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人家的小孩琴棋书画都会,你看看你平时就会打游戏。”
“你不是天天跟你们班第1玩吗?怎么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呢?”
在生活当中,不少家长都会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相互比较,总觉得别人家的总是好的,要么就是学习成绩好,要么就是有很多的才艺,这样的父母从来都没有问过自己,他们和别人家的父母是一样的吗?总是用比较的方式,并不会让孩子成长,反倒是会越来越自卑,总是觉得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总有另外一个人会超越自己。
有多少小孩子在小时候就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是噩梦,不是更加叛逆,就是变得很蛮横,和父母的关系很远。
为什么总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1,就是因为想攀比。
每个人都有攀比心,有时攀比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想,看着别人努力,自己也想变得更好,可是父母这样的心理,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就是希望宝贝们可以成才,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前行,但是在攀比使孩子的心理却相当紧张,觉得精神压力极大,开始出现了自我否定的情况。
父母的攀比就像是一双大手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本来想要休息,结果父母却一直比较,渐渐的他们不适应自己的生活,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在生活当中也会变得特别急躁,孩子本想认认真真的做好某件事情,可是心里总是会被其他的声音打断,脑子里全都是父母对别的孩子的夸赞。
2,以别人为目标,想让孩子更努力。
有些父母经常会做这样的事情,为了警醒之下的孩子,给他们立了一个目标之后,就可以更好的努力了,那是以成人的想法看这样的问题,或许觉得没什么,可是在孩子的眼里,如果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甚至没有夸赞和鼓励,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长夸赞别人,就是因为父母打从心眼里看不起自己,渐渐的孩子的心理就会更加扭曲,贬低孩子不会让他们成长,更起不到激励作用。
3,希望孩子成才。
家长在孩子出生之后,都希望他们长大后有出息,甚至有些期待他们能够特别成功的想法,如果自家的孩子优秀,父母会很开心,如果不优秀,心里就会特别着急,觉得是平时的管教太过松懈,其他的孩子竟然都能做到,我家的宝贝也可以,就这样又给予了他们很多的负面影响。
一味的去贬低孩子对小朋友没有任何的帮助,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成长,有新的收获,所以和别人比较没什么太大的作用,每个人的性格和所经历的家庭环境不一样,用照搬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永远都会出现弊端,家长应该就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沿着自己的计划去执行更好的学习“门槛效应”。
门槛效应是什么?
很多家长都没有听过,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一旦接受到了一个小的要求,那么为了避免不协调,做到言行一致,或许就会去接受一个更大的要求,像台阶一样一步一步向上升,要求会变多,就像是得寸进尺一样。
上世纪70年代,查尔迪尼做了一个实验,他找了两家慈善机构,他仅对其中一个机构说“哪怕交一块钱也行啊。”而这句话其实就是对存款机构的一个小小的要求,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要求不过分,甚至还会捐出更多钱,实验结果也表明,满足了一个小要求之后,那下次机构拿出了更多的钱,甚至比另外一家机构多出两倍。
家长该如何利用这样的效应教导孩子呢?
知道了门槛效应,对父母而言需要做的是,如何利用好这样的效应,让孩子变得更加成功。
1,分阶段分目标先制定一个小的。
就算是门槛效应也不能太着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以先分阶段给他们制定一个小目标,这个目标一定是孩子可以达到的,但是是必须要付出一些努力才行。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孩子一点点的去接近目标,把最终的目的分解成其他几个小目标,慢慢的累积,渐渐的就达成了最终的效果,就像是跑马拉松,可能全程太长,就把全程拆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第1个部分的中点有一个小旗杆,第2个部分的中间有一个不一样的大厦,那么每一次跑步时不以终点为目标,就以这些东西为目标,渐渐的就能跑到终点。
2,到了后期难度要加大一些。
小的目标居然已经完成了,那么进一步的就要更好的提升宝贝的能力,后期就可以制定一些比较难的。但是在宝贝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适当的要给予一些肯定或是赞美,让孩子得到你的反馈,这些都非常具有精神能量,甚至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宝贝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当中,或许会遇到一些艰难,目标虽然能完成,但是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适当的鼓励,可以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信,更好的向前走,积极向上才可以进一步的帮助孩子去完成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觉得很有成就,很有爱。
生活中对孩子来说最为简单的目标,其实就是学习成绩,原本是班级倒数,那我们就制定一个简单的前进多少名,或者是在分数上有所改变。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教导孩子学会自主学习,真正的完成了目标,他们就会觉得很开心,成绩也在逐步向上。
不过在家还是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不能让他们感受到太大的压力,适当的也可以放松,周末带着孩子出去郊游,野餐或者是去游乐场,只要能够让他们的身心放松就可以。
3,目标达成,找寻新的方向。
每个人都需要不断进步,小小的目标达成后,最终的目标基本上就实现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开始给孩子找些其他的方向。比如原本希望还是能够拿到班级前几名,现在目标达到了,那么就希望总体成绩有所上升,或者是在全校的排名有所提升。更大的目标会让孩子感觉到有难度,但是之前建立的信任,会让宝宝觉得,自己如果努力的话,还是可以完成的。
分步实现目标应是将难度减小了,更好的树立了宝贝的信心。在这个过程当中,让他们学到了其他的方法和知识,一点一点的吸收要好比一大堆笼统的知识,一股脑灌输到脑子里效果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学习到很多的方法,甚至他们知道以后,如果遇到了什么比较困难的事情,可以拆分自己的目标,就是完成哪个目标,向最终的任务一点一点的递进,拆分之后就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很简单。
想让自家的宝贝和别人一样,也是一个多方面发展的全能小孩,就需要父母认真的指导,而且想让自家的孩子和别人不一样,那么自己的父母也要比别人更加成功,否则父母没有达到的目标,就不要施加给孩子了,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尽可能的让他们感觉到快乐和幸福,在健康而且快乐的环境下长大,或许孩子更容易创造奇迹。
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努力,孩子在努力奔向一个新目标的时候,家长也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这样相互促进有利于家庭的和谐,甚至孩子也会看到榜样的力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7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