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挟,是在双方博弈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式。家长们在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为什么喜欢“要挟”孩子。你是否清楚不恰当的使用要挟,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良的后果么?如何对孩子“正确”使用“要挟”?今天,跟大家聊聊关于“要挟”孩子的事。
家长们那些常见的要挟方式
一、显性要挟,是家长们经常使用的方式,常常效果显著。这种经方式能够清晰的传达家长的意图,并让孩子知道不照做会有哪些需要他们承担的后果,而有些后果,包含了威胁,吓唬的成分。比如有些老人经常喜欢用“你总往外面跑吧,小心大灰狼把你叼走”的方式。
有些是直接联系,有些则没有。比如,你要是完成作业,明天就该被老师罚了;
有些是针对当前的行为,有些则是应对未来的某种结果。比如,你再总玩手机,用不了多久,就该近视眼,看不清东西啦!
有些是为了阻止危险行为,有些则为了显示家长权威。比如,你再在沙发间跳来跳去,就会把磕碰到身体!
二、隐性要挟,是家长们不经意间使用的方式,经常用来对付孩子对某些要求、行为不情愿时的替代方案,看起来把选择权交给了孩子,实则让孩子左右为难。有时候有直接联系,有时候没有。比如,宝贝,今天你必须去舞蹈班,如果你不去,就得在家里面好好练习书法,哪也不许去!
※破坏性极强的四种“要挟”。
- 用“爱”要挟孩子。比如,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啦,把你送给别人!
- 用否定,标签化的方式要挟孩子。比如,你怎么总尿裤子,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你想变成一个笨蛋么,我可不喜欢笨蛋!
- 用孩子害怕的东西要挟孩子。比如,你再不听话,咱就去医院打针!
- 以孩子兴趣爱好甚至理想作为要挟。比如,你再不按照我的要求做,我就不允许你学画画了。
家长们为什么喜欢“要挟”孩子?
- 管用,见效快。用以“要挟”孩子的东西,往往是孩子自己在乎,期待,不想失去,甚至害怕的东西。家长一旦说出来,一般情况下,孩子都只能屈服。
- 树立权威。要挟可以增加大人在孩子中的权威感,高大形象,会使孩子认为我在他们控制之下,他们无所不能,我只能服从。
- 面子问题。有些时候,尤其是当着外人面的时候,孩子不听话,用要挟的方式,可以使孩子快速屈从,安静,给人一种这孩子真乖,真听话的感觉,作为孩子家长会觉得有面子。
- 实在没有办法,气急败坏。经过好言相劝,大喊大叫,各种其他方式,还是无法使孩子达到自己要求的时候,“要挟”孩子往往效果不错,但这时候要挟,往往对孩子伤害较大。
经常被不恰当要挟的孩子会怎么样?
- 经常被不恰当要挟的孩子,尤其是那些被家长使用过上面提到的破坏力极强要挟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胆小且敏感,从而,做事谨小慎微,缺乏自信。这样的孩子经常臆想家长的话会不会是真的,爸爸妈妈是不是真的不爱我了,是不是真的会有可怕的牛鬼蛇神,是不是我做错了事坏人就会把我抓走。
- 经常被不恰当要挟的孩子,容易缺乏信任,不重视承诺。尤其是当家长“要挟”孩子,又心软妥协,或者即使孩子没有按照要求去做,也没有什么不良后果的时候。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承诺不重视,对别人话的信任程度也逐渐降低。
- 被要挟的孩子容易放弃爱好,兴趣,甚至理想。如果家长太强,孩子长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他们往往选择逃避,逆来顺受,放弃自己的喜欢的西东,兴趣爱好,甚至是理想,以迎合家长的意愿及行为方式。
- 被要挟的孩子容易叛逆,“远离”你。孩子被“要挟”的事往往是他们自己喜欢,而作为家长的你不喜欢的事,长期处于这种被压抑的状态,反抗,叛逆在所难免,逐渐远离你,与家长不交心就很容易成为现实。
家长们如何正确的“要挟”孩子?
一、直接结果,只关乎当下。采用直接的方式,孩子理解起来更加容易,指令也更加明确。孩子不会迷糊,不至于让他们感觉一件事情出现问题而其他事情受到牵连,更不会因为结果太过遥远而产生无所谓的心里。
二、“要挟”不要贴负面标签。这种标负面标签化的心里暗示,往往对孩子影响深刻。不要因为某些事情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用负面的东西去标签化孩子,时间久了,他就真的会变成负面标签里的人。
三、“要挟”孩子注意言语,别让爱附加条件。不去用恶毒、威胁,恐吓性质的言语对待孩子。即使要挟,也要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关心。爸爸妈妈是在用心帮助他们成长。而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听话、安静,或是家长自以为是的要求、目的、目标、理想。你可知道一句:你不怎样我就“不要你了”、“不喜欢你了”、“不爱你了”、“把你抓走”,“送给别人”对孩子的伤害多么巨大。家长的世界不仅仅是孩子,而孩子的世界却只有你!
如果您觉得还不错,期待您的关注、评论、留言、私信交流。
我是一个为照顾女儿而辞职的全职菜鸟爸爸,也是一个十年教育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员,专注育儿及家庭教育方面的内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97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