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都是在诠释自己时间的跨度,这个跨度是自己的专属,没有人能够替你走过去,只有你自己,也只能由你自己把它走完,当你走完自己的时间跨度也就是一辈子。
我们时间多吗?我们时间少吗?我们时间够吗?
想想我们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那多吗?不多,一点都不多。
30岁之前在奋斗,努力学习,在不断的提高,不断的进步;在这个时期可以不想我们的很多实际问题,也没有人会逼着你,当然这个前提是自己要有追求;30岁之后到60岁,将是人的美好时期,需要做的更加多,更是实践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重要的问题应该有两个,一个是自己追求的事业,一个是自己的成家立业。基本到了70-80-90-100-110-……基本是慢慢的走向衰老甚至死亡,那你觉得值吗?那就看自己的时间是多了?还是少了?还是刚好够呢?评判的标准可以有一个大家都基本接受的,那就是看人是否幸福。说再多都没有,不幸福的人,是没有办法体会到时间的跨度的,因为关注点都不在这里,没有觉得时间是我们人生的参考量,诠释人生的长度。
看看伟人们吧,他们的时间利用是多么的好,自己对自己管理很硬,自然能收获更多的。所以,所有的时间不够的人,基本是素质低,时间管理分配不合理。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是真的吗?这和你愿不愿意学习,和你会不会挤时间有很大关系。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会不会挤时间,愿不愿意挤时间。优化的观念摆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很多人却是“看而不见”。可是这又能怎么办呢?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时间多吗?我们时间少吗?我们时间够吗?这些问题都是自己人生的追求问题,并不是时间本身的问题。
我们时间去哪了?
看你是不是半夜了,还手机屏幕亮着?
看你是不是没事的时候,手机都是在手上呢?
看你跟人面对面的时候,你手机为什么不是在兜里呢?
看看多少个日子是手机陪你度过的呢?
……
怎么办呢?
我们其实很容易就能反思到,时间问题。但是我们却很难突破,这是为什么呢?看手机的习惯是有惯性的,好比橡皮筋,不管你最后跑了多远,最后还是被拉回原点。所以,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让自己变得有内涵起来,必须要有:“横下一条心”的毅力,把失去的时间找回来,那就要认真思考,不断的去反思总结。很多人还有来得及思考“人生幸福”“社会价值”等,就把自己的时间安排满了,这一定不是高明的人的活法,也许只是聪明人的活法。而高明人,是会把自己过好,懂得人生活法问题的。没有人能够代替你走完这个时光,那我们还等什么呢?过好自己,认认真真的过好每一个今天,时间总会是够用的。要学习刻苦的人,他们的时间利用分配高效率啊,时间管理好就游刃有余,心中有数。对自己要求要高一点,才能搞明白人生的两个问题,才能幸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2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