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张作霖当初差点饿死,受一寡妇的及时收留,发家后以此真情报答

张作霖当初差点饿死,受一寡妇的及时收留,发家后以此真情报答

​俗话说:“莫欺少年穷”,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的一生顺顺利利,很多人常常会因为贵人相助,最终还是能够走上自己希冀的道路,而因此也会对自己的恩人倍加感怀,知遇之恩甚比救命之情。世人在称赞汉初名将韩信战绩卓越,却结局悲惨的经历时,也常常会对他“千金赠漂母”的行为大为感动。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很多,也许正是那些你瞧不起的“下等人”,正是你亡命之时最大的依靠。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张作霖的父亲张有财在当地的县城经商,凭借着微博的收入支撑着这个家庭,这个时候的张家经济情况还是可以的,如果一辈子这样的话,也就没有了后来的绿林好汉了,变局正悄悄席卷这个家庭。



在县城经商的过程之中,张有财因为与当地的赌徒发生争执而被当场殴打致死,父亲的死亡对任何来说都无疑是晴天霹雳,更不用说当时只有13岁的张作霖,年少的他自然想要为父亲报仇。他与二哥张作孚一起找到赌徒为父亲报仇。结果在争执的过程之中,不慎开枪打死了赌徒,即使当时的世道很乱,但是杀人还是得偿命。二哥张作孚揽下所有罪状,毕竟13岁的孩子还不知道监狱之中的黑暗。而张作霖则和自己的母亲王氏一起连夜赶往自己的祖父家中。



然而王家也不是什么大户,在当时人人自危的情况之下,养活一个人太难了,所以他只得外出谋生活。在流离的过程之中,他饱尝世态炎凉,人心冷暖,这点经历到时和草根皇帝朱元璋的经历很是相像,这些经历对于他们的性格塑造有很大的帮助。在16岁的时候,他流浪到了营口一带,全身上下并没有什么盘缠,几乎快到了饿死的地步。话说人在绝境尚有大胆,正是这次行为让他结识了自己的贵人。在营口镇,有一孙姓大户人家,拥有众多田产,而孙姓当家由于早死,所以由其妻当家,人称“孙寡妇”。



张作霖来到此地时,正值农忙的季节,而孙家当时雇了很多的短工收割庄稼,每天都会定时来送饭,正是因为这些工人来自各地,彼此之间也不是很熟悉,并且这么多的人管事的也不认识,所以张作霖正是趁此机会,领了几天的饭,日子过得很是顺利。但是纸总包不住火,这样做最终还是被人家给发现了,结果张作霖被打得是鼻青脸肿,很是凄惨。



而当时孙寡妇正巧正在田里招工,看见这个十几岁的少年,一时很是可怜,及时让人停止殴打,并且告诉他每天可以找自己领一顿饭,这无疑是救了张作霖一命。而张作霖也认准时间,认了这孙寡妇做干娘,生活开始有了转机。这位妇人的救命之恩可是让他记在了心里,即使以后成了叱咤风云的东北王,他还是对自己的这段经历以及自己的这位感念常常念及。



谁也没有想到这位穷小子会成为东北地区最高的统治者,掌握一方生杀大权。当张作霖稳住脚跟之后,给自己的这位干娘置办房屋和田产,并且对他如生母,以报再造之恩。即使很多人常常说张作霖的冷血与无情,但他身上有的这份“义”,让他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这位张大帅并没有像历史上的那些人物一样,发家之后怕别人提及自己的黑历史而忘却众人,知遇与救命之恩,张作霖的回报确实让人敬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303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