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广泛应用于防病治病之中。在辨证准确、处方合理、药品质量合格以及煎煮得当的情况下,服用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效果。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汤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那么中药汤剂应该如何服用呢?
服药次数
中药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二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小时~6小时左右。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和病情需要以及药物的性质来确定。
服药时间
饭前服:饭前30分钟~60分钟。病位在胸膈以下的如胃、肝、肾等脏的疾患宜饭前服。因为饭前胃中比较空虚,药性容易下达,以较高的浓度快速进入小肠被吸收而起作用。
饭后服:饭后15分钟~30分钟。对胃肠道有刺激的中药汤剂宜饭后服。像常用的祛风湿药如羌活、秦艽、威灵仙等,药性皆属辛散温燥之品,易对胃肠道产生刺激,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合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还有,用于治疗上焦病变的药物宜饭后服。饭后充分利用胃肠道里的食物阻滞药力的快速下行。另外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以充分发挥药效。毒性较大的药也宜饭后服,以免吸收太快发生中毒。
空腹服: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如人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具泻下作用的大承气汤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
隔夜服:主要指驱虫药。睡前服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一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除以上服药时间外,安神药宜睡前服;骨髓病宜晚间服;发散治感冒药宜趁热服;治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用;慢性病定时服;急性病、呕吐、惊厥、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均可不定时服。
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有些食物能影响药物对疾病的治疗,因此必须避免或节制食用。如麻疹初起病者则应禁食酸涩、油腻之物,因这些食物有收敛的作用,会影响药物解表透疹的作用。疮疖肿毒、皮肤瘙痒者,不宜食鱼、虾、羊肉等腥擅及刺激性食物。经常头晕、失眠、性情急躁患者,应忌食胡椒、辣椒、酒及茶等物,以免疾病难愈或愈而易复发。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患者应忌油炸粘腻之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76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