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七哥。
溥仪的乳母王焦氏,出生于光绪十三年,即1887年。
苦难出生
王焦氏的家境很差,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刚出生不久,在三岁的时候,就赶上了直隶北部发生的大水灾。大水冲了庄稼,一家人顿时无所依靠,只能流浪街头,靠乞讨食物才能勉强度日。但一路走来,遇到的都是一样受苦的人家,自然也就没讨要到什么食物,如此一来,一家人的日子更加难了。
王焦氏 来源网图
王焦氏的家里,此时还有一个九岁的孩子,算是王焦氏一个,再加上父母两人,一共四人。王焦氏的父亲苦于生活没有着落,但又要养着三岁的女娃——挑着一个扁担,一头放着全家的唯一家当,一些破布衣服,另一头就挑着三岁的王焦氏,面对这样艰难的日子,贫苦的父亲几次打算扔了女娃。但最后,王焦氏的父亲还是没有狠下心来,饿着肚子挑着三岁的王焦氏,一家人赶到了京师。
按照一家人原先的计划,是准备到北京投靠一个当太监的本家的。太监身在皇宫,自然衣食不错,说不定可以接济下贫苦的王焦氏一家人。但这位当太监的本家,不愿见他们,如此一来,王焦氏一家,就成了流浪京师的灾民。
当时,流浪在京师的灾民众多。恰巧这时,在西太后慈禧的懿旨下,淳亲王府正在为溥仪的祖父大办丧事,一时之间,京师事情众多。顺天府尹害怕出乱子,便筹办了一个粥厂,这才让一些灾民有了生机,勉强度过了寒冬。
到了来年春季,王焦氏的父亲将九岁的儿子留给了一个铁匠铺,也算是谋了一份差事。而王焦氏,便跟着贫苦的父母又回了直隶河间府丘县,继续过了几年温饱的农民生活。
如果不出意味,这位王焦氏也会跟众多旧时期的女子一样,等到一个合适的年纪,便要嫁作一个普通人妇了。但在清朝末年的动乱时刻,这一切都不会允许。
(八国联军侵华留影 来源网图)
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波及河间保安两府。在生活的灾难里,王焦氏一家只能再次逃难了。此时的王焦氏已经十三岁了,逃到京师,投奔了做铁匠的哥哥。又过了三年,王焦氏已经是十六岁,这位哥哥便将王焦氏卖给了一个姓王的差役、当做媳妇。王焦氏本来娘家姓焦,而丈夫姓王,自然就被称为王焦氏了。
这姓王的差役,待王焦氏也不好,一直把王焦氏当做奴隶一样打骂、使唤,受了三年的气。后来,王焦氏刚生下一个女儿,丈夫便去世了。一家的顶梁柱倒了,这就意味着,一家人苦难的生活又要开始了——婆婆、公公、刚出生的女儿一家子,又开始了无所着落的生活。
化作乳母,哺育溥仪
这时,淳亲王府里的小溥仪正等待着一位乳母的哺育。于是,在二十位候选的乳母中,淳亲王府相中了体貌端庄、奶汁稠厚的王焦氏。为了养活公婆、女儿,王焦氏答应了淳亲王府的要求:不回家,不见亲生女儿,每天吃一碗不放盐的肘子,等等。就这样,王焦氏成了溥仪的专任乳母,每月可以领2两银子。
(此时醇亲王府的主人 载沣)
在溥仪的眼中,乳母王焦氏是真正的亲生母亲,"她的眼睛好像凝视着很远很远的地方",给了溥仪幼年时期的关爱、 "人性"。
1909年,乳母王焦氏破例抱着溥仪入宫,在宫中陪伴溥仪长大。溥仪荣登皇位,周围的人对他十分畏惧,也十分顺从,任由其打骂,如此一来,溥仪就养成了恶作剧的恶习,常常把一些太监折磨地死去活来。
一次,溥仪指着地上的一个脏东西,要一个太监吃下去,太监出于对万岁爷的畏惧,就吃了下去;溥仪玩喷水的唧筒,看到一个老太监,便故意将凉水喷到他身上,老太监不敢躲避,最后竟然被凉水喷晕了,险些丧命···……
(清朝太监,退休离宫的老太监们 来源网图)
知道了溥仪的这些恶习惯,乳母王焦氏也极力劝诫幼小的溥仪。
一次,溥仪看一个太监表演木偶戏,高兴之余,便赏了他一块蛋糕。在蛋糕里,溥仪偷偷藏了一些铁砂子,就是想看太监吃蛋糕蹦坏牙齿的样子。王焦氏看到了,连忙劝阻溥仪:太监牙齿崩坏了就吃不了饭,吃不了就逗不了溥仪玩了。最后在王焦氏的谆谆教导下,溥仪就只在蛋糕里放了绿豆。
……
多年后,溥仪回忆起幼年时期的生活,一直对这些小事尤新,原因只有一个:在偌大的紫禁城中,所有人都将溥仪看做至高无上的君王,让溥仪保持皇帝权威,"与凡人特殊";而只有乳母王焦氏,告诉溥仪,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溥仪有牙齿嘴巴,太监也有嘴巴牙齿,太监也是人、有尊严,要体量别人的难处,不能随意捉弄他们……
在紫禁城的黄色琉璃瓦下,这位末代皇帝溥仪,第一次感受到了作为普通人的一点通性,用现在的话而言,便是人人平等,不论你是太监,抑或是君王。
(幼年溥仪在紫禁城 剧照 )
就这样,王焦氏在淳亲王府哺育了溥仪三年,在紫禁城中哺育了溥仪六年,陪伴溥仪度过了童年时光。对这段时间的回忆,溥仪总是想起乳母王焦氏的慈爱:在紫禁城中,生母不得相见,四位太妃又拘泥于皇家礼法,难以真真切切地关照溥仪,而只有这位从贫民家中来的朴实农家女儿,给了溥仪幼年时期的母爱关怀。
而在当了九年乳母后,王焦氏被溥仪的太妃赶出了紫禁城。这位朴实的女子,默默地走出了皇城,听到了一个悲伤的消息:在王焦氏给溥仪当乳母的第三年,自己的亲生女儿就因为营养不良,饿死了——原因也很简单,一个母亲的奶水都给了小溥仪,在外艰难生活的公婆,又从哪里来哺育女娃呢?
而女娃去世的时间,刚好是溥仪要继位的那一年,为了保证年幼的宣统皇帝溥仪的健康,醇亲王府便将王焦氏女儿去世的消息封锁,不让王焦氏知晓内情,以免奶水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溥仪的健康。所以直到九年出宫的时刻,王焦氏才知晓内情。
(溥仪在伪满洲时期的摄影)
痛失了亲女儿,王焦氏在人生的余路下,便将余生的母爱关怀全都给了溥仪。溥仪也十分感念王焦氏的恩养之爱,对王焦氏十分关心。成婚之后,溥仪自己能做主的时候,也一直四处寻找他,有时接她来住宿;到了伪满洲当皇帝,溥仪也将王焦氏接到长春安住。
我是七哥,关注我,每天带大家看看大千世界,每天学习一点,每天领悟一点!
参考资料:《我的前半生》爱新觉罗·溥仪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46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