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女性群像题材成潮,制播演三方缘何“一拍即合”?| 鲜见

女性群像题材成潮,制播演三方缘何“一拍即合”?| 鲜见

2019年9月22日 | 烹小鲜第 1089 篇原创

近期,由欢娱影视出品的民国大剧《传家》即将于Q4开机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制作人于正在微博公布了该剧主演阵容:秦岚、吴谨言、张南。据悉,三人在剧中将分别饰演易钟灵、易钟玉、易钟秀,而《传家》也将围绕易氏三姐妹拯救家业而展开。

作为去年爆款剧《延禧攻略》的主创人员,“皇后”与“魏璎珞”再度联手不得不说话题度十足。但比这个看点更值得深思的其实还有——女性群像戏或将成为市场创作风口的事实。

以目前市场上公布的剧目信息来看,女性群像项目已经多达10余部,而其中,柠萌和新丽可谓主力军。

柠萌连开两部女性话题剧《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分别展示了都市女性群像和四名即将大学毕业女生的成长困惑。新丽传媒则以《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流金岁月》《玫瑰之战》三部作品领跑,从现代女性职场与情感生活,到时代背景下女人成长故事,再到中年女性生存现状,一一聚焦。

当然,除了柠萌和新丽传媒,壹心娱乐、华策影视、小糖人等影视公司也纷纷入局。

壹心娱乐的《淑女的品格》已经由壹心娱乐旗下制作公司壹线影业取得拍摄许可;华策影视制作的《我和我们在一起》,将视角对准了四位刚出校园的年轻女孩;小糖人《了不起的女孩》是一部创业职场剧。

行业跟风现象早已不是新鲜事,此次女性群像戏的扎堆是否也是一次扎堆效应?还是真的有市场红利待收割?这或许要从影视公司对群像戏市场的观察、视频平台的受众群体口味偏好、影视寒冬之下演员的境况谈起。

影视公司:

“群像戏”更易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

纵观眼下的影视剧,不管是近期热播的古装剧《陈情令》《长安十二时辰》,还是掀起过收视高潮的《都挺好》《小欢喜》这类都市题材作品,在这些作品之中,关于“群像戏”的刻画成为了一个显著特征。

当然,群像戏由来已久,比如《大宅门》《大宋提刑官》《大明王朝1556》《康熙王朝》等,这些早期以群像戏为人物框架的作品均是豆瓣九分以上经典之作。

再比如,以文学名著改编而来的作品,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在内的四大名著,以及包括《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绝代双骄》《小李飞刀》等在内的由经久不衰的金庸、古龙小说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也都是以群像戏的形式呈现。

可见,群像戏的市场早在国产剧起步时期就已经打下了深深的基础。

而聚焦当下来看,随着国产剧创作方向逐渐向大女主、大男主方向偏移,“群像戏”虽然已经不再是独特的创作优势,但伴随着国产群像戏在题材和内容上的日渐多元化变革,时至今日,群像戏依然对观众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以既没有高流量明星,又没有大IP大制作加持的“反腐”题材群像大剧《人民的名义》来说,从首播收视1.5%飙升到接近结局破8%,刷新了省级卫视十年来收视纪录的成绩,就曾成功打破了人们对主旋律作品的刻板印象。

以五个女性角色视角展开,展现了她们工作、生活、感情的《欢乐颂》,不仅在国内反响强烈,海外流量也是一路飘红,成功拿下YouTube平台当年华语剧王,甚至还引发了大范围对当前中国女性现状的探讨。

显然,群像戏具有能够展现多侧面、多层次的剧情,以众多“群像”支线来为剧情服务,将故事更扎实、更全面地呈现给观众的优势。也因此,群像戏往往更有观众缘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结合先天的观剧惯性,加之后续群像戏在题材和内容上的突破以及累积的口碑,对于当下变化莫测的影视市场环境来说,“群像戏”可以说是影视创作者们最保险和有效的创作途径。这也是各大影视公司从观众喜好出发,规避市场风险,纷纷布局在此的一个重要原因。

平台方:

女性观众话语权渐重,女性题材风再起时

行业内一直流传着一句谚语:“得女性观众者得天下。”

的确,回看2018网络视听大数据也是如此,据数据显示,在视频平台的观众性别层面上看,男性观众更偏爱看新闻资讯、纪录片、体育节目和网友自制视频,女性观众则更爱看影视剧、综艺节目和动漫。

而女性用户黏度的强劲,以及后续在社交平台话题延展度上的贡献,更近一步导致了无论网台都十分重视女性市场培育的现状。

比如在内容布局上,腾讯视频就尽可能在覆盖电视剧的基础上加大独播网剧的力度,力求全面覆盖女性观众的视线。无论是都市题材亦或是宫斗恩怨,抑或是校园小清新,女性观众们总能找到自己心仪的一款追下去。

爱奇艺此前成立的“爱青春剧场”也是从女性观众喜好出发。而据悉,优酷也正在筹备推出的剧场也将以现代都市独立女性为受众人群。

无疑,影视市场中女性观众的话语权也在不断加重。

很明显,从前几年的“玛丽苏剧”,到近几年大火的“大女主剧”“甜宠剧”,这些剧集类型的垂直细分与女性观众市场的观剧口味密不可分。且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观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剧内容大多是以女性题材为主的,这其中,女性群像作品就是最受欢迎的一个门类。

2003年,一部讲述了“结婚狂”、“男人婆”、“万人迷”、“哈妹”四个单身女性的男女友情、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人生观的故事就开创了国内女性群像剧的先例。此后,这类以“职场、生活、成长”等主题的女性群像剧便开启了一个创作大潮,《律政佳人》《好想好想谈恋爱》等剧均受到了女性观众的强烈反响。

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之下,后续的《今夜天使降临》《天使的城》《新闺蜜时代》《女人帮》《小时代》都是以女性群像为基础创作的作品。

同样地,立足当下,不仅是女性群像剧对于女性观众具有天然吸引力,伴随着当今社会女性意识的整体觉醒,女性群像剧也正在满足当下“女权”主义的集体诉求,女性题材的创作再一次迎来了升级换代的时刻。

比如《三十而已》就讲述了都市女性在30岁这一重要年龄节点时,所遭遇的多重压力和人生态度的故事。而《淑女的品格》讲述了四位在事业上小有成就的闺蜜在相互扶持中不断迎接着生活的挑战的故事,两部作品均是未播先火。

显然,女性群像剧正在有意识地更加贴合女性观众的心理诉求,不再单纯地谈情说爱,而是落地到生活中,与女性群体切实地站在一起。女性角色的设定也是独立自主,既飒又干练,很多更是颇有成就。

就目前的国产剧女性群像剧而言,秉持着女性观众一向热衷的女性励志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就足够赢得女性市场的掌声,而后续平台方也将加大力度引进相关剧集,进行储备,抢占女性市场。

同时视频平台也参与出品,定制女性群像剧集,比如爱奇艺与小糖人联手打造的《了不起的女孩》,以及腾讯影业出品的《外滩十八号》。

演员:

寒冬之下大梁难挑,新人辈出

如果说大男主戏、大女主戏是一个人的舞台,那么,群像戏则是一群人的互相成就。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女性群像剧的打造也是如此,剧集的成就永远离不开演员的参与。

可以说,从艺人限酬、严抓税收,到严控收视率造假,再到“限娱令”等政策收紧,影视行业经历了一年的寒冬,至今似乎依然没有“开春”的迹象。

在此趋势之下,大体量的影视剧开始骤减,开机数量也日渐减少。对于以演戏为生命的演员来说,“无戏可接”成为了许多演员苦恼的话题,尤其是女性演员。

对于女性演员来说,本来职业路径与男性演员相比就相对较窄,可挑战的角色和挑选的剧本十分受局限。而对于那些年纪稍长,或者咖位不高的女演员来说,这种行业淡季更是致命打击。

正如海清、任素汐在公开场合发声的一般,“请给中年女演员机会”,“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我可以演的很好”,都侧面证实了当下女性演员的一些生存现状。

反观女性群像剧的走俏,可以说就是一场解决女性演员生存危机的“及时雨”,因此群像戏也备受女性演员们的青睐,市场呼声很高。

在这些女性群像戏中,形象各异的女性角色不光可以同时承载着多个女性演员,还会因观众对演员们的关注对剧集产生附加值,比如宋茜、李纯、张佳宁主演的《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就带动了这部剧的关注度。

同样地,“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新人演员们的层出不穷也为群像剧市场带来了生机,而这其中又以新生代女性演员为中坚力量,比如,通过《青春斗》走红的盖玥希、 徐悦、陈小纭、王秀竹。又比如通过《射雕英雄传》脱颖而出的李一桐、通过《小欢喜》热度攀升的李庚希、通过《忽而今夏》令人眼前一亮的卜冠今等等。

对于观众来说,新人演员往往能够带给他们新鲜感,观众对他们没有刻板印象,反而能更加专注剧集内容。此外,与那些动辄“天价”报酬的演员相比,新人演员的“性价比”显然也更高,而这种性价比最终会回馈到剧集品质中。

新人演员需要机会,群像剧需要品质和态度,这无疑是双赢的“买卖”。

结语:

总的来说,现实题材的流行很大程度上为群像剧的回潮提供了温床,从创作角度出发,剧情纵横交错、角色丰满鲜活的女性群像剧正在拉近作品和观众的距离,而从市场角度出发来说,女性观众审美趣味也再一次引来了升级,更加注重精神内涵和深层次心理诉求。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女性群像剧的再次走红都有值得肯定的积极意义在,而这部分的市场红利更是有待收割的。



作者:爽子

编辑:高婧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5311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