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人玩起命来,究竟有多恐怖

文人玩起命来,究竟有多恐怖

文人玩起命来,究竟有多恐怖

编者按:在北宋的宰相中,章惇绝对是非常有个性的一位,他有脾气也有胆气,有魄力也有能力,是一个奇人。



文人,在古代绝对属于恐怖的存在。

文人拿起笔来,很恐怖,比如陈琳,一篇檄文痛骂曹氏三代,曹阿瞒一着急一上火,连头风病都给气好了。

文人吐起槽来,很恐怖,比如孔融,上吐国家政策,下吐领导私生活,天上地下,无所不吐,搞得曹操一忍再忍,很没面子。

文人怼起人来,很恐怖,比如包拯,一言不合就上前犯颜直谏,口水喷了宋仁宗一脸,可怜仁宗还只能一边用龙袍擦脸,一边认真听包拯讲话。

可文人一旦玩起命来,那真是要多恐怖有多恐怖,比如章惇,北宋政坛一大超级狠角。

01

章惇,字子厚,福建浦城人。据说章惇出生时,有个算命先生刚好路过,一听章惇的哭声,不禁打了个寒颤,还尿了裤子。

如此啼声,隐约有刀兵之气,此子不祥啊!

不知算命先生是真料事如神,还是怨恨章惇把自己吓尿了,反正他径直走进章家,免费给章惇算了一卦。

老章迷信,一听此子不祥,分分钟就要抱起章惇按在水桶里溺死,所幸当妈的舍不得儿,好说歹说才保住章惇的命。

参照章惇日后的发展,算命先生预测得还挺靠谱。章惇这人,似乎天生就是来玩命的。

青年时期,章惇读书很刻苦,甚至有些玩命,每天读书量完不成就不吃饭、不讲话、不休息,绝对是学霸中的学霸。


宋嘉佑二年(1057年),章惇参加高考,族侄章衡跟他是同一批考生。高考成绩下来后,章惇顺利被录取,可一看侄子的成绩,这小子居然高中状元。天哪噜!同是天涯沦落人,原来你才是大神!

章惇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他耻于成绩不如侄子,直接放弃填报志愿,回家复读去了。

嘉佑二年(1059年),章惇重振旗鼓,再次进士及第,这回冲得比较猛,名列一甲第五名,开封府试第一名。

02

章惇的仕途起步很顺,长得帅、举止洒脱、文采出众、学问广博、见识过人,这样的千里马不愁遇不到伯乐。

章惇先后得到欧阳修和王安石的赞赏,由于王安石主持变法急需人手,章惇就作为第二梯队领导干部迅速被提拔了上来。

只可惜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病逝,九岁的哲宗赵煦即位,宣仁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保守派领袖司马光,新政尽废。

身为变法派的领袖之一,章惇并未像奸贼蔡京那样忘恩负义、倒戈变节,反而痛骂司马光“村夫子,无能为”,一上来就要跟保守派玩命。



司马光

司马光不光会砸缸,砸饭碗一样在行。由于章惇与司马光、吕公著在太后帘前争辩,言辞激烈,估计嘴里不太干净,触怒了宣仁太后,被贬为汝州知州。

8年后,宣仁太后离世,哲宗亲政。次年四月,罢免宰相范纯仁、吕大防、苏辙等旧党,重新起用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年间所废除的一切役法全部恢复。

在地方上忍了8年,章惇一到任就要挖开昔日死敌司马光的陵墓,奏请剥夺谥号开棺戮尸,这也太恐怖了!

哲宗恩准了前一个,没同意后一个,言官们同样认为这么干太缺德,人都死了,有多大仇多大怨,大家曾同朝为官,能放一马就放一马吧!

想学伍子胥没学成,对付曾经的政敌,章惇可不会再有丝毫妥协。

一个字:玩命整!

他开动脑筋,进行了流放程序的创新:流放地与流放人员人名挂钩。



比如苏轼字子瞻,流放儋州;

苏辙字子由,流放雷州(“雷”的下半部分和“由”类似);

黄庭坚字鲁直,流放宜州(“宜”和“直”长得差不多);

当年你们的领导怎么打击我们,如今我必然双倍奉还!

章惇从来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03

章惇主政期间,除恢复熙宁变法的役法外,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他一反朝廷用钱买和平的屈辱外交政策,执政初期即着手扩充军备,广储粮食,积极备战。

这实在很符合他玩命的性格。

西夏军攻陷金明寨,主帅张兴战死。章惇大怒,要把全军四千人全部斩首。下属李清臣反对:如果战败就杀掉全军将士,那以后出现主将战死的情况,必然会全军降敌了。

章惇认为在理,可还是杀了张兴的亲兵十六人。

元符元年(1098年),河州、岷州、溪哥城及吐蕃兵六千余人归顺宋朝,邈川诸酋相继请求内附。章惇照单全收,还命大将王愍进攻吐蕃,迫使吐蕃国主出降。

宋军接连在西夏的国境搞动作,西夏国忍无可忍,联系辽国出兵。辽国调集大军驻扎在宋辽边境,并遣使到开封劝和,希望宋朝归还攻占西夏的领土,两家维持和平现状。



朝臣大多赞同,哲宗也认为应该如此。章惇却提出不同意见:西夏贪得无厌,辽国虽来劝和,我必不能妥协,必须迫使西夏主动认罪!

最终,经过一系列斡旋,西夏主动向宋朝认罪,并表示臣服。

对付西夏很硬,对付辽国一样不软。

河东驻军上报:辽人经常越界取水,今以委婉相告,希望他们能遵守两国约定。

章惇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他直接给河东方面军下达军令:辽人若敢过界,直接斩杀,我看谁还敢乱动!

后来,辽人果然不敢轻易在边界乱搞动作。

碰到这种敢玩命的,不认怂确实不行。

04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去世,章惇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由于哲宗没留下子嗣,只能继续在神宗子嗣中挑选国君。章惇想立简王赵似,向太后却坚持立端王赵佶,枢密使曾布、尚书左丞蔡卞纷纷附议。

向太后说:端王天生福相,很有天子之气。

章惇怼道: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

这句话直指向太后看人不准,显然火药味太重。此时曾布厉声说:章惇,不得无礼,听皇太后安排!

章惇无奈,只得奉命召端王入宫,赵佶被顺利推上皇位。



宋徽宗赵佶

说人家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人家肯定会报复。赵佶继位后,章惇被一贬再贬,最终死在湖州,时年70岁。

多年后,主修《宋史》的元脱脱写到这段,不由得感慨了许久,他特别为宋朝感到遗憾,要是听了章惇的话不选赵佶当皇帝,哪还有什么靖康之耻呢!

当然,这个倒说不准,历史无法假设。我们只能说,一生拿命去强行奋争的章惇,还是为即将坠入深渊的北宋稍微缓了些力。

05

如果以上还不能鲜明体现章惇有多玩命,下面的两则故事绝对让你大开眼界。

早年章惇与苏轼关系很铁,两人经常结伴游山玩水,驴友情深。

宋人笔记《高斋漫录》中记载了这么两段,特别能反映章惇这种文人玩起命来,究竟有多恐怖。

一天,章惇和苏轼骑马上南山,到了仙游潭,苏轼不敢走了,由于潭上只有一根横木连接对岸,下面就是万丈深渊。

苏轼恐高,又热爱生命,不想冒险。章惇见苏轼认怂,直接下马找了根树藤捆在腰间,像人猿泰山一样荡了过去,就差唱出“我是隔壁的泰山,抓住爱情的藤蔓,听我说,嗷嗷嗷嗷”。

荡过对岸,章惇冒着手滑失足的风险,徒手攀岩,在峭壁上留下一行字:章惇苏轼到此一游。

题字后,章惇按照荡来的操作又荡了回去,而且整个过程气色如常,面不改色手不抖,把苏轼看得目瞪口呆,不禁说道:子厚,你将来必能杀人。

章惇很吃惊:你从哪看出来的?

苏轼说:像你这么玩命的人,自然能杀人。

章惇大笑不止。



又有一次,两人在山寺跟老和尚喝酒谈禅,听说山里近期有大虫出没,章惇好奇心很强,就拉着苏轼去近距离观察大虫。

苏轼在无意义去冒险这种事上可没章惇洒脱,他远远望见大虫朝这方走来,吓得拨马就跑。

章惇暗笑:这个怂包。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下马,拿了面铜锣在石头上使劲敲,居然凭此把老虎吓跑了。

苏轼只能再一次竖起大拇指,向章大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06

悲催的是,《宋史》居然把章惇列入《奸臣传》。

章惇奸吗?不能说不奸,却也不至于一棍子打死。

他的品行虽然不太好,大权独揽、嫉贤妒能、排除异己、好大喜功,还多次贬黜曾经的铁哥们苏东坡,但仅以此论,似乎有失公允。

至于为何将其列入《奸臣传》,下面这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神宗年间,朝廷在陕西用兵失利,神宗下令处死一个漕官。第二日,宰相蔡确上奏反对:自太祖以来,从来没有杀过文官,我们不愿陛下开这个先例。

神宗沉默很久,缓缓说道:那就将他刺面发配到偏远险恶的地方。

时任门下侍郎的章惇说表示反对:与其这么做,不如杀了他。

神宗不解。

章惇说:士可杀,不可辱。

你让杀,蔡确不让杀,到底谁是皇帝!神宗怒道:一件快意的事都不能让朕做吗!

向来玩命的章惇根本不虚,立马怼道:这样快意的事,不做也好。


章惇这一生,从来就爱犯上,他怼过四任领导:神宗、哲宗、高太后、向太后,其中,大多是因个人私怨出言不逊。

章惇不是一个怕死的人,也不算品质低下的人,可这样恶劣的表现,不放在《奸臣传》里,难道还表彰起来让后世做臣子的效仿吗!

由此可见,文人玩命,不但恐怖,而且危险。历史上那些不惜命、不妥协、不顾一切,时刻想拉着别人一起玩命的文人,无论是忠是奸,为公为私,看来大都不会有好下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9918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