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恐怕是后人最熟悉的一段历史时期了,在历史上,三国虽然是大乱世,但是三国时期几乎到达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境地。三国演义的出现让三国时期变得尽人皆知,不过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很多虚构的描写,很多内容不能够当作正史。
三国演义出现了很多精彩的描写,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出现,才让后人对三国变得非常熟悉。魏蜀吴三国争霸中,无疑是人才的争霸,在三国时期,无论是曹操、孙权还是刘备,对人才都是非常重视的。这里的人才不单单指武将。
无论是什么时候,人才都是重中之重,那么在三国时期也不例外。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人才。这里的人才一般情况是指谋士。无论是哪一个历史朝代,谋士都是非常重要的。三国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谋士。
比如说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只可惜诸葛亮仅仅54岁就病逝了。这对蜀汉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诸葛亮病逝后,蜀汉就走向了灭亡。那么要说诸葛亮对三国的走势产生了影响,这恐怕是很多人认同的,但是根据正史来说,绝不是如此。
要说能够影响三国走势的谋士,在历史上有三位,不过在这之中,没有诸葛亮。第一位谋士的死就影响了三国的走势。此人就是东吴鲁肃。公元217年,鲁肃去世, 作为谋士,鲁肃在三国时期的存在感是非常低的。即使是在三国演义中也是如此。
想必人们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话肯定不陌生,这句话就出自鲁肃的《孙权劝学》,鲁肃对东吴的贡献是不可泯灭的。那么为什么说鲁肃的死对东吴的灭亡产生了影响呢?鲁肃活着的时候,一直主张联刘抗曹,所以赤壁之战后北方曹魏政权一直不敢再次南下。
那么在鲁肃死后,连刘抗曹是战略就失去了主心骨,仅仅鲁肃死后的第三年,孙权就斩杀了关羽。这让孙刘联盟破裂。孙刘联盟破裂之后,东吴受到了北方势力的侵扰,结果变得不堪一击,假如鲁肃还在的话,肯定是不会破坏孙刘联盟的。
那么第二位影响三国走势的谋士就是蜀汉的法正。法正本来是益州刘璋的谋士,但是他认为刘璋不是明主,于是就投靠了刘备。从此开始法正开始辅佐刘备。曹操曾经评价法正为“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不过法正也有弱点。
诸葛亮擅长的是内政,那么法正是个军事天才。这一点与诸葛亮形成了互补。值得一提的是,法正在内政方面是个菜鸟,不会拉拢人才,其次不善于治理朝政。法正过于恩怨分明,睚眦必报。得罪了很多人。到了公元220年法正病逝。
在这之后,刘备率兵为兄弟报仇,蜀军战败,退回白帝,于是刘备也病逝了。在当时的情况下,诸葛亮说道“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这样的一句话就证明了法正的重要性。
诸葛亮认为法正为人正直,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劝阻刘备,即使是不劝阻刘备,法正跟随出征,也会取得胜利。只可惜法正的死让蜀汉的走势改变了,间接的影响了三国的局势。与诸葛亮相比,法正的能力肯定是不比他差什么的。
那么最为影响三国走势的谋士就是曹魏的郭嘉。三国时期,郭嘉是非常厉害的谋士。郭嘉对曹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曹操第一次看到郭嘉的时候,就夸赞了郭嘉是能够帮助曹操一统天下的人。郭嘉帮助曹操制定了近期和远期的目标,深得曹操认可。
郭嘉给了曹操很多建议,当初郭嘉建议曹操软禁刘备,不要放虎归山。曹操没有听从,结果后来刘备果然成了曹操的心腹大患之一。从这里可以看出,郭嘉是很有远见的。其次郭嘉在一统北方的过程中,仍然是出谋划策的。可是到了之后,郭嘉病逝。
郭嘉的死让曹操失去了左膀右臂。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他痛心地说,如果郭嘉还活着,就不会遭受这么大的失败了。正是赤壁之战的失败,让曹操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从此之后,曹魏再也没有能力南下。假如郭嘉不是,肯定会对曹魏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58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