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备君
请勿用于商业性转载与视频文案叙述,全文2600字,图片13张,预计阅读时间16分钟。
9月27日,俄国防部发布重型隐身攻击无人机S-70 “猎人” (Охотник)与5代机苏-57共飞视频,并称“猎人”将扩大苏-57的侦查覆盖范围,使苏-57在无需进入敌人防空区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情报信息,这将大大提高苏-57防区外精确制导武器的威力和命中率。此次两机飞行间隔数米,时长30分钟,充分说明了无人机与有人机的协调同步飞行已经完全实现。
当日,世界各大军事媒体都给予了极高关注,《动力》(The Drive)与《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率先撰文,并表示出同一观点,认为“猎人”的设计目的是作为苏-57的“忠诚僚机”使用, 前出进入敌防空区,提供关键战场资讯,在战场上赋予俄国最先进战机苏-57的攻防优势。
目前普遍认为苏-57的隐身性能相比F-22与F-35要逊色一些,但其机腹有两个弹舱,载弹量相当大。在“猎人”的协助下,苏-57可以充分发挥其投射火力的优势,从而做到扬长避短。
“猎人”无人机是根据俄空天军第6代战机理念下设计的,它的起飞重量在20-25吨之间,航程可达6000公里,超音速巡航为1400公里/小时。俄国防部称其机身上的特殊材质和隐身涂层几乎能让它彻底躲避现代雷达侦察。另一方面,“猎人”隐形无人机体型庞大,翼展超越苏-34重型战斗轰炸机。根据早期曝光的卫星照推测,它的翼展超过50英尺(约15米),长在34-36英尺(10-11米)间,外形与诺·格的X-47B原型机很相似,但“猎人”的后掠翼角度比X-47B更大,所以它具备更大的巡航速度,并能在高速飞行的状态下,发挥较佳的机动性。
▲西方公布的最早的一张“猎人”原型机的卫星图片。
▲今年西方情报机构公布的一张S-70 “猎人”的卫星图片,其翼展面积相当可观。
而美国X-47B是基于“无人驾驶航空发射机载监视和打击计划”(UCLASS)而研发的,设想为能够穿透敌人防空系统的隐身打击平台,而最终该方案被“舰载无人驾驶飞行器空中加油系统” (CBARS)方案取代,所以最终MQ-25“黄貂鱼”取代了X-47B,而MQ-25“黄貂鱼”也于9月19日首飞,其采用了平直翼,速度动能也远逊于“猎人”。
▲MQ-25“黄貂鱼”舰载无人加油机。
“忠诚僚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一部被世界航空界广泛关注的电影,就是《绝密飞行》,在《绝密飞行》中出现了两种战机,“鹰爪”和“艾迪”。电影上映的时间颇为耐人寻味, F-22于1997年首飞(原型机YF-22首飞于1990年9月29日),2005年美国空军开始成立多支F-22中队,F-22战机陆续交付列装,而这部电影就是与当年上映。本着列装一代,预研一代的精神,人们开始展望下一代战机的样子,而这部电影恰恰影响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军下一代战机的认知导向。影片中的“鹰爪”采用了折刀式可变前掠翼,“艾迪”的发动机采用了超然冲压发动机与爆震发动机相结合,当时有很多人猜测这些技术是美国军工企业的顶级机密,但也未最终见到将这些技术整合在一架战机上,而影片中的无人机智能化与僚机伴随作战理念却开始逐步实现。
▲电影《绝密飞行》中,“鹰爪”战斗机折刀式可变前掠翼,可变前掠翼再变弹头形翼身融合,超音速巡航4马赫。
▲电影《绝密飞行》中无人机“艾迪”超机动转向吊打苏-30。
2019年3月,美国空军研究中心发布XQ-58A“女武神”(Valkyine)无人机首飞,官方称其为F-35的“伴随僚机”,其外形使用隐身设计,可携带8种武器,除空空导弹以外,可以携带联合制导武器(JDAM)和小直径炸弹,并且有内置弹仓,必要时无人机可以牺牲自我撞向目标。我们知道一架战机无论多么隐身,在投放制导武器时都会暴露目标,红外特征和雷达制导波束会暴露自己,前出隐身无人机可以迫使敌方战机被动应战从而暴露,后方有人机就能准确识别目标。同时随着反隐身雷达技术的发展,在对地空袭任务中也可以有效避免飞行员置身险境,无人机可以率先进入目标区域捕捉雷达信号。
▲XQ-58A“女武神”的体积和载弹量明显逊色于“猎人”
而此次俄方公布的视频中展示出双机同飞的用意不言而喻,其在未来协同执行任务的设想愈发明显。这在之前关于“猎人”的报道中前所未有。2019年1月25日,“猎人”无人机的第一张照片开始在网络上出现,俄媒跟进报道其为苏霍伊公司旗下位于新西伯利亚的查卡洛娃工厂研制的,自2018年11月以来开始陆续进行测试,并使用了第三号T-50原型机(T-50-3)的相关技术,诸如机载航电系统于隐身技术,数据链与苏-57兼容,两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8 Gbit/s。
由于其机身尺寸较大,外界普遍猜测他的内置弹仓将与苏-57基本相同,最大起飞重量25吨时,有效载荷为2.8 -3吨,可同时携带四枚不同种类的巡航导弹。所能配备的武器种类也是相当丰富,包括H-59MK2远程隐身巡航导弹,KH-58USHK反辐射导弹,雷鸣系列滑翔炸弹,KH-38M通用近程对地攻击导弹,以及KAB-250、KAB-500M精确制导炸弹等。
▲“猎人”在苏霍伊的新西伯利亚研发基地。
可以说就目前全球在研的隐身攻击型无人机中,“猎人”的体积、翼展、载荷、巡航速度指标都是最高的,拥有较强的对地/舰攻击能力。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俄罗斯现阶段没有航母在建,所以无需考虑上舰需要。而在隐身方面,官方近期公布的“猎人”项目方案中,展示了发动机尾喷口的隐身处理设想,这与早前曝光的原型机相比,其AL-31F发动机尾喷口的红外特征将会显著减小。
▲苏霍伊公司设想的“猎人”发动机微喷口改进方案。
在电影《绝密飞行》中,有一个非常困扰人们的话题,就是具备一定自主能力的人工智能武器是否会最终不可控,而在现实的人类武器发展中,智能无人化武器自主杀人的道德伦理界限始终存在争议。2005年《绝密飞行》公映时,美国五角大楼和联邦航空管理局在发布的无人驾驶飞机系统路线图中首次引入了无人机系统(Unmanned Aircraft System,UAS)这一概念,同时制定了UAS自主能力的10个等级,从最初的遥控引导到最高级的完全自主,列出了一个自主能力的谱系。在《2005-2030美国无人机系统发展路线图》的规划中,2025至2030年,无人机的能力预测是,将采用有1000个谱带的高光谱成像设备,并在机载计算机中装备与人脑的处理速度和记忆容量相当的处理器。就目前关于“猎人”的信息披露来看,并没有涉及自主人工智能,这和美国目前研发的一些无人装备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最终用决定“猎人”进行攻击的不是计算机,仍然是其背后远程控制平台中的操作员。
未来无人机与有人机联合作战的样式将会颠覆现有空战体系,无人机不知疲倦,能够在高污染和各种复杂气候条件下执行任务,而人类的飞行时间生理极限是40小时,无人机可以执行长期枯燥的飞行工作,后台控制人员只需轮换操作员即可,在加油机的保障下可以飞行数十个小时突入战区。在战事爆发时,指挥员可以根据冲突态势命令有人机介入,战机飞行员可以提前了解敌方态势,获取大量情报,并与无人机联合作战,从而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同时也避免了飞行员不必要的的伤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22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