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优秀的父母,就是要对孩子“狠”一些

优秀的父母,就是要对孩子“狠”一些

现在的家庭教育强调“赏识教育”、“开心教育”等,父母与孩子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对话,要尊重孩子的天性。


这些都没有错,但是身边很多为人父母的朋友抱怨说:现在的孩子真的不知道怎么教育,不能打不能骂,没有有效的沟通途径。

是不是对孩子宽松放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呢?显然不是的。

无论何时,父母对孩子都不能一味宽松放任,因为我们发现那些优秀的父母,大多对孩子是非常“狠”!因为毕竟孩子年龄尚小、心智尚不健全,如果父母放任不管,恐怕带来的会是负面效果。

1“狠心”坚持原则,绝不妥协

在原则性问题上,父母必须要对孩子“狠”得下心,决不能妥协。小孩子是很聪明的,如果家长妥协一次,TA便会觉得这样的方法可以屡试不爽。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守规矩,而是父母没有定力,不够坚定,狠不下心对孩子说不,一味纵容妥协,觉得是小孩子没有关系,以后有的是机会进行教育。殊不知,以后,你的规矩便没有了应有的效果。

尊重孩子的需求当然是好的,但是孩子的有些需求并不合理,只是因为不懂事,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作为大人便不能纵容孩子。比如,家教君家里的小侄子,不如他意的时候会直接躺地上哭,几次之后没有人理他便不这样做了。



除此之外,当孩子做错事时,要及时指出,并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人,不要偏袒、包庇,或者直接视而不见。比如,当孩子随地丢垃圾的时候,你要告诉TA不可以随地丢垃圾,并监督TA捡起垃圾丢进垃圾桶里,以此培养孩子的公共责任感。

在各种行为习惯的规矩上,在孩子不正确行为的处理上,父母尤其应该重视,要狠得下心,坚守原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2“狠心”让孩子经历生活中的磨难

华人首富李嘉诚对于李泽钜与李泽楷两兄弟,一直以来所奉行的就是“吃苦教育”。他坚信,教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做人处世,比给他金山银山要强百倍。



他从来不用私家车接送孩子上下学,而是让他们每天挤电车,他极少给孩子零花钱,鼓励他们用课余时间做兼职,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

他说,“望子成龙”之心人人皆有,但空怀一副慈爱心肠并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许多父母教子的失败就在于不能够“忍心”。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现在对孩子所有的“不忍心”,都是在伤害孩子,总有一天生活会给孩子狠狠一击。



真正优秀的父母,对孩子“狠“得下心,眼光放的很长远,不会一味顺从孩子的意愿,并无条件满足,舍不得孩子受一点苦。他们会放手让孩子经历生活中的风雨,比如愿意让孩子跟着兰会云老师骑行1800多公里的11个孩子的家长,他们肯定是担心的,但是他们愿意相信,相信经历过骑行的孩子以后的路可以走的更加宽广。

作为父母,应该学会正确地爱孩子,在有些事情上,需要“狠”一下心,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体验到真实的生活、磨炼他的心性。

与其成为孩子的大树,替他遮风挡雨,不如提供孩子成长的养料,让他自己成长为大树,能够独立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雨。

3“狠心”督促孩子通过读书提升自己

努力读书的本质意义到底是什么?一直有很多人质疑读书的意义。

前段时间,《穷富翁大作战》在网络上火起来。这部真人纪实片是香港十多年前拍摄的,今天看来还是很有感触,豆瓣评分也高达9.0分。参加节目的富人将在5天时间里,住进贫民窟的板房,甚至露宿街头,打工度日,体验一无所有的生活。


片中真实的案例,能带给普通家长很多启发。

学习不是一件可以强求的事,前提是孩子尽力了,因为在读书的年纪里,好好读书是孩子该做的事。不要说不爱学习,因为生活会告诉你不喜欢的事情很多,但是你却不得不做。

父母不要因为“顺应孩子天性”,不对孩子有所要求,认为孩子轻松快乐就好,毕竟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读书、学习仍然是最重要的提升个人价值的途径。



在孩子还不懂事的年龄,父母必须负起责任,起到陪伴、督促、约束孩子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为什么没有说通过读书考上好的大学或者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而是让孩子提升自己呢?因为上什么样的学校/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并不是读书最本质的价值,除了与社会准入门槛紧密相关,读书更本质的价值是让人拥有议价能力,从没有选择到可以选择。

所以,父母一定要学着对孩子“狠”得下心,总有一天,孩子会明白你的良苦用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4830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