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姜维的12次北伐详细战果,以及关于姜维的7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姜维的12次北伐详细战果,以及关于姜维的7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青年姜维 剧照

先说几个大家不一定知道的故事。

1、姜家与马家

马家和姜家是有些血仇的。公元212年马超连同张鲁部队、羌族等部队席卷陇上诸县。在马超占领冀城后,杀害了凉州刺史韦康。公元213年,韦康旧部杨阜、姜维的同族长辈姜叙、姜隐等反叛马超。他们利用声东击西之计,让梁宽、赵衢等人占领了冀城杀了马超剩余的亲族。马超便杀向厉城杀死了杨阜、姜叙的族人。

于是两家的血债就此结下。但后来姜维入蜀,和马岱也没有什么不和的记载。

马超 剧照

2、姜维与郑玄

姜维自小丧父,与母亲一起生活。喜欢东汉末年大儒郑玄的学说。网上有些说法,认为姜维从小喜欢看郑玄的学说,所以从小心怀汉室。但我个人倒不认为这样。读郑玄学说的人不少,不单单姜维一人,比如曹魏后期大将王基等。不过姜维还是有些文学水平的,有《蒲元别传》传世。

郑玄画像

3、诸葛亮与姜维

在大众的认识来看,大多数认为姜维就是诸葛亮的弟子。被诸葛亮重托。但如果看了前文的朋友也应该知道诸葛亮的接班人只指定了两人,就是蒋琬和费祎,完全没姜维什么事。而且提拔姜维的人,也不是诸葛亮。让姜维快速晋升的人是蒋琬,而罩着姜维的人,可以说刘禅本人。历史上诸葛亮虽然没有把姜维当做弟子,但他也非常认可姜维。他写信给张裔和蒋琬说,姜维是凉州上士,马良等人都不如他。还说他“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算是极高的评价了。还将五六千虎步兵交予姜维统领,这只虎步兵就是后来姜维北伐的核心战力。在诸葛亮过世前,他还命姜维次于魏延断后,也表达了对他的充分信任,也是对他的一个考验。毕竟他知道当时这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很可能是后来蜀汉帝国执政者身边最好的军事顾问。

诸葛亮剧照

4、姜维北伐

在蒋琬掌权期间,姜维开始了对凉州地区的作战。自243年也升任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从此姜维开始了多达两位数的“北伐”作战,我们简单聊下姜维自随诸葛亮北伐后参与的征战的记录:

(1)公元240年:姜维出陇西,与郭淮交战。在《三国志-满田牵郭传》中说是郭淮追击姜维,姜维退兵。但在公元244年蒋琬写给刘禅的奏折,改变驻军策略时提及此时时,如下说法:

“且羌、胡乃心思汉如渴,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

是郭淮被破走。我更倾向于蒋琬的说法,因为一,这是给皇帝的奏折。二是因为这是蒋琬的战略基础之一。就是因为曾经打败过郭淮,才认为要坚持姜维为凉州刺史骚扰陇西的策略。所以我认为郭淮与姜维的首战,因是姜维获胜。但因某些因素,只是击败了郭淮,但没进一步扩大战果。

(2)公元246年:汶山平康夷叛乱,姜维讨平;

(3)公元247年,凉州一带少数民族叛魏降蜀,姜维带领少于一万的部队接应这批胡王。在郭淮、夏侯霸的夹击战于洮西。姜维中郭淮计谋,攻打夏侯霸,在郭淮夹击下被逼退。后来郭淮扫荡反叛的少数名族部落。

(4)公元248年,胡王治无戴继续作乱,姜维北上接应,留廖化在要道铸城坚守,郭淮派遣夏侯霸追击姜维,追击攻打廖化部队。但最终姜维将胡王接回蜀汉境内,姜维也回师救下被郭淮攻击的廖化部队。此战达到了所有的战斗目标,可以说是胜了郭淮。

(5)公元249年,司马懿叛乱杀死曹爽。姜维借此变乱,仍旧领不到一万的大军北伐。姜维在曲山建城,继续诱羌胡归降。让牙门将句安、李歆守城,自己联合羌人部队攻击附近郡县。郭淮、陈泰领军对抗姜维。郭淮采取围城打援的策略,命陈泰、徐质、邓艾(全明星阵容啊!)包围曲城,切断水源。曲城部队顿时陷入困境,姜维被迫回军救援,兵进牛头山,被陈泰阻挡不能前进。又听闻郭淮打算截断自己部队的退路,无奈之下只好退军,放弃曲城部队。郭淮见姜维退兵,就打算讨平配合姜维的羌族部队。但邓艾认为姜维还有可能杀个回马枪,于是郭淮留下邓艾防备。果然姜维派遣廖化沿白水对岸驻兵,自己却攻向洮城。邓艾认为自己部队少,但姜维部队(实际是廖化部队)居然不急着进攻,看来是姜维要廖化来挟持住我的部队,自己去攻打洮城了。于是邓艾连夜潜行赶到洮城,姜维看到邓艾已赶到洮城不得已退军。这次算是姜维和邓艾斗法下,输给了邓艾。至于和郭淮等人的对决,实在是兵力差距过大,非战之过。

(6)公元250年,姜维联合羌人再次进攻西平,没能攻下,反倒带回了神秘男子郭修。因未记载曹魏方的将领是谁,权且算为雍州刺史陈泰。

姜维剧照

(7)公元253年,费祎去世当年。诸葛恪北伐,姜维为了呼应诸葛恪,第一次带领数万人马出石营,围攻南安。陈泰前来救援,但还没等陈泰到来,姜维就粮尽撤退。

(8)公元254年,因狄道长李简举城降投降,姜维为了接收物资而北上伐魏。进围襄武,斩杀了此前刚杀了张嶷的魏将徐质,魏军败退。姜维乘势追击,将河间关、狄道、临洮三县的居民带回蜀汉充填人力。

(9)公元255年,司马师病亡。姜维率领夏侯霸、张翼等出狄道攻魏,大破不听陈泰命令的雍州刺史王经。王经退保狄城,姜维围城。最后司马昭诏令陈泰、邓艾、司马孚并力,在陈泰阻止了邓艾错误的谋划后,及时赶到,击退了姜维的部队,姜维驻军钟堤。但姜维也因大破王经而升任大将军。

(10)公元256年,姜维打算出其不意,再次出兵,并且为了提速以轻兵出击。在邓艾处处料敌先机的情况下,姜维步步受制,在就要山穷水尽前,姜维向汉中都督提出邀约,希望在上邽一带合军和邓艾野战。但没想到胡济未能及时赶到,蜀汉大败,惨烈程度甚于街亭之败。于是姜维自贬三级,以后将军行大将军事,此时的姜维便开始走向权力的下坡路,开始逐步败光之前的政治积累。

(11)公元258年,休养两年的姜维为了趁诸葛诞叛变,出兵秦川。当时曹魏长城积谷颇多,但守兵很少,魏军知道姜维要来都很害怕。司马望和邓艾帅军驻守长城。姜维数次向司马望和邓艾挑战,都不应战。到了第二年,诸葛诞兵败,姜维无奈退回成都。因本次作战未分胜败,姜维被官复原职。

(12)公元262年,姜维最后一次北伐。出兵侯和与邓艾交战,被邓艾击败,退回沓中。

5.姜维战绩统计

自此在曹魏伐蜀前,合计12战,如将255年的战斗分为两段,则是13战。其中明确和郭淮交战的次数是四次,则四次战绩两胜两负,除了第一次是在蒋琬时代出兵外,其他均是在费祎时代,所统帅的兵力都是不足万人。在蒋琬时代也是偏师出战,兵力想来也不会太多。而且和郭淮的一次失利中是在郭淮、陈泰、邓艾、陈泰这样的全明星阵容下作战。虽然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失利,但姜维带着不足一万人哪怕被曹魏干掉了我觉得都不丢人。

对战陈泰的战斗则是为两战(不计公元249年不作为主帅曲城之战,此战主帅为郭淮),可以算是两次皆负。但都不算大败,算是交兵不利。

对战邓艾的战斗则是三次(不计249年、255年两次不作为主帅的战斗,这两战主帅分别为郭淮和陈泰),三次皆败。一次是大败,一次算是交兵不利邓艾据守不和姜维交战,一次算是小败。

和其他将领交战,如王经、徐质,不明主帅的西平之战和平叛汶山之乱则战绩是三胜一负。则姜维北伐作战的总战绩为五胜八负(绝对没有在开会)。其中基本总结可以看出,姜维大多数都在兵力、局势不佳的情况下作战,但往往他能把握机会创造一些奇迹(如大败王经、逼退徐质)。再面对容错率更高的曹魏(如邓艾曾判断失误,是陈泰匡正了邓艾的错误。如段谷之战,援兵一旦来不及则招致大败),姜维能拿下如此战绩也实属难得。

邓艾 剧照

但姜维作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贪功。比如大败王经后,张翼等都劝姜维收兵,但他不乐意。最后还是被陈泰、邓艾逼退。以及姜维最大的失利,段谷之战也是轻兵深入,后继无援,导致惨败,让自己的政治生涯陷入低谷。陷入从百姓自蜀汉高层的反对,如果不是知陈祗的存在,以及此时的刘禅还是个好战派,姜维恐怕都没办法支持到蜀汉灭国。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姜维为“粗有文武”这显然有失偏颇,观整个蜀汉历史,能和曹魏对抗中,取得如此战果的主帅除了刘备、诸葛亮,也就是姜维了。而姜维的用兵多机变,虽然有不足,但毕竟所获得支持条件比刘备差多了,所以整体他的用兵水平还是略胜昭烈帝的。不然邓艾也不会在刚立下大功,攻破成都正意气风发的时候,评价姜维为:“姜维,自一时雄儿也。然与某相值,故穷耳。”——姜维是一时雄杰,只不过遇到了,才遇到困境而已。能得到这个评价,自然比谯周的弟子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客观多了。(其实陈寿治史还是比较客观的,不然也不会记载邓艾这句话。)

谈到这里,我相信很多朋友都很期待我谈下姜维为什么会如此频繁北伐的原因。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姜维不得不为之。

刘禅剧照

因为姜维被启用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军功。前文也提及刘禅其实是个好战派分子,从蒋琬时代就下诏要求蒋琬考虑对曹魏作战。而姜维被蒋琬启用的原因也很简单,除了姜维擅长兵事外,他熟悉陇西的局势,符合蒋琬的战略需求。而之后的几次出兵(除了西平之战)都基本上是为了完成接应和朝廷派遣的任务外,就是“天下有变”这种不容错过的局面。哪怕是姜维独领军政后,除了段谷之战和侯之战外,都是恰逢“天下有变”或敌军来投这样的好局势,不出兵确实没理由。特别是段谷之战前,那是刘禅支持的巅峰,姜维那段时间也是多有斩获。所以姜维的用兵,并不完全是他个人意志的体现,如果不是他不断用兵符合刘禅的述求,我想姜维早就被撤换了。而自从公元258年陈祗死后,蜀汉朝廷一团乱,乃至出现群臣不敢直言,百姓面有菜色的惨状。刘禅似乎也淡忘或者被阻绝了自己好战之心的传递,直至公元262年姜维才再次出兵。

至于说姜维穷兵黩武,频繁的出兵确实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蜀汉经济、民生的影响,但姜维时代的发兵规模也显然不如诸葛亮时代的规模大,再加上

“大将军姜维每出北征,羌、胡出马牛羊毡毦及义谷裨军粮,国赖其资”——《益部耆旧杂记》

所以姜维的北伐对蜀汉的经济、民生的伤害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造成后期蜀汉经济下滑得厉害的主要原因还是后期蜀汉糟糕的经济环境。

比如公元261年,薛珝出使蜀汉后对孙休说:

“孙休时,珝为五官中郎将,遣至蜀求马。及还,休问蜀政得失,对曰:‘主闇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汉晋春秋》

提及的更多是蜀汉官员的政治表现糟糕对蜀汉时局的影响,而非姜维所谓的穷兵黩武对蜀汉时局的影响。

但当然以上说那么多,也不能改变姜维多大两位数的北伐基本上是劳而无功,也一定程度上损失了国力,对蜀汉政权的稳定也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伤害的。

6.最后的战役

最后的魏灭蜀之战的过程大多数朋友都清楚,这里我就不太详细说了。从姜维抵抗的西路军来说,姜维在听说钟会诸军已入汉中,便在邓艾率领的陇西部队攻击下且战且退,同时用计诈开雍州刺史诸葛绪,让其部队落后姜维部队一天一夜,追赶不及。在途中,姜维遇上前来救援的廖化、张翼、董厥的部队,于是四路大军在听闻汉中已全面沦陷的情况下,决定退守剑阁,抵抗魏军。

在此期间颇具成效:

“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三国志-蒋琬费祎姜维传》

“军悉属会,进攻剑阁,不克,引退,蜀军保险拒守。”——《三国志-王毌丘诸葛邓钟传》

如果没有邓艾的偷渡阴平,或许凭着姜维成果据守剑阁,未必不能让蜀汉多活几年。但当然能像游戏里那样逆转局面,估计就真的没啥机会了。一旦被拿下汉中,蜀汉的亡国也几乎是定局了。

剑阁

7、结束前夕

姜维知道诸葛瞻兵败后,姜维不知道刘禅决定如何应对局面。于是引兵进入广汉探听虚实,在收到蒋琬的次子蒋显带领刘禅投降的诏令后。只好卸甲,去会见钟会。将士们都非常愤怒,拔刀砍石。

钟会见到姜维后非常高兴,对姜维有着天然的好感。很厚待他,部队仍交由姜维统领,还出则同车,入则同席。还很高兴的对当时任相国长史的杜预说,中土的名士夏侯玄、诸葛诞都不能和姜维比。后来钟会因功高震主,又手握重兵、强将(姜维),打算另有图谋。于是他陷害邓艾(具体记载见邓艾和钟会相关),说邓艾有谋反之心,司马昭信以为真(相信司马昭不是上当),便让监军卫瓘将邓艾收监。邓艾被擒后,钟会立刻兵至成都,筹划谋反,甚至设计好了姜维进攻长安的进军路线。他将曹魏其他部队的将领都囚禁在成都内,让兵马留在成都外。但没想到事情败露,最后钟会准备起兵,正想将兵器发给姜维部队时,在胡渊(胡烈的儿子)的领导下,胡渊带领自己父亲的部队击鼓鸣金向成都进军,成都外的无人领导的部队也纷纷涌入城中。

钟会听闻兵鼓声大惊,失去了往日智者的镇定,求问此时已是自己心腹的姜维如何是好。作为再次投降回曹魏,而且已做好准备和钟会再次反叛的姜维似乎已然看淡一切,镇定的说,只能攻击他们。于是姜维带领着钟会左右亲随百余人,左右拼杀。姜维亲手杀了五六人,唤起了曹魏将士的愤怒。想起面前这位六十多岁老者,曾经杀害自己多少自己的同胞、亲友,愤怒的将姜维分尸,连同姜维的妻儿子女也不能幸免。最后,钟会也被愤怒的魏兵斩杀。

姜维那近乎传奇的一生,就此完结。

姜维 诸葛亮

他作为降将,统领了蜀汉十余年的军事,而且蜀汉历史上的战绩都算是屈指可数,不失为一带良将。而作为降将,他为蜀汉政权几乎拼尽了自己的生命。无论从当时的眼光还是现代的眼光,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做的一切,一个“忠”字,他也绝对对得起。哪怕他最后有些失心疯的追随钟会叛乱导致死无全尸,虽然说是咎由自取。但对于他的一生,我还是给予正面评价的。

这是你认知里的姜维吗?别急,这只是前半段,下文还有更重要的信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567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