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行勤
上帝如风,无所不触
很难想象,在21世纪的某个地方,竟然还有一群人过着犹如原始人一般的生活,在不被饿死的生存线上死命挣扎。
马拉维,这个位于非洲东部的小国,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庄稼经常颗粒无收。
没有粮食就筹不到钱,没有钱就无法上学,不能上学就成为文盲,成为文盲只能回家种地,回家种地就得靠天吃饭。于是,一辈又一辈,像轮回一样在这个大地上不断重复上演。
威廉的爸爸想改变这种宿命般的悲剧,却还是被命运无情戏弄,因为就算他如何勤奋耕作,却仍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们接连辍学。
在这个大家庭里面,很少看到他们的微笑,被生活所累,只剩下一双双疲惫的眼睛和略微迷茫的眼神。未来在哪里,看不到出路,找不到方向,同样一片蓝天下,他们就像刻意被神忽略的角落,有时候连希望都会被剥夺。
然而,在父亲都感到绝望的时候,威廉却不甘心就此臣服,在那个最缺少知识的环境中,他用自己柔弱的双臂,撑起了全村人的希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农民如此,烟草公司老板也一样,为了眼前的利益,他们砍掉赖以生存的树林,只不过就是为了得到那一点点补偿。可是,树没了,庄稼也就没了。一旦没有树木的保护,他们的环境会更加恶化。饮鸩止渴。
指望给那些穷怕了的人讲这些大道理显然不切实际。真实的世界中,能够看到长远的人并不多见,更多的还是那些最普通的农民,他们不懂什么叫生态系统,只知道今天没有钱吃饭,就要卖山,卖田,卖树,先填饱肚子,管他日后是否洪水滔天。这种愚昧造成的无知,根源在于教育的严重缺失。
影片一开始就确定了这个基调,威廉他不是在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他面对的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和无数怀疑的目光,所以他只能排除万难,才有可能找到通往成功的钥匙。
到底什么才是教育的意义
对于富人来说,教育是为了让他们的孩子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从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对于穷人,教育的目的,更多是脱离身份的束缚,得到一个在更大的平台生活的可能。
威廉的父亲看到了教育背后的意义,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农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他无法理解知识有多么巨大的能量,更加不会明白人类可以依靠自己的创造力去改变命运。
对于威廉想要做风力发电机这件事情,起初他认为不过是小孩子的游戏,就像他自己也喜欢亲手做玩具一样。当威廉提出要把自行车拆掉作为发电机的配件,他愤怒了,他感到自己的人生观被赤裸裸挑战,这种新奇的思想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教育对于他来说,毕竟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当它一旦变成一种实质性的事物,就需要超常的能力去感知。
好在最后他同意了威廉的做法,不为别的,就因为那是自己的儿子,这种血浓于水的信任和理解,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爱。
落不到实处的民主 是另一种枷锁
双标的民主是极端残酷的,就像影片中的一幕:前一分钟总统先生还在乐呵呵的听着酋长对他歌功颂德,后一分钟看到情况不对劲,拉起酋长就是一顿毒打。如此冷酷无情,民主就像粉饰太平的面具,随时都可以被撕得粉碎。
也正是这出好戏,让底层人民彻底断了念想,他们明白,指望那些随时变脸的“政客”去改善自己的生活,还不如靠自己的双手来拯救自己。当威廉的想法被认为可行,不管是老师,亦或村民,都自发的组织帮忙。“救人者,人恒救之”,尽管他们曾经走了弯路,却在生死关头团结在一起,不仅救了家园,更是救了自己。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由于发生在极端落后的地区,所以很多想法和做法一般人很难理解。
比如威廉做的那个风力发电机,用稳定的电源把地下水抽出灌溉庄稼,我们都习以为常的事情,却遭受着那么大的阻力。电影用这些简单却有着极端针对性的元素提醒着观众,你认为的理所当然,对有些人来说,有多来之不易。
这个世界,除了电视、手机和电脑,还有一些人活在原始和落后中,无力抗争。
作为传记片,电影没有刻意去制造太多的话题和情感冲突,所有的经历、发生、转变都轻轻淡淡,就像在眼前一样真实,只不过,观众不仅是一名看客,更是旁听者和传播者。
电影中,驭风男孩威廉站在高高的风车上面,目光所及,整个天地仿佛都在脚下——好像抓住了自己的命运一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90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