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此人是小国国君,野心却很大,因一句“马屁”打败两个国家

此人是小国国君,野心却很大,因一句“马屁”打败两个国家

文|笔哥讲历史(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虽话说的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本领都是有限的,有多大的能耐,才能做多大的事。如果一个人不知天高地厚,不考虑自己的本事,却妄想去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那么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最后也会落得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所以,生活中一个人学好本事固然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要认清自己。在需要自己的地方发光发亮,这样能取得好成就。

就比如唐太宗的儿子李承乾,本来他已经是太子了,但在唐太宗中年的时候他便有要被换掉的危险。而他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宝座就要被人抢走了,他明知自己没有多少斤两,却想了一个很不现实的方法,那就是学李世民逼宫造反。

须知李世民造反是因为他的父亲还有哥哥的能力没有他突出,加上当时手下将士和老百姓的心和早已归顺于他,所以他才会轻而易举地成功了。而李承乾什么都没有,手里也没有几个兵。就敢和自己的父亲对着干,最后只能落得被流放的下场。

今天这里就要和大家说一说战国时期的一位小国国君。不要看他国家的地方不大,但是却非常残暴,和商纣王都可以匹敌了。他还有很大的野心,想要一连吞并周围其他国家。这一点他的心思倒是和秦始皇的一样,只可惜他又秦始皇一样的“病”,却没有秦始皇一样的“命”。

另外,这位国君是个很昏庸的人,他很喜欢身边的人夸他。更讽刺的是,他曾经因为一句“马屁”话,就发兵去攻打周边的齐国、楚国还有魏国这三个实力强于他的国家。不曾想他“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结果受到了这三个国家的反制,国土也被他们全部瓜分了。

说了这么多,那么这位小国国君是谁?到底是什么样的“马屁”能让他忘记自己的实力,从而激发野心去攻打其他三个国家呢?且听下文给大家说来。

一、宋康王袭击哥哥,自立为国君

宋康王,本名叫做子偃,本来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王爷。但是他的最终目的却不是荣华富贵,而是至高无上在权力。

宋剔成四十一年(公元前329年),子偃发动兵变,袭击了自己的哥哥宋剔成君。使得宋剔成君被打败,只好逃到齐国避难,此后子偃便自立为国君。宋康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子偃开始称王,称为“宋康王”。

或许是因为自己当时初登王位兴奋异常,从而忘记了自己的势力究竟有多大。所以在同一年他就连续派兵向东攻打齐国,并且获得胜利,夺取了齐国的五座城池;后又向南攻打楚国,夺得楚国三百里的土地;而且他又向西打败了魏军。这样一来,他一下便抢夺了邻国的许多土地,同时从此也和这三个国家结了仇怨。

二、宋康王似纣王残暴,引百姓叛逃

但凡想做大事的人,他们都会表现出比普通人敢干的姿态来,而这些人的脾气秉性在早些时候就会表现出来。诚然,宋康王为了登上王位连自己的哥哥都要杀害,内心的残忍度可想而知。

历史上对宋康王的描述并不少,史载其“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也就是说他是一个相貌非凡的男子,而且膂力过人,能把铁钩给拉直。然而,这看似很优秀的男人,人品却坏到

极致,《战国策》里就说他“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

也就是说喜欢做出把驼背人的腰骨给剔除,把早上过河的人腿给锯断。看来他的残暴一点也不亚于残暴的纣王,因此他被人称为“桀宋”。

另外,宋康王还是一个整天沉迷于酒色之君。如果有看不下去的大臣胆敢进谏劝解他少饮酒,他就直接辱骂大臣或者用弓箭射杀他们。这样一来大臣们常年生活在恐惧当中,所有不利于宋康王的话都不敢说。加上宋康王还喜欢剖开驼背人的背来看看里面是怎样的结构,砍断过河人的腿脚之举。

一时间,引得宋国的百姓恐惧不已,害怕自己哪天在外面走着走着就被宋康王给折磨了,所以大家开始叛逃宋国。而宋康王看到自己的百姓还有诸侯全部都离自己而去,他很不甘心。

如果他能用仁政来留住这些臣民还好,可是他非但没有施行仁政,反而用更加暴力的方式继续压制百姓,使得百姓们十分恐慌,困苦不堪。使得他们一方面感到灾难随时都可能降临,另一方面却又只能乖乖听宋康王的安排。

三、宋康王因一句“马屁”,打败两个国家

据说在宋康王执政的时候,总是喜欢听身边的大臣说自己的好话。只要有人不顺他的意,他就会将他们处死。久而久之,宋康王身边得到重用的人都成了拍马屁的能手。一天,有只小鸟在城墙的一个角落里生下一只小鹑鸟。

毕竟这是一种很罕见的现象,就好比母猪生出了一头象仔一样,让人好奇不已,但往往不现实,很显然小鸟窝里的小鹑鸟是有人做了手脚的。加上古时候的人迷信的很,只要是人为不能解释的事情,都要请占卜师来算一卦,看看是吉是凶。

宋康王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就请来了太史(古代卜卦的官员)将这事进行占卜一番。结果这个太史故作捣腾一番,然后毫不负责任地说小鸟生出大鸟,也就是意外着小小的宋国可以吞并周边的齐国、楚国、魏国,预示着宋国必能称霸于诸侯间。

而宋康王向来也是听惯了马屁话,加上他也是一名狂热的迷信分子。当他听到太史说出这样的话后,不禁大喜过望。于是在准备了一番之后,先是出兵灭掉了小国滕国(今山东滕州)。然后追加兵力,攻打了另外一个小国薛国,结果夺取了淮北地区大片土地。

宋康王看到自己连续两次取得胜利,所以信心倍增,认为先前太史所说的话果然没有半点虚假。于是乎,他为了尽快完成自己的霸业,竟做出了逆天的举动来。当时,他就让人找来一个大皮袋,往里装着血液。

而后将这个大血袋挂到树梢上,然后他就用弓箭射击血袋。每射出一箭,血袋就被戳破一个大口,血液就会从里面喷涌而出,而他把这种行为称作“射天”。这还不够,他居然还傻傻地用鞭子抽打着脚下的土地,还拆毁了庙里的牌位。意在向上天挑衅,向天下的诸侯宣示自己的战争狂热。可见,宋康王的称霸野心,一点也不亚于秦始皇。

按照我们现在人的知识,把那些牌位全部烧掉也不能改变宋康王的命运。反而这些是古代百姓们的信仰,而他们的信仰被毁掉了。他们自然就会反感宋康王,都想反了宋康王。

四、齐国联合楚国、魏国灭宋,并瓜分其地

正如前文提及,宋康王因为一句“马屁“话,就开始攻打其他三个国家,并取得了短暂的胜利。然而,那是因为当时的齐、楚、魏三国没有做好准备,只是被宋国偷袭成功罢了。不过这三个国家可能是出于同情宋国,既然土地被宋国霸占,就权且当成送给它好了。

后来,随着宋国国君不知收敛地表现日益膨胀时。齐国国君齐闵王便很快得知了宋康王的残暴行径,可能是他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同情宋国百姓。所以他就联合了楚国、魏国两位国君,与楚国、魏国签订了盟约,共同攻打宋国。

然而,沾沾自喜的宋康王认为这次战争自己还能取得胜利。却不知道自己国家的百姓早就被他折磨的身心俱疲,战争一响起所有人都开始四处流窜,导致城池一个都没能守住。

最后,宋康王走投无路之际便逃到了倪侯的住所。不过他“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很快就被齐国的士兵抓获,并且抓取面见齐闵王。

而齐闵王见宋康王是个残暴不仁之君,而且之前也侵占了自己的土地,所以新账旧账一起算。先是斩杀了宋康王,而后和楚国、魏国三国共同瓜分了宋国的土地。就这样,宋国宣告破灭了。

总评:

从宋康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没有能力就不要随便逞强,否则结局是非常尴尬的。一个人是多少要有点野心,但不能太过了,一旦过了,就会成为罪恶。就会遭到群起围攻,遭到众人的口诛笔伐。

就以秦国的历代君王来说,他们都很有野心。但是他们并不心急,而是潜心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还有军事实力。最后秦国到了嬴政时期,经历好几代君王的努力,终于从实力最弱的国家中脱颖而出,最终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像宋康王因为太史的一句话,就全面攻打其他国家。从而对外招惹多个国家,对内又搞得百姓民不聊生,才会遭到各国的围攻,成为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

可能大家会说成吉思汗似乎也有着像宋康王一样的野心,可他还是成功了。须知成吉思汗拥有野心,并且攻打了周边的许多国家,将版图打造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最大。那是因为他能够安抚自己的士兵和百姓,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替自己卖命,众望所归。所以他这才有了称霸的良好基础,可是宋康王已经失去民心,自然就会众叛亲离。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笔哥讲历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0114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