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待阅兵式上,中国与美国的态度截然相反,美国对阅兵基本持否定态度,但是中国却将阅兵视作重庄严的典礼。开国大典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阅兵。
美国反对阅兵,不能不说,其理由也是高尚的。他们认为,阅兵就是秀肌肉,张扬武力。
就反武力、反暴力上,美国反对阅兵,的确令人称赞。但是,就美国整体的做法来看,美国以反对阅兵去反武力,显得非常可笑,虚伪。
美国反对阅兵,但是拥护持枪合法,一直反对禁枪,即便每年都爆发多起枪击案,让很多无辜的人们冤死抢下,而且很多是校园枪击案。
就其文化本身看,美国有一种强烈的崇拜武力、武器的倾向。正是美国人发明了原子弹、核武器,也是美国真的用原子弹去杀人,二战时期在日本引爆两颗。目前美国所拥有的核武器足以毁灭世界很多次。
美国还是当今世界,也是整个人类历史上,军费开支最多的国家,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国文化实际上是分裂的,存在两类极端的不可相容的文化。一个极端是崇尚武力,另一个极端是反对武力。但是,显然,反对武力的一端力量非常微弱,而只能去无关痛痒地去反对阅兵式。而崇尚武力的一端则非常强大,主导和代表着美国。
就整个西方而言,无论反对武力的一方,还是崇尚武力的一方,都没有能力理解中国的阅兵式,无法理解中国为何如此重视阅兵式。因为中国拥有着与西方截然相反的军事文化。
在中国的军事文化中,军队是为了捍卫道义的。在军队出现之前,中国已经存在非常古老的道义秩序。但是外来的入侵中国军队,对道义秩序构成了破坏和威胁,于是中国不得不发展和组建军队进行抗击,去捍卫道义秩序。
因此,在中国历史中,唯有“仗义起兵”才是合法的,军队也被称之为“义军”。农民反抗无道的政府,自己组建军队,叫“起义”。当前中国的国歌原本叫“义勇军进行曲”。
北宋的梁山好汉之所以为后世所传颂,原因就在于其首领宋江所树立的“替天行道”杏黄旗。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股武侠热。武功高强的个人则被称之为侠客、大侠、义士,他们都会用用自己的武功去行侠仗义、除暴安良。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中国文明是唯一一个真正反对武力,同时也具备彻底消除武力能力的文明。
军队、战争这些东西,并非中国文明所本有,所内生,都是从外部传入的。外来的冲击,给中国带来了军队和专制因素,也导致中国历史出现治乱循环。
军队仅仅在无道的乱世具备合法性,一旦战争消除,乱世结束,回到有序的和平时代,军队的存在就失去合法性。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陆生就是陆贾,《诗》《书》是儒家经典,代表道义秩序的基本原则原理。“马上”指代武力。陆贾指出马上可以得天下,但是马上不可以治天下。治理天下唯有靠道义、仁义,靠道义秩序的基本原则,即靠“文”。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就是落实陆贾的建议,完成治理模式的从马上向马下切换,而向中国固有的道义秩序回归。
中国文化骨子了里对武器、军队持否定态度。老子说:“兵着凶器也”,认为武器本身就是邪恶的。《左传》对“武”的解读是“止戈为武”,认为武力的目的是消除武器、武力。
在中国传统的行业分工模式中,是没有军人这个行业、职业的。由此,发展出一种歧视职业军人的文化,成语。譬如“一介武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好汉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但是,另一方面,对抗击外敌英勇军人则是大加歌颂。譬如民间流传甚广的杨家将、花木兰。
在人类文明史,对武力持否定态度的,不仅有中国文明,但是,其他文明只有否定武力的态度,但是缺乏否定武力的能力,而不得不与武力相妥协,与之共生。
譬如,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欧美的基督教,按其基本教义,都是彻底反武力的。但是,他们却走了一个极端,而禁止自身参与武力。这些宗教的教士都禁止去持有武器的,禁止杀人的。婆罗门教、佛教甚至禁止杀害任何动物的生命,甚至连植物也不行。
再早一点,古两河古埃及的多神教也是反对武力的,但是同时,他们也没有能力发展出可以抵御外敌入侵的力量,而最终不得不面对被多次征服的结局,并最终彻底消失。
总之,中国之外,反对武力的都是宗教文明、宗教,它们只具备反对的态度,但是不仅发展不出抵御邪恶军队的军事力量,而且拿不出可以替代军事秩序的替代方案。
无论是在婆罗门教、佛教时代的印度,还是,基督教时代的西欧,其社会秩序的基石都是武力,是一种武力秩序。他们的政府都是军人政府,政府高官都是由军人充当。而且这些军人被固化成一个阶级、种姓。在中世纪西欧这个军人阶级叫骑士、贵族,在古代印度,这个军人种姓叫“刹帝利”。
古希腊、古罗马的社会也是如此,都是由职业军人所统治,军政合一,军人与政府官员是合一、合体的。扑克牌起源于西方,K是国王,他是手持宝剑的。
这些社会与现代的美国在文化格局上是一致的,出现反武力和崇尚武力两个极端的分裂。他们的宗教是反武力的,但是,政府却是崇尚武力的。
中国文明是没有宗教的,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宗教和宗教因素都是外传的。中国文明的起点就是道义理念和道义秩序,这是伏羲时代的事。
军队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则是黄帝时代的事。黄帝战蚩尤,就是中国义军战胜外来的入侵中国邪恶军队的胜利。蚩尤代表邪恶外来军队,黄帝则代表中国的“义军”。在古代“蚩尤”一直被奉为“兵主”,即武器和军队是随着蚩尤而传入中国的。
至军队出现的黄帝时代,道义理念和道义秩序在中国至少已经存在了6000年,这是黄帝距伏羲的时间距离。
同时,在道义理念不同于任何宗教,不会做机械的规定,禁止自身发展武力。而是积极地发展武力,坚决抵御和打败来犯之敌。但是,将武力道义化,而禁止滥用武力,禁止武力对道义秩序的干预和渗透。
因此,中国阅兵阅的不是兵,而是道义。阅兵式不是单纯地秀肌肉,炫耀武力,而是进行教育教化,教化参与阅兵的军人和观瞻阅兵式的人们,去捍卫道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71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