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100微信【jz100wx】原创
100小编说
本文来自家长一百论坛会员“育人育心”。“育人育心”是一家培优机构的咨询老师,见的学生多了,产生不少感慨。文中的两个孩子和两个妈妈就给她很深印象。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透过这两组母子的故事,我们能收获一些什么心得呢?
两个家庭的孩子A和B,都是566的,同年级不同班,小学都就读武汉小学,都不是独生子女,都是家中老大。
与这两个家庭的孩子及妈妈沟通,完全不在一个能量级别。
学生A是轻松、阳光、开放、上进、有明确目标,学生B则沉郁、内向、封闭、迷茫;同样,两个妈妈的状态也完全不一样,A妈妈自信优雅侃侃而谈,B妈妈却焦虑无助几番落泪……
先来说说牛娃A:
阳光、帅气的牛娃
A是个男生,个儿不高,秀气白净,听说钢琴已经过了十级,如今非常喜欢打篮球,而且打得很不错。
在见孩子之前,朋友告诉我,这孩子方方面面都很优秀。
学习上,很少让妈妈操心,在名校快班,成绩名列前茅;生活上,独立自主,体谅父母,照顾幼弟。妈妈谈起这时,满脸都是骄傲!
学习成绩这块呢,数学、英语是他的骄傲。120分的试卷,一般都在115分往上走,物理常常是满分,语文稍弱,不算作文,70分满分,考56分左右,失分点一般在阅读及综合性学习上。喜欢看课外书,平时晚上作业顶多8:30就能完成,写完作业,看看自己喜欢的书,或是自己安排的课外题,9:30上床睡觉。
我问A:你们566的作业听说是很多的,许多孩子做到转点,你是如何完成的?A笑着说:“在学校赶紧做呀,我在学校是没有课间休息的,我想把晚上时间多留给自己。”
培优呢?A在JC的尖子班培数学的同时,还在XRS套读了一个班,JC训练的是高难度的思维题,而XRS则是刷题的同时,将在JC拉快的内容再重新巩固一遍,英语也在两处学,一处是培训语感,一处是应对中考专题的训练;语文暂时没有培,但也准备找个好老师点拨点拨……
“这么密的培优课,你不厌倦吗?”我问,A摇摇头。A妈解释:“我这个孩子真的与别人不一样,别人都说学校作业多,他从来不觉得,别人说学校哪个老师哪个老师讲课不是很好,他也不觉得,别人培优嫌累,只要有人陪他一起学习,他学十个小时也不觉得厌倦,还是很开心很投入的样子……”
我问A,平时喜欢看什么书,他歪着脑袋想了下,说了几本书,像《狼图腾》《把栏杆拍遍》《数理化通俗演义》等。
我问他喜欢的作家,竟然是梁衡,我问他为什么喜欢,他回答,他的文章有回味。
孩子目标很清晰,要冲华师一的高分班。
这么优秀的孩子是如何养育出来的呢?我很好奇,抽空与妈妈单独交流了两次。
尊重和界限意识
孩子妈妈告诉我,他们家庭里,对孩子是很尊重的。但在小时候,却是要求较严格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建立起界限意识。
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哪些是父母应该做的,哪些是自己应该承担的,都界分的很清楚。只要是与孩子相关的事,都会让孩子参与讨论,并且会将几种结果可能性摆出来,给孩子选择,家长可给建议。
当孩子选择后,就要求孩子承担自己的选择后果,同时,家长会依孩子的年龄层面不同,明确告诉孩子,哪些是不允许他做的。
比如手机,到现在家长都没给孩子配。
“难道孩子没有要求过配手机吗?”
“要求过的,我不同意,我让他说出要配手机的理由,至少得有三个能说服我的理由,他说不出。
“我们会尊重他的想法,也会提出我们的要求,现在与他沟通很通畅。他能拿准的,就自己做决定,拿不准的,会与我们商量,征求我们的意见。”
“现在他学习上不让我管多少,我不管有多忙,每天放学会去接他。在路上会与他聊学校的事,朋友的事,老师的事什么的,我会提出我的观点,但我一定会说:这只是妈妈的想法与意见,仅供你参考。”
再说说B娃 :
沉郁、内向的“苦娃”
那天晚上下班,在地铁上接着B妈的电话的,当时信号不太好,到家都21:30了。
将电话拨回去,B妈的话,如洪水般泄出,能感受到她压抑太多的困惑与无助,零零散散语无伦次的,在电话里说不清,我约她带孩子来面谈,不见孩子是无法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估的。
第二天晚上,妈妈带着孩子B来了,母女俩很相像。
看得出来,妈妈很宽厚很质朴很实在,但眉眼间的焦虑与无助,一览无余。孩子一直低着头,面无表情,问什么,回答简洁,不肯多说一点儿。
我让孩子拿出作业及试卷,并递张表让孩子填写,妈妈说孩子很内向很乖,每天晚上都学到很晚,经常作业写到转点,学得很辛苦,可就是成绩起不来。
通过试卷分析,看得出,孩子的基础题失分不多,但中档题或有出错,爬坡题动不了笔,很典型的学科思维方法不到位。
我拿过孩子填的表,字迹娟秀,格式工整,一看就是个态度认真的孩子。我再看孩子各科的分数,语、数、外三大主科都是80分左右,物理100分的试卷考60-70分,像政治、地理、历史、生物等副科100分试卷,都是95-98分。
很明显这孩子在学习上是认真的,但为什么看不见有她这个年龄应该有的活泼与快乐呢?
按孩子现在的成绩情况,依学校的试卷难度分析,是在普高线左右晃,可稍不留神,会连普高都上不了,这是妈妈最为焦虑的。
妈妈说为孩子的学习真没少花钱,他们夫妻俩都做点小生意,养两个孩子不容易。为给孩子好的环境学习,几乎将家中所有收入都投入孩子的教育中。小学择校花钱就不说了,初中择校两个孩子又花十多万(两女儿只相差一岁),外面的培优班一直也没停过,可两个孩子现在都学得很苦,成绩不好导致孩子很不快乐。
原来也没报很大期望,让孩子读什么太好的高中。但水高是妈妈的期望,事实却是,孩子普高都有可能会掉线,妈妈现在就很焦虑很无助,也很后悔,说当初,如果不择校,入读25中快班,或许对孩子更好些,因为孩子小学同学,差不多的,现在在25中考得还不错……
当妈妈在述说时,孩子依然是面无表情,一言不发;我问孩子对学校老师感受怎样,与同学相处怎样,她简单地回答:“还好。”就不肯再多说,我让孩子先找个教室写作业,想从妈妈这了解更多的情况。
孩子出去后,我问妈妈是否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妈妈说找老师了解过,老师都说孩子挺乖的,不太爱说话,非常守纪律,从没有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的现象,听课也很认真,与同学相处也很好,找不出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孩子智力思维跟不上学校的节奏吧?妈妈觉得孩子还是不用心,有分心现象,我问为什么?
妈妈说:“平时晚上在家写作业,她姐妹俩各占一个桌子,我就在旁边打毛衣或做自己的事,用余光观察孩子,发现她写着写着就发起呆来,我问她在想什么,她冒出一句‘他们会不会怪我呀?’我问什么事,原来是她同桌与后面的同学谈朋友,让她传纸条,不知为什么两个小情侣闹崩了,她担心自己会被责怪,你看这孩子,心思用哪儿了?还有件事,就是她同学让她帮忙买书,可又不给钱,她又不好拒绝,为这事也烦心不知如何处理,我让她算了,也值不几个钱,搞好同学关系要紧,可她总是放不下,觉得自己很无用,那天,她还在网上查,说自己有抑郁症,网上的症状她都有,这把我吓死了,这学习搞不上去,把孩子心理还搞出毛病来了,你说我这难受不难受。”
妈妈说到这里,泪水不由涌出来,我听了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
“她平时在家怎样?”
“她在家真的好乖,我们做生意忙,只要有时间她就来帮我,我们不是学着在网上开店吗?我不太懂那个,她总是说‘我来,我来。’很快帮我搞好,我说不要她操心,只管搞好自己的学习就行了,可她就是不听,生怕我在网上走错帐,吃了亏。别人都羡慕我养个好女儿,但你也看到她现在的情况,话越来越少,成绩越来越差,这怎么搞?”
“你们母女俩经常谈心吗?”
有时谈,有时她不肯多说,我只有去学校问老师,不知这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我总是教她要与人为善,吃亏是福,要多学别人优点,不要计较别人的说的话,可她好象听不进去这些。”
传统的观念,传统的视野,传统的家教方式。父母将所有都给孩子,是孩子生命无力承受之重,同时,对孩子也是种伤害。
这话,我在心底盘转,没有说出来。
我让妈妈在办公室坐会,我去与孩子单独聊聊。
“苦娃”其实内心柔软、敏感
孩子低着头,愁眉苦眼的模样,不说话。我从妈妈勤劳善良质朴,及武汉妈妈的直爽泼辣的性格谈起。谈到不同妈妈的的教育方式,谈到她与武汉土生土长孩子的处事模式的不同,谈到妈妈的期望,也谈到妈妈的焦虑无助、
问孩子是否很心疼爸妈......孩子点点头。
接着,我问她是否没有什么朋友,感到很孤独?她也点点头。我问她,是否很渴望有人倾听自己?孩子闻听,眼泪静静地就流下来。谈到学习中的不被认可,还有无法面对,孩子的眼泪就更密集了。
待孩子情绪平缓下来,我与孩子具体分析了一下她现在的学习状态,需要改进的地方,及需要老师帮助之处,她点头。
我问孩子是否愿意在这补习,孩子不吭声,不摇头也不点头,我猜测孩子是舍不得父母的钱,问孩子是不是这个原因, 孩子的眼泪再一次涌出,我心一下疼紧起来。
当我将与孩子沟通的情况,告诉妈妈时,妈妈很吃惊:“我从来没有想过是这个原因,她是很懂事,从不乱花钱,每次学校出游什么的,她姐妹俩带出去的钱,几乎没花就带回来了。是不是我常说自己小时候,很想读书,家里却重难轻女舍不得花钱,总在说为她俩读书,我与她爸卖血都愿意,给她们压力了?
“这次来问的时候,费用这块,我是悄悄与她爸商量的,不想让她知道,她一路上是在不停地问多少钱,我说没多少的,可她就是担心太贵了……,可这不是她操心的事呀,这孩子怎么这么傻?”
妈妈说到这里,不由趴在桌上哭起来。
非常善良勤劳的父母呀,依自己的理解方式,倾其所有都给了孩子。其实,在无形中也给了孩子很重的压力,越懂事的孩子越想回报父母,可是当孩子的能力不能达到回报父母期许时,孩子就会有很重的内责,这点,父母读到了吗?
父母爱孩子,是无疑的,但父母的爱中,是否带着要求与控制?是否带着责怪与抱怨?是否有欣赏,是否有尊重?是否有接纳?是否有共情?是否有倾听……
孩子对父母的爱,也是无疑的,可孩子真的没学会表达的时候,做父母的,可细细去体会吗?
没有孩子不想学习好,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她们克服不了的问题,父母在陪伴过程中细致分析孩子的年龄特点吗?细致分析过孩子的个性特点吗?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吗?切实地陪孩子去做下一步改善计划吗?
希望所有父母明白,读懂孩子,是教育的起点。
“苦娃”也能笑容如花
其实,B娃真的很不错的,她内心的包袱若放下来,能够沉静下来多梳理自己知识薄弱之处。
刚开始,要求她过来写作业,她还不同意,顾忌自己作业写得晚,会耽误别人下班时间。
但在我强烈要求下,她每天晚上会过来写作业,不会的也不会问。但走近她,轻声问:“有没不会做的?”她会拿出作业来,指出空白的部分,当她把不会的题弄懂,脸上的笑是灿烂的。
稍熟悉环境了,偶尔,也能听到她轻柔的话语与要求,“我们老师绝不会允许超前的知识点拿来使用的,我太了解我们老师了。”
刚学圆的知识,有道题,需要用等弧对等角的知识,或者可用等弧所对圆心角相等,但她还没学,不能拿来用,虽然陪读老师劝她,“反正马上就要学了,你就拿来用好了。”
她能温柔而坚定地拒绝,这点令我很是欣慰。
“这题可以用全等来做,你看,这是弧的中点,连接到圆心,这是直角,这也是直角,而这两条都是半径,这两个角也相等,利用三角形全等中ALA原理……”随着讲述,又看见B脸上的笑容,如花般绽放。
慢慢走近她,打开她,聆听花开的声音,真是件非常快乐的事。
牛娃、“苦娃”的后续
学生A,期中考试依然名列前茅,数学在外已学到初三同步的内容,英语也开始扩充部分高一词汇。
考试后,妈妈给我电话,说已为孩子联系好做交换生出去的机会,打算等八年级读完,9月就脱离国内高考体系的教育,培优的方向也做相应的调整……
学生B,期中考试有小许的进步,依然每天沉浸于题海中不能自拨。
但每次见到,看到都是她那宁静如花的笑颜,哪怕还在辛苦的跋涉,只要有份相对静宁的心,相信孩子就能慢慢走出那份自闭的沉郁来…...
写在后面
是什么拉开了“牛娃”和“苦娃”之间的距离?
牛娃背后父母有哪些共同特质?
如牛娃A妈妈所言,孩子与父母的界限意识如何确立,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哪些是父母应该做的,哪些是孩子该做的?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按年龄段管教孩子的最好方法(1-10岁全)
欢迎在留言区讨论分享~
来源| 家长一百论坛 编辑| 寇小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50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