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450亿美元大逃亡:印度人亲自证明,“中国行我也行”是个错觉

450亿美元大逃亡:印度人亲自证明,“中国行我也行”是个错觉

现在,世界上流行一种“中国行、我也行”的错觉。比如处处对标我国的印度,雄心勃勃却连服装加工都做不好。原本寄希望于印度复制“中国奇迹”的国际投资,忍耐多年后大失所望、光速离开,而印度已经没有足够的美元偿还外债。

» 看空印度,国际投资跑路

印度和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因此,在我国实现开挂一般的增长之后,印度似乎就是下一个金矿。过去6年间,外国企业在印度股市布局了450亿美元的资本。

然而印度的现状,让他们发现算盘打错了。印度经济增速连续下滑5个季度、失业率飙升至45年以来的最高点,而印度的银行也因为全球最高的不良贷款率深受打击。

结果,今年6月至今短短4个月,外商抛售了45亿美元的印度股票,创造了2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资本外流。除此以外,国际资本还在印度债券市场抛售了70多亿美元。

问题是,外资大规模撤离意味着印度的外汇储备遭殃了。截至今年6月底,印度外储只有4264亿美元、却有5290亿美元的外债,本就已经资不抵债。

发展中国家想要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只能从低端制造业一步一步顺着产业链向上爬。而印度,自己把工业化玩砸了。

» 特立独行的印度:我要上工业化的车,但是我不想买票

除了农业和低端服务业,印度几乎没有成型的工业体系。换句话说,印度想要工业立国,就得从头来过。成衣制造是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起点,因为这是最低端、最劳动力密集的产业,积累了资本之后才能逐渐向其他行业升级。

而印度是唯一的反例:在没有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印度的成衣出口竞争力竟然下降了。快消服装品牌对成衣成本最敏感,却没有对印度廉价的劳动力产生一点兴趣。越南、孟加拉、墨西哥,甚至葡萄牙都能出口衣服,就是没有印度的饭吃。居然有低收入国家,连衣服都做不了?

真的不是竞争太激烈:隔壁基础比印度还糟糕的孟加拉,竞争力爆棚。最搞笑的是,孟加拉用的居然是印度出口的棉花。

脑子一热在印度开厂的公司都在吐槽,除了随时随地停电,印度工厂的产品不良率可能高达40%——也就是说做出10件商品就有4个不合格,只能花大钱外聘驻场人员检查。即便如此,印度人也不能按时交货,交货比合同晚6周都很正常。

这意味着,印度想要承接制造业转移只能是白日做梦。

» 印度:我自己不行,还要摆脱对中国产品的依赖

由于供电系统不可靠,充电宝在印度很畅销。然而,印度工业孱弱到连充电宝都无法自给自足、中国产品市占率高达100%,甚至需要印度高新计算发展中心推出“充电宝计划”——这个机构,是印度为研发超级计算机而设立的。

实际上,印度人能拿出来吹一波的,就是自己承接了全球IT外包。即便如此,坐拥全球第二大人口的印度IT行业,依然没能培养出自己的互联网企业、被中国企业按在地上摩擦。据统计,在印度地区年度热门APP榜单中,2017年前100有18个APP来自我国,这一数字在2018年飙升到44个。

而安装这些APP的手机,自然也是中国产。印度八成进口抗生素、六成电子产品和元件都来自于我国。既往的调研显示,八成印度人更青睐中国产品,因为印度自己的产品又贵质量又不好。

印度的自我定位是“有声有色的大国”、处处对标我国。但是这样一个严格意义上还是农业国的国家,全球资本给了多年机会、巨额投资也没能扶起来。

外汇储备不足、无力偿还外债,正是拉美国家频繁出现债务危机、以至于集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也无怪乎西方大规模撤资。这个空有雄心壮志的国家,就这样被做空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9299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