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圈圈,我家孩子最近可难搞了,坐在沙发上总是把玩具扔出去,一边扔还一边咯咯笑不停,我捡了他又扔,该怎么办啊?!”
孩子总扔东西,这位妈妈的烦恼是不是你也遇到了呢?
其实,孩子的某一阶段出现扔东西的行为,可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这背后实际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必然结果。
首先从生理上来说,孩子能扔东西,说明孩子的手部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逐渐成熟,在扔东西的过程中,他能伸开手抓握好物品,再把东西投掷出去,上臂力量、抓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其次,扔东西是孩子认识和探索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物品扔出去的距离是远是近?声响是大是小?是会弹起来还是会飘起来?都能让孩子看到不同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反应。
有时你仔细观察孩子,扔东西时,他一会儿扔得近,一会儿扔得远,其实他就是在看物体的反应。
而且,有些孩子扔东西也是在跟爸爸妈妈炫耀他掌握了这项技能,让你看他“很厉害”的模样,希望得到你的夸赞,这种希望得到认同和获得成就感的心理,是孩子心理发育的一大进步!
所以当孩子总是乱扔东西的时候,家长不要过于生气,要从生理和心理层面去正确认识这种行为。
当家长理解这种行为后,再来引导孩子,是的,虽然扔东西的行为是正常的,但不能放任孩子,因为放任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孩子破坏欲渐长,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合理去引导孩子,那该怎么做呢?圈圈给各位家长四点建议:
1、让孩子扔合适的物品
把家里易碎的、贵重的、容易伤人的物品收拾起来,别让孩子拿到,在孩子的周围可以放一些小而轻的球或者毛绒玩具,也可以准备一个小框,让孩子把物品朝里面扔。
2、让孩子收拾好物品
当孩子把东西扔出去以后,你要带着他一起把东西收回来,如果孩子年龄小,你可以带着他做,边做边说“把小熊玩具放在沙发上,把蓝色的放在盒子里”,不要觉得孩子小,就不让他收拾了,或是跟在孩子屁股后面,他扔一个你捡一个。
一丢就有人收,孩子会认为收玩具是妈妈的事情,不是他的事情,永远都是你在收拾玩具。
3、表扬孩子正确的行为
当孩子跟着你收了玩具时,你要表扬他“做得真棒,相信你下次可以自己完成了”,当他一个人收拾了玩具,你可以表扬他“做得非常棒,宝宝你长大了,像个小大人一样了!”。这样的表扬有助于养成孩子收拾玩具的好习惯。
4、批评孩子故意破坏的行为
第一点我们提到把易碎的、贵重的、容易伤人的物品收拾起来,尽量不要让孩子碰到,但有时孩子还是会拿到玻璃杯这类物品,他扔出去砸碎了,或者是朝爸爸妈妈别的小朋友扔,那家长应该及时制止和批评孩子。
快速的破坏行为,可以获得的痛快感和满足感,但孩子不清楚不计较后果,这类破坏行为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家长应该及时制止。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会表现出破坏性的行为,家长要去观察孩子的行为,探索破坏背后的原因,如果孩子是为了好奇探究,家长请参与到孩子的破坏中去,如果孩子是故意破坏,请及时干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