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什么是白虎?胡雪岩为何临死前要警告子孙:勿近白虎?

什么是白虎?胡雪岩为何临死前要警告子孙:勿近白虎?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即便是如帝王至高无上也逃不过。许多古人在临终之前,都会将自己一生的心得总结成一句话交代后人。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大耳贼”刘皇叔,自己通过屡败屡战的意志和“仁义”的人设,硬是哭出来了半壁江山。白帝城托孤时,刘备便告诫儿子阿斗,让他“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想必许多人都知道这句话,但却很少会有人将它与刘备联系起来。这句话并不难理解,就是字面意思。但相比于刘备的这句告诫后世的至理名言,清末的中国首富、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他告诫子孙的话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勿近白虎!如果将胡雪岩口中用来代指的“白虎”这一名词,简单地理解为白色的老虎,显然与意境不符。所以要搞清楚胡雪岩的意思,就要先弄清楚他的一生。

胡雪岩并不是一个被迫继承家产的富二代,相反他是一个贫苦出身。他穷到了什么程度呢?为了有一口饭吃不至于饿死,他只能给人家去放牛。但即便是过着这种苦日子,他那相依为命的父亲还在他12岁那年撒手人寰了。无依无靠的胡雪岩只能只身进城谋生,因为没有人脉、没有技能,他也只能做一些最低贱的工作,比如给人倒夜壶。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胡雪岩19岁那年,杭州阜康钱庄的老板于掌柜看中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于是收他为徒。因为于掌柜膝下无子,所以他便将家产留给了胡雪岩,这也成就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胡雪岩中期的崛起,离不开他的一次政治投资,他资助了“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花钱帮其买了官。当王有龄做到了杭州知府后,对胡雪岩投桃报李。

但这样的好日子胡雪岩没有过太久,王有龄在与太平军作战时,因为丢失了城池自杀殉国,胡雪岩也失去了靠山。但胡雪岩立马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男人——左宗棠,左宗棠主政浙江后,胡雪岩立即让其成为了自己的靠山。后来胡雪岩多次帮助左宗棠平乱,还为他解决了收复新疆的军费问题,可谓是立下了大功,胡雪岩也因此由商场步入官场,成为了所谓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大,1882年他又投资2000万两白银,企图一举垄断中国的生丝市场。胡雪岩这种想独吞市场的行为,引起了洋人们的联合抵制,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中外贸易战就此开始。胡雪岩刚开始凭借各种优势稳坐上风,正当他春风得意时,意大利却突然传来了丰收的消息。这一个变量让胡雪岩始料未及,他也立即站在了下风。

为了及时止损,胡雪岩企图向汇丰银行借款堵住资金缺口。但他没想到的是,当初他拒绝帮李鸿章帮洋务,中堂大人这个时候在背后捅他的刀子。在他的授意下,盛宣怀以他的名义向汇丰银行施压,让胡雪岩借不到钱。恰好之前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在前线督战,根本顾不上他胡雪岩。头投无路的胡雪岩只能变卖名下产业,盛宣怀则讲它们全部收入囊中。

好不容易把生丝亏损的缺口堵住了,“胡雪岩破产了”的消息不知怎地又传开了。本来家产只去了一半,但各地的官员和富商纷纷来钱庄取款,将胡雪岩仅剩的钱庄掏了个干干净净。到这个时候,胡雪岩真的破产了,他也悲愤交加倒下了。弥留之际,胡雪岩对自己的子孙警告,让他们“勿近白虎”,就是让他们不要涉足官场。“白”就是“白道”,也就是大清尔虞我诈的官场。

胡雪岩将官场比做老虎,用意也很明显:自己对它有用,就会平安无事;一旦自己失去了利用价值,就会被这头老虎一口吞下!胡雪岩去世后,胡氏子孙恪守遗训,至今不曾涉足政界。

闲说青史,闲暇时刻与您共说青史,喜欢我们的文章就请点个关注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6081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