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洞察号在钻探火星任务中遇到瓶颈之后,NASA试图让它恢复的一切操作似乎都是徒劳,这不禁让人感伤,难道人类最伟大的火星任务----钻探火星被迫结束?
不,洞察号不会放弃,人类也不会放弃!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探测火星内部的任务,它承载着全人类对火星再一次重新认识的希望,这颗神秘的红色星球一直被人类赋予未来地球的称号,它的现在很可能是地球遥远的未来,我们需要知道它的状态,尤其是它的内部,所以NASA仍在努力让洞察号的鼹鼠号再次工作,尽管现在的进步微乎其微。
洞察号着陆器(InSight)已经在火星上运行了213个地球日,其任务是了解这颗红色星球的内部。它装备有地震仪、温度和风传感器以及其他仪器。但它的主要工具,可以说,是摩尔(即鼹鼠号),专业名称为热流和物理性能包(HP3),但不幸的是鼹鼠已经被困住一段时间了。
鼹鼠号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研发,其任务是在火星表面下进行锤击,并测量从火星内部流出的热量。这将有助于科学家了解火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是否与地球和月球形成的物质相同。但要做到这一点,它必须穿透火星表面至少3米,理想情况下,它的任务深度为5米。但是现在它被卡在火星表面下大约30厘米处,不会再往下挖了。在这种深度下,它根本无法生成任何有用的数据。
工程师们最初认为,鼹鼠在向15度角移动时撞上了一块岩石,然后卡住了。但在对试验台设备上的模拟着陆器进行分析和实验后,他们得出了另一种解释:土壤中有一个洞。
科学家解释,鼹鼠依靠与周围岩石的摩擦来锤击地面,因此鼹鼠的锤击运动在它周围形成了一个洞。没有这种摩擦力,鼹鼠就会在锤击作用下退缩,在洞里来回弹跳,而不是穿透。但他们不能确定,因为洞察号的摄像头无法看到洞里的情况。
在早前6月初,洞察号团队制定了一项计划,让HP3重回正轨。他们决定用机械臂把鼹鼠的支撑结构移开,这样他们就能通过摄像头看到鼹鼠所挖的洞穴。听起来简单,这是一项精细的操作。不幸的是,他们无法把鼹鼠从洞里抬出来,因为机器仪器的手臂无法抓住它。如果他们无意中把鼹鼠从洞里拉了出来,他们就没有办法把它放回洞里,或者放回一个新的洞里,然而很可能火星钻探游戏就此结束了。
近日,美国宇航局宣布他们已经成功移除鼹鼠的支撑结构,并将其放置在一边,尽管只是刚刚开始,但是我们离让鼹鼠再动起来更近了一步。现在,鼹鼠号的支撑结构已经移到一边,着陆器仪器臂上的摄像头能够看到洞里的情况。他们证实了洞察小组的怀疑。在鼹鼠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小坑,使它失去了必要的摩擦力,无法进入更深的地方。
这张从火星传回的图像证实了我们在地球上的测试中所看到的情况,并且NASA已经有了一个补救的计划。鼹鼠号机器仪器臂的末端有一个小铲子,他们打算用铲子轻拍小孔并压缩土壤,希望能消除空洞。
然而不幸的是,即使成功了,鼹鼠之后还是可能会撞上岩石。要知道鼹鼠号的设计初衷是将较小的岩石推开,但这是有限制的,如果石头过大依然会阻挡它的前进。因此鼹鼠被放置的地点是经过仔细选择的,希望尽量避开火星表面的大岩石,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看到火星地下的情况。
接下来只能期待科学家对鼹鼠号进一步的指令和操作,希望它能尽快摆脱这一困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9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