)。郭子仪感到自己大展身手的机会又来了,踌躇满志。可是,由于长期闲置在家,手下都已各奔东西,郭子仪去咸阳时,身边只剩下了20多名随从。然后吐蕃却拥有骑兵20多万,号称50万。浩浩荡荡、旌旗蔽日的一路向长安杀奔而来。郭子仪火速派传令兵上报朝廷,提醒各地提高警惕,并要求向咸阳方向增派援军,但是却被太监程元振阻挠,军报无法递给皇帝。于是关系到大唐生死存亡的紧急军报,就这样被耽搁了。

吐蕃匪众杀过便桥(长安与咸阳之间渭水桥),唐代宗仓皇出奔,巡猎(逃跑)陕州,官民鼠窜,军队四散奔逃,毫无建制,长安变成一片火海。郭子仪得知消息,星夜由咸阳急奔长安,但是等他赶到长安时,长安已经沦陷,唐代宗已经巡猎陕州。郭子仪的当时的兵力只有三千左右,远远不能进攻长安的吐蕃匪众,他只好率军南下,进驻商州(今陕西商洛),一方面安抚百姓,一方面召集失散的唐军。吐蕃匪众在长安杀人放火、凌辱妇女、洗劫府库、无恶不作。长安城瞬间变成人间地狱。

郭子仪进驻商州后,召集败兵,又聚集五千人左右,加上他从咸阳带来的几千人,手下就有了近万人的部队,军势大盛,可以一战了。然后,郭子仪立即派兵白天到处击鼓,树立无数旌旗,夜里就到处树立火把,用以迷惑吐蕃匪众。然后又派间谍到处散播消息:“郭子仪大元帅自商州率领勤王大军直奔长安而来,队伍多的数都数不清!”吐蕃匪众被郭子仪的疑兵之计吓破了胆,仓皇撤出长安,向西逃窜。唐代宗于是任命郭子仪为西京留守。郭子仪不战而解长安于危难之中,大唐帝国的西京至此这才安定下来。

所以,吐蕃军队一方面因为水土不服而大量病死,另一方面因为遇到了郭子仪这个厉害的对手,进入长安仅仅15天,就像老鼠一样匆匆溜走了,因为再不溜走就有被郭子仪打败的危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9211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