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是一个心怀感恩的人,因为孙寡妇的救命之恩,于是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恩她,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也正是因为张作霖怀着一颗善良的内心,拥有着好人缘,才让他获得了“东北王”这个称号。
一、悲痛的人生之路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张作霖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中又有着一丝幸运。
小时候,张作霖并不是一个官宦家庭中的富家公子,而是一个贫苦家庭中普普通通的孩子。父亲张有财,虽然是在县里从商,但充其量只是一个街头小贩,仅仅只能挣一些养家糊口的钱。
老天爷总是很不公平,在一次口角中,张作霖父亲张有财被人打死。
亲眼看着父亲死去,年少轻狂的张作霖,为了替父报仇,和二哥张作孚不小心开枪打死了仇人。
杀了人,总会付出代价。二哥张作孚主动承担了所有罪行,进入监狱。在那个时代,没钱没势是活不下去的。因为张作霖的失误,他不得不弃学,跟着母亲王氏和妹妹连夜跑到黑山县躲避,并寄居在外祖父家中。
发生的这一切彻底改变了张作霖的一生。
外祖父家根本没有经济条件去养活张作霖兄妹,在那样穷苦的条件下,张作霖被逼无奈,只好去外面靠自己的双手去养活自己。
这种艰苦的生活,像一个种子一样从小就种在张作霖的心中,悄悄地生根发芽,让张作霖内心极度向往过上一个富裕的日子。
但英雄自古都出自贫苦之家。
二、幸运总会降临
当时流浪的张作霖,只有16岁,还不懂得如何将自己养活。
身无分文的他,甚至连口饭都吃不上。就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张作霖遇到了一个改变了他一生的恩人。
无家可归的张作霖不知不觉就到了营口,当时的营口是辽宁的一个临海城市,但人口数量还是比较稀少的。
张作霖来到一个叫高坎镇的地方,得知有一个地主家正好缺人手,打算去找点活做,挣一点钱养活自己。
这地主家是女人当家,所以一到秋收的季节,就格外缺帮手。
幸运的是,张作霖找活的时候,正好是农忙季节。
但是那时的张作霖,四处奔波,已经饿到快要昏厥,于是在打工的人中间偷偷的混饭吃。
这些打工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因为地方差异,所以几乎都没有交谈,管家也不可能全都记住。张作霖混在其中没有被发现,索性就呆在那里只吃饭不工作。
但没几天,管家就发现了混饭的张作霖,于是抓住他就是一顿打。
幸运的是,孙寡妇正好在田间,她看到张作霖眉目清秀又年纪轻轻,感觉这个孩子很可怜,于是连忙阻止管家。
张作霖人生的转机,从遇到孙寡妇开始。
他小小年纪就已经经历了各种嫌弃和白眼,但在孙寡妇这里,他收获到了久违的关心和爱护,于是认孙寡妇为自己的干娘,并且为她免费提供劳动力。
孙寡妇的善良,像血液一样炙热流进了张作霖的心里,让他永生难忘。
三、感恩之情,铭记在心
后来,张作霖离开孙寡妇,离开了营口,继续靠自己的本事闯荡社会。但对孙寡妇的恩情,张作霖一直铭记在心。
在那个狼烟四起的战争年代,他当过清兵,干过乡村保卫队,又上山当过胡子。经历过这么多的风风雨雨,张作霖学习并熟练掌握了一套生存法则。
虽然张作霖面相很像一个书生,但在如此丰富经历中,他磨炼成为了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
他用他的毅力和聪明才智,打败了强大的对手,最终在东北站稳了脚跟,创造了一批属于自己的势力,并被人成为“东北王”。
张作霖在自己的努力下,成为了一代叱咤风云的军阀。
那时候的军阀可了不得,手里掌握的权力和金钱无法想象,张作霖可以说是坐拥一切。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那个曾给过他温暖,并且在他快要感觉人生无望时给了一线希望的孙寡妇。
功成名就以后,他不仅经常登门拜访,而且用自己的钱给孙寡妇置办了很多田地和房产。
在那个年代,只要是和军阀关系好的,那一定会在百姓中间有一定的威望和尊严。换句话说,因为张作霖的关照,才让孙寡妇受到了百姓的仰慕和尊敬。
人的寿命总是会有终点,孙寡妇最终患病去世了,张作霖为了让她走的安心体面,下令厚葬,还抽出时间去拜祭这位曾救过他的孙干娘。
一个人如果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那他想必就是善良的。
百姓知道张作霖的善良,都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他手下当兵,也正因为如此,张作霖很受百姓的拥护,并且他的势力也越来越强大。
所以说,要想笼络人心,除了自己的个人魅力,还得靠自己的为人处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3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