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作文,有些孩子不愿意写,觉得不会写,无从下笔。写作文其实就是说话,说话大家都会,所以作文没有那么难写。
别让规矩“框”死了孩子的表述力。
教育有个通病,就是“指教”,人们往往互相寒暄“请多指教”,殊不知,如果在孩子没有开始抬脚之前就被灌输了各种“指教”,那他就会有诸多顾虑,导致畏首畏尾,举棋不定,不知道该迈哪只脚。
引导孩子写作文,不要上来就讲方法,要先打开孩子的蜜糖罐子看一看。
我们看婴儿在练习爬行的时候,如果前方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处于本能他会想各种办法去够到他想要的东西。努力往前爬,爬不利索趴在地上歇会儿再继续,口水淌了一路。如果有人要拿走他的心爱之物,他会表示着急、生气,用没太有什么力量的手臂去阻挡,实在逼急了会哇哇大哭寻求帮助。这个过程就是婴儿在探索、尝试的过程,父母只需要看护他是否有碰到,磕到的危险,在安全得到保障之后,中间的过程可以交给孩子任其发挥,不要过多干涉,更不要直接把他抱过去,或者直接把他想要的东西拿给他,这样就剥夺了孩子锻炼成长的机会。
写作文也是如此。
鼓励孩子敞开心扉,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
比如,小学课本上有一组照片,一只鸟被车撞倒在地,另一只鸟盘旋左右,迟迟不肯离去,小雨迷蒙,行人匆匆……要求依据图片展开联想,写一篇小作文。
经过“点拨”的作文你一看就看出来了,写的全一样:被撞的小鸟死去了,另一只小鸟特别伤心,试图用嘴叼起同伴,但是一次次失败,看得众人泪眼婆娑。
这是个不错的角度,但不是唯一的角度。如果大家千篇一律全都写成这样,就像猪头肉好吃,但是让你顿顿吃你也会咽不下去。
孩子的世界是彩色的,像罐子里的糖豆五颜六色。开启孩子眼中的世界,也许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当其他的孩子都沉浸在悲伤里的时候,有的孩子是这样写的:地上的鸟脑袋忽然动了一下,接着它抖一抖翅膀,一个筋斗爬起来,“哈哈,打不死的小强又站起来了……”一句话点亮了不一样的天空,这俨然是周星驰的喜剧大片开始了……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色彩缤纷的世界才够热闹。
引导孩子尝试思考,遇到的人和事都可以问个为什么。
思考之后得来的知识具有灵性,可以触类旁通,可以应用于生活。思考是一种习惯,我们应该注重这种习惯的引导和养成。现在有些孩子很听话,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孩子”,表现在团结同学,奉献集体,乐于助人,成绩优秀,这些当然都是优点,但是也有缺点,而且这类的缺点表面看不严重,但是影响深远,就是没有自己的思想,不会思考。
我们这里说的思考并不是说做一道数学题,而是做题的背后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行不行,换种方法做行不行……是脑子里少了这后续的弯弯绕。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让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干完了老师安排的事情就在那里等着,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只会听从命令,自己脑袋里空空如也。这样不好,包括大人们有时也有这个毛病,这就是没有思想的表现。
想要改变这点需要一个过程,在生活中,引导孩子看到人和事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说,冬天的早晨窗玻璃上会有冰花,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一下,窗花是在玻璃外面的,还是在玻璃里面的?为什么会有窗花呢?下雨了想一想原因,刮风了想一想原因,花开了问一下自己为什么呢?树绿了观察一下都是什么样子的?当这些问题和思考积累起来,慢慢孩子就有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想法。指令是别人给的,而思想是自己生发出来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力量十分可贵。
锻炼孩子观察生活的耐心和能力。
观察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在意。没有爱和在意,就不懂观察,就没有对于生活的体会,体会不了别人的酸甜苦辣,就没有同理心、宜人性,后面会牵涉到责任心、荣誉感等很多问题。
观察和思考其实是分不开的。没有观察就不会思考,没有思考也不会观察。父母还是要多陪伴孩子,在陪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先观察孩子到底是哪方面欠缺,然后及时跟进。我们懂得观察孩子,孩子自然也就懂得了观察别人,体贴别人,会换位思考别人的处境,自然就增长了自己的爱心、耐心的能力。所谓言传不如身教,耳濡目染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
说了这么多,看起来好像不单单说了写作文的事情。学习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单讲写作文的技巧,有很多现成的办法,讲讲修辞手法,布局结构,表现手法,不同的体裁,名言警句的运用等等,这些就像西药,能够快速的针对病症给药,看到效果,但是身体机能是否完全康复,新陈代谢能力是否后续有力就不一定了。
t有主见,会思考,有耐心,懂观察,这几点是“防大于治”。具备这几点,不仅写作文信手拈来,在生活中也可以如鱼得水。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1、语言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视觉——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身体——动觉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我认知智力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该理论也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可见,孩子的世界原本就是七彩的,有个性,有新思维。我们要求同存异,既要保证方向正确,也要维护好孩子的个性发展。做到以上几点,孩子们的作文会与众不同,各具特色,活灵活现,神采飞扬,而每个孩子的人生也会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78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