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再创历年新高,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要切实抓好基层就业、服务国家、创新创业、统筹联动、服务保障五项工作。虽说又将是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就业创业形势严峻,不过今年就业市场的新动向也值得关注。
为了给各位即将求职的同学提供一份数据参考,小编给大家发布了"2019年就业蓝皮书"。作为各大高校、社会大众、用人单位和政府公认的第三方权威性数据机构,本次出炉的大学生就业报告围绕行业选择、热门地区、毕业去向等方面展开了分析和数据解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准应届生们在敲定未来工作/实习计划时,往往会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1.确定所学专业的优先级岗位2.观望目前市场火爆、前景光明的行业3.贴合自身发展的工作城市
虽然每年都被说成“最难就业年”,每年毕业时,学校会设法让同学提高就业率,但大学生离校半年后的就业率在逐渐上升!从报告分析还可以看出:2017届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同届本科…
从图中我们能看到,近三年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的方向有4个:● 找全职工作● 自主创业● 正在读研/读本● 没工作,继续寻找工作
值得一提的,选择学业深造的本科生比例有较明显上升,高学历队伍在不断壮大!在2017届大学毕业生的未就业人群里,有50%的同学还没确定理想的企业,仍在求职阶段。
上图的“就业满意度”是由就业的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就业现状的主观判断:包括薪资待遇、行业发展、职业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等,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从不同城市来看,北京仍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最高城市,新一线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的,杭州居首位,其次是天津。
综合就业城市类型,中西部地区的地级及以下城市对毕业生的吸纳程度上升较为明显
这几年选择创业的同学也有很多,特别是毕业中期,人群增幅明显。数据显示,在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4届毕业生中,三年内有超过半数的创业人群退出,这也说明了创业失败的风险不容忽视。随着社会发展浪潮,就业方式、热门地区呈现多样化,毕业生“慢就业”也折射出社会的多样性和宽容度增加,这个时候,年轻人对自我的清晰定位与目标规划,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总结:刚毕业时,都会有些眼高手低,对于一些基层岗位不感冒,甚至有些排斥。作为过来人,曾经也有这样的问题。但万不能如此,一定要敢于从基层干起,或许开始的薪水低,干的脏活累活,但这都是积累的过程,一步难登天,一口难吃成胖子。身边有太多的人,都是普通学历,开始干着1000多月薪的工作,早出晚归,但现在都熬出头,工资逐年上涨,月薪多在万元以上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8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