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寒露节气 | 养生防病重点: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节气 | 养生防病重点: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因此,寒露过后要避免受凉,少辛增酸,预防疾病。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

秋季也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天气转凉后,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被扰乱,胃酸分泌失调,容易引起烧心、反酸、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功能失调性疾病;气温下降可以引起胃肠黏膜血管收缩,致使胃肠黏膜缺血缺氧,营养供应减少,破坏了胃肠黏膜的防御屏障,容易引起急慢性胃炎、溃疡病的发生或复发,寒露时要注意饮食健康卫生,忌食生冷以免对脾胃造成损失。

寒露养生原则

寒露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1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应多食用芝麻、板栗、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2添衣防寒,保持通风

寒露节气时气温下降明显,随着气温下降和空气变得干燥,感冒病毒的致病力也开始增强,人很容易感冒。预防感冒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经常保持室内通风,每天通风时间应不少于 30分钟。另外,还应坚持每天用冷水洗脸,这样可增加机体耐寒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3脚部保暖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标志着气候将向寒冷过渡。寒露过后,昼夜温差加大,人们早晚应添加衣物,特别要注意脚部保暖。

民间有 “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意思是说寒露以后就不要再赤足穿凉鞋了,应注意脚部保暖。中医理论认为:“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因为足部是足三阴与足三阳经所过之处,如果脚部受寒,寒邪就会侵入人体,影响脾、肝、肾、胃、胆、膀胱等脏腑功能。

Tips:寒露时节多晒太阳

这是阳气收藏入土的最后阶段,地面上阴气渐重。所以寒露以后的阳光特别补,此时的阳光已没有炎夏时的“热毒”,温暖如酥,尤其是偏阴寒体质的人晒一晒,会非常受用。

医师介绍

程凯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科协穴位保健方法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北京健康科普专家

出诊地点:北京大诚中医针灸医院-程氏针灸非遗基地(医保定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五棵松门诊部(医保定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9399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