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如何坦然从容地面对暮年?看“文字雕刻家”简媜的人生3课

如何坦然从容地面对暮年?看“文字雕刻家”简媜的人生3课

“人生燃烧于每一瞬间。”——诗人艾略特

呱呱坠地的婴孩,第一声啼哭划破黎明,这是人生的春季,生命伊始、稚嫩萌芽。

蓬勃向上的少年,经历着青春的迷茫与憧憬,这是人生的夏季,矛盾叛逆、鲜妍朝气。

稳重踏实的中年,为生活为家庭风雨里奔走,这是人生的秋季,付出辛劳、收获果实。

白发苍苍的暮年,站在时间之河的尾端回望一生,这是人生的冬季,红尘飞雪、银光闪闪。

小时候,总有人教导我们认真学习书本知识、丰富扩容生活常识,多一点技能傍身,以便日后长大成人,能在社会立足、安身立命。

对于“生”,我们有太多父母的教诲、老师的教育、前辈的叮咛;而对于“老病死”,似乎鲜有人将它们放到桌面上,作为一个须严肃认真对待的问题来谈。

美妆广告向人们推荐延缓衰老的抗皱产品、食品饮品也冠以美容养颜、祛病健身的名号……人们看到太多“与时间赛跑”“与衰老对抗”诸如此类的宣传语,有意回避着对于“老病死”的想象,恐慌之余,难有坦然之意。

电视剧《我可能不会爱你》里,女主角程又青在30岁生日这天,做梦梦到自己被时间追着跑,惶然惊醒,又收到老同学李大仁发来的贺卡及“初老症状”提醒。仔细比对,她发现自己有17多条都跟“初老症状”上说的一模一样,更加花容失色、恐慌不已。

这恐怕是当代许多年轻人、中年人的真实写照吧,觉得时间像个小怪兽一样火急火燎地跟在屁股后面跑。韶华弹指间,岁月一闪过。

变老真的如此可怕吗?连00后都开始自称“老阿姨”,中年人岂不是要称自己为“兵马俑”?我们就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年龄观”,以积极的心态与充足的准备来面对这人生的冬季吗?

困惑之中,我读了作家简媜的散文集《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仿佛打开了一盏桔黄色调的暖光灯,迷途里有了方向。

许多年前知道简媜,是因为七堇年。七堇年甚喜简媜散文,经常引用她的话。于是我也熟读简媜那段著名的话:“我说人生呐,如果尝过一回痛快淋漓的风景,写过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与一个赏心悦目的人错肩,也就够了。”

若干年后,翻开简媜这本《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老友重逢般,我惊喜地发现推荐序是七堇年写的。字里行间仿佛有个人在对我说:“书极好,抽空读读吧。”

简媜少年时期成长于宜兰,大学毕业于台大中文系,以优美清丽、文风大气的现代散文而闻名于文坛。她在作品中凝结浓郁真挚情感,更是透过书写对人生的诸多命题展开深思与探讨。七堇年说她炼字锻句,仿佛雕刻艺术品似的一刀一斧凿句成篇,称她为“文字雕刻家”。而简媜更是在2013年,凭借《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这本散文集,成为了金石堂年度作家风云人物

苏轼写“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既然生而为人,就要认真走好每一段旅程,春夏秋冬自有其美,耄耋之年亦有权利享受有自由、有尊严的生活。让我们在简媜带来的人生3课里,静静聆听该如何坦然面对人生之冬吧。

第1课:保持学习热忱,去芜存菁

“他真的认为一个人应该为自己的老年负起责任,完全承受不可避免的肉身衰颓所带来的苦恼,从中寻求平衡之法而不动摇对信仰的坚固信心,不松懈对灵魂的护守,不回头走堕落的路变成一个向子女需索、对世间哀号的老人。”

英国诗人乔伊斯在《尤利西斯》诗中言道:“我不能荒废我的旅程,我要畅饮生命之酒直到杯底。”这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哪怕人生行至鎏银岁月,只要这生命之酒仍有,就要品味、要畅饮、要继续精彩。

那么这精彩的源头从何而来呢?卢梭说:“青年期是增长才智的时期,老年期则是运用才智的时期。”然而简媜认为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仅凭以前的知识储备恐怕不足以应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当下,而唯有保持学习的热忱,这才是精彩的源头。学习热忱即终身学习的能力,如水源之于植物,持续灌溉才不会枯萎衰败。

大器晚成的摩西奶奶在晚年成为了美国最多产的原始派画家之一,正如她作品的名称《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所阐述的道理一样,77岁开始画画尚不为晚,只要你想做一件事,眼下就是最好的开始点。

77岁之前,摩西奶奶的双手被家务杂活、农场琐事所占据,直到因关节炎不得不放弃刺绣,她开始绘画,取材于身边的农场生活景象,画作颜色明快清丽,深受大家的一致好评与喜爱。

好学的人,会在晚年对自己的人生做思考,整理来时脚印,冶炼人生经历,壮大灵魂的力量,去芜存菁,增强内心修养,找到自己喜爱的事情并把热情投入其中,此谓晚年幸福之源泉。

第2课:储备两种老本,财金快乐

“老年,是完整生命的一部分,让每个人安享老年是健全社会理应实践的人权责任,正因为如此,一个理性的公民、待老的中年人,应该以最大的善意提前拥抱社会里的孩童、少年——他们将来必须扶老——认真地规划自己的老年资本,既不要成为子女的负担,也尽可能地不动用公共资源。

然而,所谓储备老本,也应该加上储备‘快乐本’,以备被枯藤老树昏鸦围绕的老年生活所用。”

欢迎光临“老年财金生活体验营”,开诚布公地,我们谈一谈“钱”与“物”。有两派人士:“享乐派”主张人生在世要及时享乐,年轻时有钱就花,不存老本;“积沙成塔派”主张“好天要积雨天粮”,年轻时节省一点,日攒月积,存好老本。

两派人士到了晚年分别如何呢?年轻时潇洒自在的“享乐派”暮年处境堪怜,但子女都不怜他,接下来的情节就是社会版新闻寻常可见的老人告儿女弃养;年轻时勤俭持家的“积沙成塔派”虽然辛苦了一辈子,但暮年也攒得了一本稳当牢靠的存折来养老。

财金与快乐两种老本,目的其实很简单,如简媜所说:“老人,也要自立自强”。

银行里诸多等待者之一的九十岁老先生,口袋里装着数十条纸片,每三条可以折成一颗多角星,他折好后随手送给了陌生人。这是老人的智慧啊,找到自己的玩耍之道,不悲情、不抱怨、不焦躁,而是顽童一般,成为自己衰颓身躯的国王,轻巧地走了另外一条晴天小路。

美国小城里七八十岁的老者,或自组读书会,或独自在公园写生、在书店作画。这是散发着自信与愉悦的睿智人生啊,将自己生命的最后旅程交付于文学艺术,在对美的追求里安度高质量的晚年。

前段时间,人们被广州郊外田野间的一座小别墅给惊艳到了。它白墙黛窗、宁静优雅。人站在屋子里向外望去,油绿葱郁的田间美景尽收眼底。

原来这座小别墅是70后女生金杜与另外6个闺蜜一起凑了400万,历时8个月左右时间从毛坯房改造而成的。为的是趁现在体力财力尚富足,早早准备好,20年后7个人相约在这儿共同养老。想象一下暮年生活,居住在这座位于稻田中央的优美别墅里,看书、聊天、做饭、喝茶……抱团取暖,是多么的快乐安然。

第3课:建构自我主体,学会独处

“若一个人一生重心仅是工作与家庭,从未建构自我主体,从未学会独处(这一点要用红笔圈起来划上三个星号,乃老年学测、指考必考题),当这两根大柱移开,老年生活犹如汪洋孤舟,不知何去何从。”

中年之时,扮演各种角色、承担多种责任,父母伴侣子女,皆需你牵挂照顾操心。到了晚年,职场的重担卸下,子女皆建立自己的家庭,人生的重担也卸下,与之前的乱哄热闹相比,此时就得渐渐熟悉安静冷清的生活了。

为了不使自己晚年如一叶扁舟孤独漂零于汪洋大海,最好早早地就开始建构自我主体,学会独处。建构自我主体即意识到“我”作为这世界上唯一的“我”,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思考、表达与存在方式。而学会独处即是哪怕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不倚老卖老,不悲观抱怨。

来自德国柏林的时尚爷爷Günther Anton Krabbenhöft虽已高龄,但透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精神状态丝毫不被年龄所限制。时髦潮流的服饰穿搭,精神矍铄的积极心态,比剪刀手、吃冰淇淋、与年轻人合影留念,Günther Anton Krabbenhöft的精神气质完全不输他人。

有人说这是不是为了给杂志社拍照而刻意摆拍的造型啊,老爷子自己解释过:“我平常生活中就是这样穿衣服,不管是去工作还是运动,都希望自己看起来是愉悦、开心的,这能够反映出我的内在和自我。”

或许在大多数人看来,寂寞空虚会慢慢吞噬老年人对生活的最后一丝热情,人们恐惧那种如坠黑暗深渊的感觉,所以逃避谈及老年孤寂。其实看看Günther Anton Krabbenhöft,晴天还是黑渊其实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念之间,好状态都倚仗自己的心理调节,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应该被荒废跟虚度啊。


3大主课至此告一段落,然而它们只是作为引言,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醒人们:面对暮年时光,要坦然面对、提前规划、内心做好充足准备。副课还包括:戒除怨憎贪念,智慧慈悲;坦然面对疾病,修炼心境;人生逆旅过客,风雨归程……这些待你翻开简媜这本《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答案自会不言而喻。

德国小说家黑塞写过对老年的期许:“老年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阶段,就像其他阶段一样,老年有其自己的容颜,自己的氛围与温度,自己的哀与乐。就像较我们年轻的其他人类手足一样,我们这些白发老翁也有责任把意义带给自己的人生。”

希望人们都能从容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暮年,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心老人,真诚勇敢地面对“老”,描摹“老”。人生这趟四季旅程,每一程有每一程的风景,而行至冬天,愿人间的善能温暖每一位暮年乘客的心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8059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