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奇葩的一个朝代,朱元璋和朱棣时期的明朝确实是不错的。特别是朱棣一朝,很多影响后世的事情都出现了,迁都、修书、郑和下西洋,这些事情对现在还有深远的影响。
不过,从朱棣之后,好的皇帝就不多了,朱元璋的子孙后代里面,可以说什么样的人都有,炼丹的,当宅男的,当木匠的,其另类程度任何一朝都比不了。关于朱元璋这个人,后人也是有争议的。这主要体现在朱元璋对功臣的大肆屠杀。朱元璋能够夺得天下,和他手下的那一帮兄弟是分不开的,特别是草根出身的他,如果没有兄弟的帮助,夺天下难于上青天,正因为早年的时候,朱元璋和自己的兄弟同甘共苦,所以其他兄弟才跟随他、拥护他。
我们承认朱元璋的智谋,中原丢失四百多年的燕云之地,是他收回来的,在那个纷纷称帝的年代里,朱元璋缓称王、广积粮,他非常淡定的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对手。这一路之上,荣耀无比显赫的同时,是他面临的种种考验,不过他经受住了考验,将最大的对手陈友谅征服后,天下已无人匹敌。张士诚的覆灭,朱元璋成为了真正的皇帝,这个昔日的讨饭郎,擦香客踩过地板的和尚,终于成为了万人之上的皇帝。
朱元璋的人生能够开挂,除了其智谋外,就是他身边那些不世出的文臣武将了,在这众多的大臣里面,智慧象征的刘伯温有着难以磨灭的贡献。朱元璋只要遇到问题都会去找刘伯温,陈友谅的覆灭,就是刘伯温献出的诱敌深入的计策,即便是朱元璋日后当上皇帝,他对刘伯温也是非常依赖的。
当时朱元璋想把自己的家乡当都城来修建,但是被刘伯温拒绝了,他直接告诉朱元璋,你的家乡不适合建立皇都。朱元璋打定西的时候,刘伯温说王保保不好打,但是朱元璋没听,前去攻打的时候,果然吃了败仗。
此战刘伯温精准预测,朱元璋要为他加官进爵,刘伯温坚决拒绝了。刘伯温知道,这种加官进爵的背后,是功高震主,是皇帝的猜忌,大臣越厉害,皇帝就越想弄死你,这是不变的规律。后来朱元璋就开始大肆屠杀功臣了,在大臣下手的时候,朱元璋选择在了马皇后生日的那天。给大臣上菜的时候,朱元璋为大臣上了一些萝卜、白菜什么的,大臣看这些菜不好,也没有食欲。
朱元璋对大臣们说,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你们不喜欢吃,就上其他的食物把,之后,燕窝、兔肉、狗肉各种美味佳肴就端上来了,大臣们吃的非常高兴。刘伯温的筷子一动没动,而且吓得出了一身汗,饭菜一换,刘伯温就知道了朱元璋的意思。兔子、狗狗和燕子都变成了肉,就意味着飞鸟尽、良弓藏,意味着着狡兔死、走狗烹。
事后,那些开国功臣被朱元璋屠杀殆尽,活着的寥寥可数。朱元璋屠杀功臣,后世学者认为,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特别是朱允炆登台,他一定要为自己的皇孙铲除障碍,让自己最信任的儿子来保护他,可最后还是祸起萧墙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89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