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妮妮
编辑/妮妮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苦恼,孩子做事总是没有时间的观念总是丢三落四的,早晨不管多早起来还是要踩着点到学校,晚上下了学回到家一点作业能拖拖沓沓一晚上才能写完,孩子年少无知不知道时间的宝贵,可是父母作为过来人看着孩子消磨时间,很是焦急。
懂得管理时间的人,更明白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更多的成绩,在同样的24小时内自律的孩子能够完成学习的同时并做很多自己的事情,而对时间懈怠的孩子在一天内完成学习的任务就已经显得有些吃力了。
懂得时间管理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1、 增强孩子的自主性
懂得自己管理时间的孩子比一般的孩子更加自律,他们懂得自我约束,对自己的学习以及生活都会有自己的规划还有想法,这样的孩子更懂得主动的去学习,成绩也会比较优异,增强孩子的自律性孩子做事也会更加的主动。
2、 更懂得平衡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懂得管理时间的人能够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完成,那么这些多余出来的时间就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够平衡好自己的学习还有生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自律学习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也会打理得井井有条。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变得自律起来给孩子制定了非常详尽的时间计划表,孩子实践起来很困难,成效甚微,一天的时间家长给孩子安排的明明白白,孩子做事却孩子该怎么磨蹭还是怎么磨蹭,计划刚开始的那几天孩子还是愿意配合,时间一长孩子还是恢复原状。
家长给孩子定制时间表还是不起效的原因:
1、 计划的时间太紧凑,事情太难
家长给孩子制定计划的时候会非常习惯性的用自己做事的时间来考量,对成年人来讲半小时完成一项运动并不难,做完一张算式题十几分钟也不成问题,而且时间安排的总是无缝衔接,对孩子来说有些事情在短时间内完成是存在难度的,计划的时间太紧凑会让孩子对计划表产生恐惧,压得孩子喘不过气。
2、 时间表缺乏灵活性,过于死板
由于知道时间的重要性,家长对孩子严格的制定时间计划督促孩子完成,时间表也详尽的规定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整个计划制定得非常的死板,对孩子越是严格孩子会越容易出错,出错的几率就越高。
3、 给孩子带去了压力
父母焦急的监督孩子按照时间表计划完成任务,非常急切的想要孩子能够学会怎么自己管理时间,父母过度的的紧张以及期待很容易给孩子带去压力,这样的压力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者会跟父母对抗,对事情选择逃避,最终导致时间计划作废。
其实生活当中许多事情是缺乏预见性的,很多时候计划得很完美的事情在实施起来就会遇到种种困难,而且事情在没有完全完成之前都会有变坏的可能家长过度的紧张以及对孩子的期望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产生对抗的情绪最后导致时间表的计划无法进行下去。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更多的耐心,家长不妨尝试用"墨菲定律",给孩子定制一个有效的时间计划。
什么是"墨菲定律"?
墨菲定理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指的是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不管错误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小,都是有可能会发生的,如果孩子已经发生了错误开始懈怠时间磨蹭做事,家长应该尽可能引导孩子珍惜时间将错误的损失降到最低。
家长应如何将"墨菲定律"运用到实处?
1、 要能够接受实践与计划的差距
父母要能够接受孩子的年龄尚小,计划实践起来难免会存在差距,家长要能够接受这一点,避免感情用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而不是在孩子完不成计划时对孩子大声责骂,这么做的后果会让孩子觉得这份计划限制了自己的自由,会更加的拖沓让这个计划失效。
2、 结合实际对孩子提出要求
家长需要时刻谨记计划的执行者是孩子,而原本做事懒散对时间没有概念的孩子不太可能因为一张计划表格马上变得自律起来,而且孩子的年龄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家长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制定时间规划的表格,让孩子一项一项的做完,给孩子"喘气"的机会。
3、 保持平常心
家长见到孩子不珍惜时间急着想要孩子改正,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教育上面的压力,面对压力的时候非常容易因为压力太大导致家长的心态出现问题,这样给孩子传递的也是一种不平衡的一个心理状态,孩子也会感受到压力。家长要接受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保持平常心,只要孩子对计划在自己的能力内完成了,要给孩子鼓励,让孩子有信心做下去。
4、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时间表的计划不用安排得过于满当,孩子完成学习的任务时,尽可能把时间交还给孩子自己,让孩子明白做事有效率能够有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快有所值",孩子对自己的时间由选择权和支配权就会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自然也会积极的配合。
总结
能够自主管理时间的孩子,对自己的约束性也会相应的提高,作为过来人深知时间的宝贵,所以父母看到孩子消磨时间会感到十分的焦急,给孩子制定一个有一个时间安排的计划表,但是正如墨菲定律所要表达的那样,任何事情都没有可预见性,只有根据孩子真实的情况出发,保持平常心,接受计划与实践会产生差距的可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51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