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嘘!让孩子静静

嘘!让孩子静静

国庆假期出游,最遭罪的当属耳朵。

景区里、餐厅里、高铁上,所到之处均是人声鼎沸,可谓是一刻也没消停过。

走进一家地下美食街,立刻被淹没在声浪中,孩子就在我耳边说话,我却听不清他说什么,不得不扯着嗓门喊话。一顿饭下来,除了耳膜要炸了,再多呆一会,估计嗓子要给喊哑了。

生活在城市里,忍受喧杂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吵闹之下,我们慢慢地都变成了大嗓门。

在家庭里,我发现很多家长也总是扯着嗓子说话。我听有个家长说,她现在管教孩子全靠吼,尤其是孩子学习不专心,写作业拖拖拉拉的时候,看着就来气,怎能不吼?

生活在“高分贝”的环境里,一个宝贵的品质正从人们身上流失,那就是“心静”。

换句话说,就是专注力。

心静是专注的先决要素,而专注力则是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操作的必要条件。

曾子在《大学》中所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能后虑,虑而后能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安静的孩子有力量

先前去参加活动,我曾参观了多所中学。在去到某一所中学时,午休的铃声刚响,我就听见走廊远端发出一声巨响,教室的门像是被踹开一样,几个男生鱼贯而出,一边追逐笑骂,一边大声喧哗,刺耳的声音灌满了整个走廊。

无非是去吃个午饭,竟被几个孩子搞出这么大阵仗,听着让人烦躁紧张。

转天去到另一所市重点学校,同样是中午准备去食堂吃饭,听到下课铃声,我心想:不妙,赶上学生们的午休时间,这顿饭肯定会很热闹!

结果到了食堂,打饭窗口前虽然排着长龙,但学生们井然有序,并没有人声鼎沸的景象。回到教学楼,教室里有的学生在闭目养神,有的在翻看书本,还有的在讨论习题,但声音却很轻,旁人几乎听不见。他们彼此之间保持着舒适的距离,并沉浸在自己的状态之中。

从那以后,我留心观察发现,很多学风好的重点学校,学生都有一种“静”的品质,这当然不是因为学校有“禁止大声喧哗”的硬性规定,而是一种骨子里透露出来的素养。

一个孩子能够安静,我对他的未来总是高看几眼。因为安静并不等于内向、害羞,安静更像一个人有静音键,可以让自己专注于一件事情。

这种能力有各种表现方式,比如把一本书读完,坚持做一件事,还有实现长达几年、几十年的人生计划,都需要安静的力量。

无法安静下来的大人

正在破坏孩子的安静

其实,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安静的重要性。古人教育孩子,都是从背诵四书五经开始的,而背诵的基础即建立在安静、心无旁骛的专注力上。

大家也一定知道“宁静致远”这个词,它告诫我们,只有在平静的心态下,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虽然古时候的信息量很小,现代人一天获取的信息,可能比古人一生还多。但人们对安静的认识,却远远不如古人。

现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无法忍受安静。就好像有的人很久没有静静地吃一顿饭了,必须看剧才下饭;或者在家的时候,必须把电视开着,要么就放音乐,总之,屋里里安安静静的让他受不了。

很多父母养孩子也如此,他们很少带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他们甚至有一个很大的误解:觉得孩子天生就是好动的,他们一刻也不会停下来。

其实真的没有安静下来的是大人,而无法安静下来的大人,正在破坏孩子的安静。

在放学后的短暂时间里,有的孩子得不到一刻安宁,耳朵边总是有父母的声音。

有时被问着“要不要喝点水?”“要不要吃点水果?”“作业做了吗!”

也有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本来是投入其中,但是父母却见缝插针地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如今,孩子能安静地做点事,真的太难了。

平日里,有时候我陪孩子玩时,只是随意打开手机视频看看,孩子也会凑过来,不管我看的是什么,他总是会充满好奇。

这样的情形下,孩子很难有专注地去做一件事的机会。

守护孩子的安静时刻

蒙特梭利说:“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当今时代,已经有太多的东西在破坏他们的注意力,作为家长,就更需要守护好孩子的安静时刻,给孩子一个安静的成长环境。

认真地观察孩子,你会发现孩子在平和安静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非凡的专注力。

而当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时,他会在内心慢慢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他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思想来完成这个过程,不断地尝试、修正、总结,这正是学习的过程。

并且,专注力也是对孩子意志力的一种磨练,让他能够更好地去控制自己,养成自律的习惯。

现在,生活里我非常喜欢做一件事,就是在家和孩子一起读书,享受安静的时光。

这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农闲的夏日里整日躺在凉席上,或者在院子树荫下的躺椅上看书,没人来打扰,一直到天色渐暗。

“静是培养接近于先天智慧的温床,智慧是从静中的灵光一现而得”。那时候的我是安静的,我也希望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可以说,孩子的行为是环境的产物。家庭氛围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所以,让我们父母从现在开始,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而温暖的家,让安静变成我们的自觉行为,化作一种强大的力量,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才华的人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7523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