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北部地区进入深秋甚至是冬季。天气由凉转冷,入夜更是寒气袭人,各种胃肠道疾病也进入高发期。冷空气刺激和旺盛的食欲都容易导致胃病的发生,因此市民在此时应警惕慢性胃炎、消化系统溃疡、急性肠胃炎等肠胃病乘虚而入。
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日常饮食起居养生该怎么调整呢?
寒露应该这样做!
01
注意保暖
寒露过后,天气转凉,气温逐渐降低,因此不要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要适时增加衣服,夜间睡觉防止腹部着凉。
同时,要特别注重脚部的保暖,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应穿上保暖性能较好的鞋袜,切勿赤脚,以防“寒从足生”。
寒露过后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后,可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和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02
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
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让身体状态好转,精神状态也会变好。
03
养阴防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寒露时节养生跟秋分不一样,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莲藕、百合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04
适量运动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锻炼。
们可以坚持一个比较适宜的身体锻炼,不单单是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调养肺气,还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自己身体上的组织器官带来的免疫功能受损,或者是自己的身体受到了一些外部的气候寒冷刺激时候,可以更好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05
保持心情愉悦
由于深秋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们情绪不稳,易于伤感。
胃肠疾病很多都是身心疾病,与人的心理、情绪息息相关。过度的忧愁、悲伤、恐惧、紧张、愤怒都可能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深秋时节,人们需保持心情愉快、心态乐观,这也是秋季养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点。
06
室内保湿
秋季气候容易干燥,特别是寒露过后,干燥的现象愈发明显了。这时候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
寒露养胃的6种食物!
1、花菜
花菜性平味甘,有健脾养胃、清肺润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秋燥引起的脾虚胃热、口臭烦渴者更为适宜。
其中,西兰花所含维生素C更多,加之所含蛋白质及胡萝卜素,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2、山药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山药具有营养滋补、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
最佳吃法是蒸着吃、做汤喝、炒菜均可。蒸着吃,营养损失最小。
3、银耳
银耳是滋阴润燥的饮食佳品,它润而不寒、甘而不腻、补而不滞的特性,正适合秋季的平补原则。银耳的食用方法有多种,最常吃到的是银耳羹。
注意:银耳虽好,但并非人人皆宜,咳嗽多痰,或阳虚畏寒、湿热发黄等,均不宜食用银耳,若食后有大便泄泻者也不要服用。煮好的银耳羹不宜久放,隔夜的银耳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
4、蜂蜜
寒露后养生要防燥,蜂蜜具有润肺、养颜、通便等作用,这个时候吃最合适了。
蜂蜜对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而且能增强肠蠕动,可显着缩短排便时间。
5、大枣
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适用于中气不足,血虚证等。大枣善治中气不足,脾胃虚弱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每日吃大枣五至七颗,或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
6、南瓜
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能补中益气、消炎杀菌、止痛。其所含的丰富果胶,可“吸附”细菌和有毒物质,包括重金属、铅等,起到排毒作用。同时,果胶可保护胃部免受刺激,减少溃疡。可用南瓜煮粥或汤,滋养肠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7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