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个地方,能让人一下穿越回到上个世纪——北京南苑机场。
当然,我们再也不能穿越回去了:2019年9月25日夜起,所有南苑机场起降航班转场大兴机场,109岁的南苑机场正式结束运营,世间再无NAY三字代码。
2019年9月25日晚22点08分,在北京南苑机场中国联合航空机务人员的引导下,最后一架飞机稳稳地停在6号停机坪。乘客自拍留念。 (视觉中国/图)
以前去往南苑机场,总能看见这样的介绍:距市区3公里、距天安门广场13公里——看似很近,但它说的市区是南四环。我本想挑战一下坐公交车直达“南苑机场候机楼”站,结果刚到南三环的刘家窑,就“迷失了自我”,只得上了出租车,开了许久,又在机场外那条长约1公里、如同采石场一般坑坑洼洼的著名公路上颠簸了好一阵之后,车子一拐,才能看见围栏后停的军机——南苑机场到了。
军民合用的南苑机场所在的这个看似很近、走起来颇有些距离的“地界儿”,是辽至清五朝的猎场,亦是元明清的皇家园林所在地——北京南郊地势低平开阔,因永定河流经此处,这里有许多湖泊沼泽,因而成为古代皇家的渔猎场所。清同治元年(1862年)成为军事重地,至清末,南苑驻军已达7个营14000余人,驻军的增多带动商业发展和人口增长,遂扩展成镇。
停运前的南苑机场,也像个镇的——或者说,“十八线”的长途汽车站。和军事用地一墙之隔的机场候机楼前终日“车水马龙”:汽车、出租车、小货车、公交车、自行车和“坐11路”来的行人混杂在坑洼的楼前停车场之上,各种隔离栏杆歪歪斜斜地放置排列,根本找不到不掉漆的栏杆,停车场旁边就是同样“古典”的居民小区——这里不像北京,倒和加尔各答有些神似。
南苑机场的外围环境。 (视觉中国/图)
玻璃幕墙的候机楼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陈旧的气息,它毫无特色,甚至可以说乏善可陈,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有多大呢?“出发”和“到达”全挤在一起。楼门口的几个隔离墩上似乎永远坐着人:等人的人和拉活儿的人——因为楼内候机座椅不够多。同样是这个原因,室内等待值机的旅客多数也只能坐在玻璃立面墙前的台阶和防撞杆上,背对着玻璃,阳光好的时候晒得如同在做spa。但当大家踏着斑驳而陈旧的水磨石地板,来到与出入口近在咫尺的值机柜台,就很少有人还有做spa的惬意了:使用南苑机场的中国联航,作为廉价航空,托运行李要收费,30元至240元不等,让一众以为买了低价票而窃喜的旅人大呼“亏了”,一种天下没有免费午餐、不属于自己的钱终究不会属于自己的股市逢灾感油然而生。诸多——甚至全部——没有看清承运说明的旅客被困囿于长蛇一般的托运缴费队伍里,于是抱怨投诉,甚至会破口大骂。在地勤人员的大喇叭广播引导声中,所有人的声浪会一轮一轮在狭窄的值机区域滚动,裹挟住更多的人,曾经似乎永远不会停歇。
抱怨投诉得多了,中国联航的地勤也似乎只能漠然以对,因而有旅客会吐槽。可它确实出身“国营”:1958年,随着首都机场正式投入使用,南苑机场的民航功能就被分割了出去,彻底变成军用机场;直到1984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22个省、市以及一些大型企业联合组建了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中国联航)。2003年,根据中共中央“部队不得从事经商活动”的政策,中国联航停止了全部民用航班的飞行;翌年实现“军转民”,2005年10月再度启航,2009年,中联航成为东航集团成员。从这里,中联航的航班虽然也飞上海、广州、深圳,但它更“青睐”的是“独辟蹊径”:威海、包头、赤峰、巴彦淖尔、满洲里、衢州、海拉尔、榆林、吕梁、上饶……更有独飞的“特色航线”:兴义、毕节、鄂尔多斯——想去这些地方而不想来NAY?没门!
2014年春节前夕,在南苑机场一层候机楼大厅内,中联航的员工身着各色制服以一场舞蹈快闪迎接2014年春运的到来。 (视觉中国/图)
也许一路颠簸和值机艰难的不快都会在安检的时刻总爆发。反正我是在安检时看到一位愤怒的女士砸碎了一瓶香水。然后甜腻如同奶油蛋糕的味道蜿蜒飘荡,在二楼同样狭小且楼层挑高很低的候机“大”厅里,与各色“南苑机场限定”的自制凉皮、奶茶、烤红薯的味道狭路相逢。南苑机场等级为4D,真的还不如很多地级市的机场,但架不住人家有煎饼果子啊,而且是在登机口现做现卖的!
有的时候,煎饼果子的味道也会和洗手间飘出来的味道构成奇妙的混搭——洗手间的氛围亦有些像高速公路边的休息站,洒满地面的形迹可疑的水渍和“生化武器”的味道是这里的标配,然而机场方面“机智”地使用了鼓风机——巨大的圆形鼓风机会在洗手区域向内部猛吹,可供穿裙子的闲人扮演梦露,亦把风带给在外面吃煎饼果子的人们——这不是抱怨,想想看,1948年12月,傅作义派部队护送胡适博士到南苑机场乘机飞赴南京时,显然是没有煎饼果子的“特殊待遇”的。
乘坐南苑机场的大多数飞机,都需要通过廊桥下到地面,穿过停机坪才能登上。虽然很不方便,但1945年至1948年,南苑机场成为国民政府及其空军的重要机场,蒋介石和傅作义等人也是在停机坪上登上舷梯、向摄影师挥手后,才上飞机的。在此之前,大清时期,1904年,就有法国运来的两架小飞机在这个南苑校阅场进行过飞行表演,1910年,清政府开办飞机修造厂试制飞机,并在南苑的毅军操场修建简易跑道——虽然简易,长度却达3000米,让这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机场。
南苑机场虽小,但自1910年开始,它一直是中国空军事业的重镇。早在1913年,袁世凯就在这座“历史第一机场”建立了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花费30万银元买进10架法国“高德隆”双翼教练机,直至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学校共培养了四期100多名飞行员。1948年12月,这座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人扩建并更名为“南苑兵营”的机场被解放军解放,翌年8月,解放军第一个飞行中队在这里成立,并执行了开国大典的飞行任务。而中国民航的历史也是从南苑机场开始的,1920年4月24日,第一条民用航空航线南苑至天津段试航,并且在1920年5月7日正式运行,当时飞机能够搭乘15人,从南苑起飞,到达天津赛马场用了1个小时——那得飞得多慢啊。
南苑机场内的建筑。 (视觉中国/图)
当然,我们现在有了半小时高铁,用不着跑到南苑坐飞机去天津了;如今的大兴机场,也已经取代了这个老资历却颇有些寒酸的南苑。109年,南苑机场的停机坪应该总是视野良好的。但夜航到达这里的旅人,在等待间隔一小时一趟的机场大巴——据说早年间还有夜航到达乘客免费摆渡到西单的福利,但大巴票价改革之后就成为都市传说了——奔赴西单或公主坟的路途中,行进在漆黑、坑洼的公路上时,视野肯定不会很好——曾经公路旁有不少平房小店面和小超市,灯光在暗夜中有些可怖;公交车站也就在此处,想必很多英勇的“都市探险者”,看到这样的情境,也会放弃公交车,转而十分感谢大巴的“搭救”了。
现在,没人说得清南苑机场关闭后会用来干什么。丰台区目前的口径是“战略留白”。不知就在附近,曾为袁世凯北洋陆军第六镇司令部驻地,亦是1922年至1924年被架空为陆军检阅使的冯玉祥韬光养晦所在的宇翔园,会不会对外开放呢?毕竟,“南囿秋风”曾是明清时代的“燕京十景”之一呢。
再见,百年南苑。 (视觉中国/图)
世间再无NAY。在南苑机场,除了四处奔波的舟车劳顿,曾经还可以感受到袖珍老机场独特的“年代感”——不管是带着怀旧之心抑或戏谑之念。想来,一个地方总被吐槽,似乎也自带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就好像曾经拥有一个很糟心、常吵架的前男\女友,分手之后,也会深刻地想念的。
偶尔会的。相信我。
张亚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1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