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恐龙灭绝之谜五:末日恐龙大劫难

恐龙灭绝之谜五:末日恐龙大劫难


惊人的外星碰撞说以很快的速度四散传播,许多领域的科学家们闻风而动,奋起寻找新的数据,企图确证或否定这个新学说。科学家们针对恐龙的灭绝,分为三大阵营:撞击派、火山派与渐变派。虽然不同派别的科学家仍在坚持自己的论点,唇枪舌剑地互相交锋,虽然撞击派仍未找到最后的证据—陨石撞击坑,但撞击派手中K—T 层铱含量异常的压倒性证据,使许多怀疑论者正在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

自从瓦尔特·阿佛雷兹的论文发表以后,K—T界面上铱含量异常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重视。迄今为上,已有120处以上海洋与陆地沉积物中铱异常被准确定位。其他铂元素的异常数值也同样表明,它们来源于陨石。而且,科学家们发现了其他支持陨星撞击说的有力证据。在K —T 界面的黏土层中,发现了迄今只在陨石坑及核爆炸地点才找得到的冲激石英。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此种形式的石英,只能是碰撞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才能形成。在6500万年前的黏土层中也发现了玻璃陨石,它们是在大气层中所气化的陨石与主岩重新冷凝而成的玻璃粒。在一次激动人心的发现中,人们在加勒比海的海地岛上找到了半米厚的玻璃陨石层。

科学家们还注意到,遍布全球的K—T冲积物中有着含量丰富的烟炱,经过推论研究证实,这只能是全球性大火的副产品。在古巴南海岸350米厚的K—T岩石层中所含的巨砾,其直径可达12米。地质学家们认为,这种沉积物是海啸的遗迹。而海啸地K—T地层发现了厚厚的玻璃陨石,古巴K—T地层发现了海啸堆积物,科学家们便把搜索最重要的证据——撞击所形成的陨石坑位置,缩小到加勒比海一带。

但是,这样的一个超级陨星撞击坑究竟存不存在呢?

撞击派的学者们找到了10年,仍未找出撞击陨古石坑的落点,而这正是他们最需要的,说服怀疑论者的物证,就在撞击派的学者们迷惑不解,心灰意懒之际,名为契克苏勒伯的巨大陨石坑终于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鸟东北部海岸鬼使神差般地冒了出来,原来它隐藏在2000米左右厚的冲积物底下,它是由墨西哥海附近用物理方法找油的石油地质学家无意中发现的。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石油地质学家帮了撞击派学者们的一个大忙,在巨大的契克苏勒伯撞击坑面前,持不同意见的其他个别学者们立刻哑口无言。

契克苏勒伯大陨石坑的宽度至少有180公里,是自有生命以来的5.7亿年中地球记录到的最大宇宙碰撞。契克苏勒伯的年代同遍布全球的撞击遗物完全一致,铱、玻璃陨石等遗物可以从全球依着清晰的路线跟踪到陨石坑,这就不容置疑地把契克苏勒伯同K—T 大灭绝联系了起来。撞击派自豪地认为,这是一项无可辩驳的证据,表明陨星撞击是毁灭了恐龙及其他白垩纪生命的唯一杀手。

看来,在没有别的证据推翻撞击说之前,恐龙的灭绝是因为来自天外的杀手这一结论已成盖棺之断,数百年的争论终于有了一个结果,恐龙灭绝之迷算是大白于天下了。

可是,谁又能真正知道6500万年前,在那颗巨大的死亡之星呼啸着撞击地球之后,恐龙们到底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死亡的呢?


在6500万年前的那个毁灭之日,数万亿只恐龙们惊骇地仰望着天空。它们虽然不明白3小时前就已见到的那颗飞驰而下的亮星对它们预示着什么,但与生俱来的本能已使它们感觉到了危险和不安。

如果出现在恐龙们头顶上的是颗小行星,那么它的速度会达到每秒15公里,若是一颗慧星,则它的速度达到每秒60公里。就在陨星进入地球气层的瞬间,恐龙们看到猛然布满天空的强光和大火,陨星在撞击中爆炸了,它爆炸的威力相当于目前全世界核武器爆炸威力的1万倍,能量相当于1亿兆吨TNT数量,整个地球颤粟不已。强大的热能和冲击波把视线中一切东西消灭得干干净净。陨星冲击被开凿的陨石坑深达25公里,几乎洞穿了整个地壳。它的另一边撞到水面,激起了3500米高的海啸。强大的地震波在全世界引起地震。整个地球成为一只受到了重伤的躯体而挣扎,颤动、抽搐。

陨星的碎快和它撞击的地球表面在碰撞时都因为高温高压而气化了。羽毛状的尘埃与气体向外急速喷涌抛射而出,夺去了地球的大气,刹那之间,地球就象被一只狠毒的手扯去大片皮肤般失掉了它的一部分大气层。

对于恐龙和其他地球的居民来说,失去部分大气只是最微不足道的问题。爆炸时喷出的灼热尘埃与气体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无比巨大的火球绕着整个地球在转圈子,整个地球变成一只油锅,包括恐龙在内的一切生物都在油锅内煎烤。森林瞬间燃烧起了熊熊大火,相当于世界上森林总量一半的林木被烧成灰烬,恐龙们一批接一批地在灼热中倒地死去,大火中周围的其他生物拼命地投入水中,钻入泥土中苟延生命,会飞的原始鸟类惊恐地向有冰覆盖的地方狂奔。整个地球变成了生命的焚场。

大火燃尽了一切可燃的东西之后,撞击尘埃和燃烧的浓烟遮天蔽日,挡住了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阳光达三个月之久,在这段黑暗的日子里,大量植物因光合作用受到阻碍而死亡,一部分劫后的恐龙和其他大型爬行动物因食物缺乏及失去阳光霍然而至的寒冷而死亡,撞击数日后,地球上每1平方米土地上都覆盖了1千克左右的尘埃,从而形成了第三纪的第一层沉积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大量死去破坏了大部分海洋食物链。某些陆上区域,地面温度骤降摄氏20度的时间超过半年,只有植物种子和生物孢子在尘埃毯子保护下,忍受住严寒而活下来。

因为撞击后大气中的氧、氮与石灰岩中的水汽化合,生成了硝酸,另外,石灰岩释放出了1000亿吨二氧化合硫气体,形成硫酸。这些含酸气体与撞击碎屑一起封锁了日光,后来又聚集成致命的酸雨杀死了海洋中90%以上的贝类生物。石灰岩中释放出的碳与大气中的氧气化合成二氧化碳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倍,大量吸收紫外辐射从而使地球大气层变得热不可耐。地球就这样在尘埃引起的严寒与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加热造成的酷热中摆来摆去,持续了许多年头,直到把每只幸存的大型恐龙杀死。

以上情景是宇宙碰撞的计算机模拟与科学家对化石记录的解释所提供的,它清楚地描述了碰撞发生后恐龙和其他白垩纪生命毁灭的情形。

请我们记住,在6500万年前,主宰我们地球的是一些叫恐龙的爬行动物。

请我们记住,在6500万年前,主宰地球达1亿多年的恐龙毁灭于一颗小小行星对地球的一次偶然的撞击。同时请我们记住,正是因为6500万年前的一次撞击,才灭绝了恐龙,使哺乳动物走上地球生命的舞台,从而诞生了我们自身——人类。

而且也请我们记住,假如有一个类似的碰撞发生在今天,而人类没有能力对付时,我们人类多年来艰苦创造的文明会不会也在一瞬间从地球上毁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3293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