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数字货币,飞落谁家?

数字货币,飞落谁家?

近日,币圈登占各圈头条,朋友圈被疯狂刷屏。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但“彪悍的人生喜提各种头条”可以解释。6月3日北大毕业的90后孙宇晨,一掷460万美金,要和不看好比特币的巴菲特吃一顿饭。二人的画风是这样的: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信奉的是价值投资,他向来对比特币等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持怀疑态度。连续两年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痛批比特币,称其是“老鼠药的平方”,是“赌博设备”,并预言“数字货币不会有好下场”。而孙宇晨赖以发家的,正是加密货币。这也被看成是“两种价值观的冲撞”。孙宇晨也许是想通过跟巴菲特的午餐,为自己的炒币行为“正名。”总之吃瓜群主对此喜闻乐见,越是违和的画风越有化学反应。

的还有长江商学院EMBA、原比特易创始人惠轶,因100倍杠杆爆仓,选择自杀,于6月5日去世,年仅42岁。

说实话,币圈传出这样的消息,已经见怪不怪。这一年来为比特币自杀的“韭菜”,谁还数得清?但是惠轶,不太一样。因为他不是韭菜。他原本应该是收割的人。

在此不过多揣测是非成因,总之一夜暴富一朝封王,反之亦然。

6月13日凌晨秦朔朋友圈发文《数字货币,人类金融史上第四大泡沫?》,认为数字货币是很可能是继荷兰郁金香泡沫,法国密西西比泡沫,英国南海泡沫之后的人类金融史第四大泡沫。当泡沫破裂,击鼓传花停止的时候,人们手上只会留下一串串代码。数字货币也并非完全没有意义,在恶性通货膨胀国家可以发挥一定的货币职能。文末作者表示“数字货币的泡沫注定破裂,数字货币注定会继续存在。就像郁金香泡沫注定破裂,郁金香永远存在一

辩证地看待,当新物种出现的时候,总是身披虚假的泡沫,遮掩自己的样子。就好像超越时代的创新者,总是自带超强争议一样。

但是如果从泡沫中能看到它清亮的目光,如果透过丑陋能感受到它惊奇的骨骼,如果能在泡沫的包围中发现它真正的卓尔不凡。

那么就赶紧拉住它,跟随它,甚至不必多做什么,跟在后面安静地等待和见证,就是很优秀的品质了。

尤其是去年12月底开始,伴随着比特币飙上2万美金,又急转直下跌掉50%,几乎一瞬间,感觉无论线上线下任何话题任何群落,不扯上几句“区块链”感觉都不好意思聊天。这如此倏忽而起的“疯狂”,难免要被众人用各种猜疑和非议来加冕。

然而仔细一想,这“疯狂”尚不成色。

首先,这些声音中,刷屏信息中,一大半多是外界批判、讥讽、直斥为骗局的声音,再加一部分币圈链圈发出的自我风险警示,剩下全力鼓吹的其实很少,在整个舆论浪潮中风雨飘摇,相当鸡条。

其次,几十个链圈币圈自媒体简直凄惨。

微信公号为例,粉丝数能上万,一篇文章阅读数达到几千的,就算圈内大咖了,若是粉丝数十万级,平均阅读量破万,绝对是顶级牛逼。

跟其他领域自媒体大V动辄千万级粉丝,篇篇10W+的等级比,按拳击赛重量级划分,币圈链圈自媒体应差不多羽量级到蝇量级的级别。

再者,持币者比例。

做些朋友圈调查,会发现真正持币者在人群中的比例其实很小,投资非常活跃的圈子,持币的比例也超不过5%,多数人连如何买币都还一无所知,一二线城市的金融投资产业圈尚只如此,何况是三四五线乃至小镇农村这些地区。

据币圈估测,国内目前持币者数量仅百万级。对照下看,中国股民数量2015年已突破1亿,高过币民2个量级。更别说法币,扣除小学以下儿童,大致全民持币。

舆论总体看衰,内部声势羸弱,国内实际参与人数差不多只有一个中小型少数民族的人口……基于以上,仍只是星星之火。至于那些连区块链是啥都没明白的人却在大喊“郁金香泡沫”、“庞氏骗局”、“美国阴谋论”的朋友,你所以为的“所有人都疯狂了”,可能恰是你疯狂地臆想。

正如秦朔先生文中所言,数字货币的泡沫注定破裂,数字货币注定会继续存在。就像郁金香泡沫注定破裂,郁金香永远存在一样。数字货币,即将造福人类,造福世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8624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