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汉朝自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到王莽代汉建新,累计214年。王莽是王氏外戚家族中发迹最晚的一个,但也是成就最大的一个,因为他结束了汉朝,建立了新朝,做了16年的短命皇帝。
为什么偏偏是王莽?难道他真的是传说中的穿越者吗?不,王莽建立新朝并非偶然,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复仇政变。
他向谁复仇?为何要复仇?复的又是什么仇?且听我一一道来。
王政君影视剧形象
01
提到王莽,必须要先提他的姑母王政君。她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同时也是汉成帝刘骜的生母,地位非常尊贵。正是因为王政君的存在,王氏众人才得以封侯封爵,成为西汉末年最大的外戚家族。
王政君的寿命非常长。古人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是王政君,到公元13年薨,活到了84岁。期间从皇后做到皇太后,再做到太皇太后,身居后位足足有61年。这个记录,在中国历史上排名第二,仅次于清朝孝惠章皇后(在位63年)。
据《汉书》记载,王政君有兄弟姐妹十二人。
依次为:王凤(阳平侯、大司马)、王曼(早死)、王谭(平阿侯)、王崇(安成侯)、王政君、王君侠(淳于长生母)、王君力(早死)、王君弟(早死)、王商(成都侯、大司马)、王立(红阳侯)、王根(曲阳侯、大司马)、王逢(高平侯)。
我们可以看出,王氏家族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除开早死的那几个人,其他的都被封侯,做了大官。问题就出在了早死的王曼身上。
王曼是王莽的父亲,死的时候王政君还不是皇后,没能享受到封侯的待遇。而王曼是庶出次子,在王氏家族中地位很低,又不喜欢争强好胜,成家之后过着普通市井小民的生活,以卖饼为生,日子过得十分清贫。有一次偶感风寒,为了节省支出,不舍得去看大夫,结果病情突然恶化,去世了。那一年,王莽才10岁。
王莽受父亲的影响,一直是与世无争,学习也是非常刻苦努力,跟随有名儒家大师陈参修读《礼经》,衣着打扮也像个儒生一般,待人接物更是彬彬有礼。
父亲去世后,重担交到了长子王永肩上。王永也很争气,为了赚钱养家,很快就考取了功名,做了一名小官员。可惜天妒英才,在上京赴任途中感染瘟疫,客死他乡。
大哥也去世了,王莽没办法再专心读书,因为他要承担起照顾老母亲、寡嫂侄儿的责任,自此那是早出晚归,捕鱼砍柴,活得够呛。
如果就这样没有波澜,或许王莽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渔夫和农民,中国历史从此也就少了一位皇帝。但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上天也给王莽派了一个极难的试炼任务。
西汉外戚壁画像
02
王氏一族封侯之后,那群子弟整天是不学无术,耀武扬威,生活糜烂奢侈无比。其中以红阳侯王立之子王平最为仗势欺人,动不动就拿寻常百姓作乐。
有一天,王立带领一帮纨绔子弟来到魏郡郊外打猎,待返回城中时,在大街上看到一位美貌妇女,顿时起了色心,想要占为己有,就当众调戏起来。百姓们看到是侯爷们,唯恐避之不及,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出手相助。
忽然有一人,身穿布衣草鞋,提着打猎用的弯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人群,救出了妇女。王平嚣张跋扈惯了,哪受过这样的气,就命人将那人团团围住。那人也不是吃素的,武艺十分了得,一个圆月斩,就砍翻了几个随从,再一招转身劈挂,把王平的右胳膊给卸了下来,痛得王平躺在地上直打滚。
那人是谁?正是王莽!那妇女又是谁?王莽的嫂嫂!管你侯爷不侯爷的,敢动我的家人,就得让你们付出惨重的代价。不过这样一来,事情就闹大了。
魏郡太守闻声带兵赶来,当然是为了邀功,谁不惧怕王氏子弟?谁不想巴结王氏子弟?可是,这一次,太守站错了队,因为他忘了,王莽也算是王氏子弟中的一员,只是没有封侯封地罢了。
太守要抓王莽,王莽怒道:“你这个狗官不分青红皂白,随便抓人,那厮调戏我嫂嫂,意图不轨,怎么不见你敢动他半分?”太守听到后更生气了,命士兵将王莽乱棍打了一顿,王莽继续叫道:“你这个狗官究竟是保护地方民众的还是保护权贵的?百姓父母官不为百姓做主,为侯爷做主吗?”王莽平时非常仗义,魏郡的人都很敬重他,这时,围观的群众也纷纷站出来为王莽发声,跪下来为王莽求情,谴责王平。
太守哪听这些,将围观群众乱棍打散,拎起王莽就往府衙走去,随后将王莽投入大牢。不是他昏庸,而是侯爷他一个小小的太守根本得罪不起,搞不好头上的乌纱帽就没了,孰轻孰重,太守还是分得清的。
与此同时,王氏先祖托梦给太后王政君,责问她为什么忘记了王曼,让王曼后人在民间受尽疾苦。这时,王政君才想起王曼这个哥哥来。其实也不能怪她,王曼早早成了家,淡泊名利,搬了出王府。那时候的王政君还是个9岁的小女孩,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没太多的印象和感情。那既然先祖托梦,就必须寻找王曼下落,给予他的后人一官半职。
就在王莽被捕入狱的三天后,太后懿旨来到魏郡,责令太守全力找寻王曼及其后人,并护送他们到长安。太守接旨,满心欢喜地去做了,觉得这又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结果,两天过后,他绝望了。
通过全郡上下搜索,找是找到了,可那人偏偏是关在大牢中的王莽!太守吓得直打寒颤,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可以放弃功名利禄,隐居在市井中卖饼。当然,太守更加想不到的是,被关在大牢中的王莽日后会成为皇帝,不然以他的奴性,早就跪舔了千万遍了。
王莽被释放,并且太守陪着笑脸拼命地道歉,打自己的嘴巴。王莽虽然早就知道自己的父亲是王氏子弟,但父亲不在乎,他也丝毫不在乎,准备不去京城,就待在这里悠然自得,也挺好的。
上天给王莽的第一个试炼来了。
回到家中,空无一人。隔壁同是猎户的陈三儿急冲冲地跑进来对王莽说,昨天有个侯爷过来,把你的嫂嫂抢走了,还打伤了你的老母亲和侄儿,现在不知所踪了,恐怕是凶多吉少。
王莽一听,气炸了!赶紧发动左邻右舍去寻人。太守派来保护王莽的卫兵赶紧向他禀告此事,太守两眼发黑,他知道这回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了。两边都不好得罪,但倘若不先把人给找出来,死得首先就是他。于是太守发动全郡上下兵力,市井街头,高山河水,全都找了一遍。最后在郊外的一处破庙中找到奄奄一息的老母和幼儿,不远处的树上,还有上吊自杀的王莽嫂嫂的遗体。
王莽仰天大哭,嫂嫂还是没能活过来,这是他感觉自己最无力,最无能的时刻。他的心中燃起熊熊怒火,报仇!报仇!报仇!可他一介平民,能耐侯爷如何?王莽做了影响他一生的决定——进京做官!而且要做大官!
王莽画像
03
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秋,20岁的王莽和老母亲以及侄儿一同来到了京城,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长安,自从周文王时就在此建都,名为丰京;汉高祖刘邦听从娄敬、张良的建议也把都城从洛阳迁到长安乡附近,修建未央宫,后又把长安乡改为长安城,意为长治久安,汉武帝时派遣张骞通西域,万国来朝,繁荣至极,自此成为大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汇集了诸多王侯宗室、公侯贵族,商贾不胜其数,人口更是已达十万户,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城。
王莽安顿好母亲和侄儿之后,到长乐宫觐见了太后,也是自己的姑母王政君。他是抱着极大的希望和仇恨去的,但没想到的是,太后并没有像他想的那么热情,原因也很直接,王莽长得太吓人了。
《汉书·王莽传》中这样记载他的长相:
莽为人侈口蹶颔,露眼赤精,大声而嘶。长七尺五寸,好厚履高冠,以氂装衣,反膺高视,瞰临左右。是时有用方技待诏黄门者,或问以莽形貌,待诏曰:“莽所谓鸥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问者告之,莽诛灭待诏,而封告者,后常翳云母屏面,非亲近莫得见也。
纵观中国历史,有如此长相的,前有秦始皇嬴政,后有闯王李自成,这些人,注定都不会是平凡人。
太后只赏赐了王莽白银300两,然后告诉他现在朝中没有空闲的职位,以后再安排。王莽回去之后左等右等,接连半年,太后都没传唤他,官职一事遥遥无期。京城花费很大,住在客栈中,盘缠都快没了,王莽决定再去找找太后。
再次到了长乐宫,侍卫进去通报,大约半个时辰,侍卫回话说现在太后不接见任何人,王莽悻悻不乐,准备离开,却不想看到了他的仇人——王平从门口走出,仍旧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侍卫见了说:“贺喜侯爷升官!”王莽非常生气,太后不接见任何人,偏偏接见王平?朝中没有官职,却又让王平升官?仇人就在眼前,王莽依旧无能为力,因为他知道,这是天子脚下的京城,连太后都宠着王平,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太后这条路走不通了,还有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也真是天意,有人找到王莽,说他的伯父请他到府中见面。哪个伯父?权倾朝野的大司马、大将军王凤!
04
王凤见了王莽的长相,心中也很是厌恶,但他欣赏王莽的血性,让他在府中做了自己的贴身随从。往后过了一年多,王凤病倒了,而且病得很严重,太医诊断是瘟疫,有传染性。大司马府中上下人等无不逃之夭夭,因为谁都知道,一旦得了瘟疫,离死就不远了。唯独王莽不走,他留下来亲自照顾王凤。
《汉书·王莽传》中这样记载:
“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在孝道上面,王莽的表现无懈可击,非常完美,令人钦佩。可他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照顾王凤?难道是因为知遇之恩?不,实际上王莽非常讨厌王凤。在他眼中,王凤利用手中职权,不断攫取大量财富,压榨百姓,和王平之流没有本质区别。但王莽看中的,也恰恰是王凤的地位,错过了这次,不知道要再等多久了,他必须抓住。
王凤自然不知道王莽心思,人只要是重病卧床,情绪是及其脆弱的,判断力也会急剧下降。王莽对他的不离不弃,他大受感动,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特为王莽给皇上和太后写了封推荐信,提了一个遗愿——安置王莽。
太后素来最敬重王凤,于是就让王莽进宫做了黄门郎。可别小看了这个职位,虽然不是大官,但却是许多人眼中的肥差,主要工作是为皇帝传达旨意。万一大臣惹得黄门郎不高兴,搞不好他就会在皇上面前参你一本,到最后你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就这样,王莽踏上了他从政的第一步,也是他复仇的第一步。按照这样的发展,王莽最多也就是把王平绳之於法就完事了,可随着变幻莫测的政治斗争,发生了第二件让他扩大仇恨范围的事情,这一次,也彻底改变了王莽的心智,让他立志要成为帝王。
汉成帝刘骜影视剧形象
05
王凤死后,大司马一职空缺出来,势必要有人填补。候选人有四位:安阳侯王音、曲阳侯王根、红阳侯王立、成都侯王商。比外战可怕的是内战,比内战更可怕的是持久的内战。这场大司马之争,持续了整整三年。
王音是王凤的堂弟,也是最受王凤和太后信任的心腹,代表的是太后派;王根和地方王侯交好,代表的是地方派;王立送赵飞燕姊妹入宫,代表的是皇后派;王商不满派系争斗,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代表的是改革派。
四个派系明争暗斗不断,都在提拔自己的人,干掉对方的人,有时候同一郡县的太守竟两个月内换了八个人。王莽是绝对不会加入王立一派,但他也没有加入其他三派,他不站队。不过,有时候政治斗争中,不站队比站错队下场更惨。
三年之内,王莽的家从城东被迁到城西,城西被迁到城北,城北被迁到城南。他的职位,也历经了东南西北四次升迁与弹劾。
三年之内,水利设施建了拆,拆了建,浪费人力物力数千万钱。
三年之内,北方干旱不断,南方水灾不停,而朝廷依旧忙于派系争斗,无心无力救灾赈灾。
这三年,正所谓应了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而这一切,被王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断劝说汉成帝刘骜,要以百姓优先,停止内斗,而彼时的刘骜,正沉浸在他的温柔乡中不能自拔,任凭各地文书竹简堆积如山,不理政事。
你以为上天关了一扇门,会给你打开一扇窗,而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都是,上天还会把你全屋都给封得严严实实,连一束希望之光都透不进来。王莽对皇上,对大臣,都太失望了,以致感到绝望,绝望中蕴藏着巨大的愤怒。他知道,要改变这腐朽的一切,别人都靠不住,唯有靠他自己。
王莽影视剧形象
王莽遍寻古书,终于在《周官经》中给他找到了他理想中的治国之道,他也一步一步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为百姓复仇。
欲知王莽如何复仇,如何代汉建新,请关注下一篇文章:
《代汉建新的王莽,不是伪君子,而是千年难遇的道德楷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16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