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大国崛起,华夏生辉」解密恒大集团如何实现2.1万亿资产的积累

「大国崛起,华夏生辉」解密恒大集团如何实现2.1万亿资产的积累

导读:第一曲线如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与成长的发展历程,帮助我们定位和思考人生,本文尝试用通俗的语言解读第一曲线和分型创新,并应用该思维模型,解读恒大集团,看巨头如何突破自我,实现2.1万亿资产的积累,并一直寻求发展。

干货船长的第 01 期 分享

​作者 | 老船长

01

世界再次见证了“恒大速度”

2019年7月22日,《财富》杂志发布最新的“世界500强”排行榜, 恒大以704.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138名。

较2018年大幅上升92位,较2016年更是飙升358位,成为世界500强中排名提升最快的企业之一。

恒大集团仅成立23年,总资产2.1万亿人民币。

恒大为何增长速度如此之快?

本文将尝试运用“第一曲线”和“分型创新”两种思维模型,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一个全新的“恒大集团”。

02

在知识的海洋里,最重要的一种知识称之为“思维模型”

在聊恒大集团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第一曲线”和“分型创新”这两种思维模型,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思维框架,而我也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明这两个概念,如有偏颇,欢迎交流。

什么是第一曲线?

第一曲线,又称S曲线,该曲线可以用来描绘一个企业从初始,到发展壮大,再到衰落的生命过程,也可以描绘一项技术从引入期到增长期,再到成熟期,最后到衰退期到发展过程。

第一曲线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过程,“婴儿期”,“增长期”,“衰退期”,同时连接这三个阶段又有两个重要的时间点,分别是:“破局点”和“极限点(失速点)”。

第一曲线可记忆为:一线、两点、三阶段。

能否从“婴儿期”发展到“增长期”,取决于能否识别和突破“破局点”,过了破局点,能否持续增长,延长增长期,延缓极限点的来临,取决于企业在增长期,面临竞争时,内功是否足够强大,是否足够开放、敏锐和思变。

也并非每一个企业都必须不折不扣地按照这个曲线发展、辉煌、陨落,其是否能够永续经营的根本,在于企业是否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进行恰当的改变。

曲线增长斜率

第一曲线,既然是一条S曲线,有曲线就必然有斜率,如果将该模型应用到企业的经营中,那么对应这条曲线的斜率就是企业关键核心指标的增长速率。

第一曲线三个阶段拥有不同的增长速率,在“婴儿期” 企业处于初始探索期,探索业务模式,探索关键核心指标,这个阶段曲线斜率趋于平缓,且不稳定。

在“增长期”,企业主要围绕关键核心指标,致力于持续高速增长,夯实内功,曲线上升斜率陡峭。在“衰退期”,企业业务发展遭遇增速瓶颈,曲线斜率再一次趋于平缓,甚至变为下行斜率。

第一曲线如同生命的发展历程

第一曲线如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与成长的发展历程,从弱小的婴儿,到强壮的成人,再到逐渐衰退的老者。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或者说宿命。

在“婴儿、儿童阶段”,我们处于生命的早期,对世界的认识与认知非常有限,同时我们也非常的弱小,我们需要持续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保护与呵护,然后慢慢的长大并且逐渐自己保护自己。否则,我们可能营养不良或者中途夭折。

在“青壮年阶段”,我们处于生命的中期,对世界的认识和认知进一步扩大,我们能够独立思考,能够利用已知的技能和知识,以及强壮的身体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赚的一定的生存资源和财富的积累。

同时我们也面临着非常残酷的社会竞争,阶级分化,如何能够在竞争中取胜,并让自己能力、财富、资源保持高速增长,是我们在青壮年阶段的关键要务。

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和思变,保持健康的身体,脱离舒适区,修炼自己,提升自己在社会竞争与合作中的能力。

其次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小孩,他是新生命的开始,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他是我们的一个分型,是新的一条曲线的开始。当我们增长的越好越高,新一条曲线的起点也越高。

在“养老阶段”,我们处于生命的后期,精力、体力、身体健康可能大不如从前,我们收入和生活资本的获得方式会改变,比如可能更多来自投资,我理解这是一种分型创新。我们创造的新生命-孩子,我理解为生命的第二曲线。

03

是宿命?是认命?是革命?开始续命?

我们当然不认命,续命的最好方式就是“分型创新”,作出改变,走出舒适区!

那么什么是分型创新?

分型创新,其实就是:“思变”。

在第一曲线的发展过程,我们或者企业不断的寻求突破与改变,想要跳脱现有的舒适区所作出的“变化”。而且众多次分型创新中的某次分型,日后很可能会长成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从而为企业“续命”。但第二曲线不一定来自于分型创新。

马云告诫员工:“任何员工需要记住一点,世界上唯有不变的就是我们的变化,永远在变化中求生存,求发展,如果说当企业不能变化的时候,说明我们老了”。

在“婴儿期”关键要务:赛道选择,寻找关键核心指标,识别并突破“破局点”。

在“增长期”关键要务:保持高速增长,夯实第一曲线,思变,变强,变精,变牛,变大

这就是“思变”

“思变” 的结果,往往是我们价值网络的变化,我们所在的江湖位置的变化

当我们了解完概念理论后,下面我们即将开始应用第一曲线和分型创新来认识恒大集团。

我的分析思路:

  • 分析恒大的发展历程和战略决策
  • 判断恒大房地产业务在第一曲线中的位置
  • 应用分型创新分析恒大多元化发展和转型的战略决策

04

分析:恒大的发展历程和战略决策

1996-1999年,艰苦创业、高速发展。1996年,恒大在广州成立,从零开始,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逆市出击,凭借“小面积、低价格、低成本”的策略抢占先机,1997年开发的第一个楼盘金碧花园两个小时内抢购一空,实现销售额8000万,获得了起步发展极其宝贵的第一桶金。经过三年艰苦奋斗,1999年恒大地产从2000多家广州房企中脱颖而出,成为广州地产10强。

2000-2002年,苦练内功 、夯实基础。从2000年开始,恒大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着力于整合资源、规范流程、提升管理,陆续开发“金碧”系列精品楼盘,企业品牌和实力突飞猛进,位居广州房地产最具竞争力10强企业第一名。

2003-2005年,二次创业、跨域发展。2003年开始,恒大实施紧密型集团化管理模式,采用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标准化运营模式,确立了全精装修交楼的民生地产定位。2004年5月,恒大砸掉金碧世纪花园耗资千万但不符合精品标准的中心园林,开始实施精品战略,不断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为全国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2008年,拓展全国、迈向国际。2006年开始,恒大布局全国,从广州迅速拓展到上海、天津、武汉、成都等全国20多个主要城市,开发项目从2个增至50多个,跻身中国房企20强。同时,成功引进了淡马锡、德意志银行和美林银行等国际投资者,成为中国房地产企业迈向国际的标杆。2008年底,恒大各项核心经济指标较2006年都实现了10至20倍的超常规增长,创造了恒大跨越发展的奇迹。

2009-2011年,稳健经营、再攀高峰。2009年,恒大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在港市值最高的内地房企。到2011年末,恒大已在全国120多个主要城市开发项目200多个,土地储备、在建面积、销售面积、竣工面积、利润指标等重要经济指标均列行业第一,品牌价值突破210亿元,规模与品牌进一步取得大幅跨越。

2012-2014年,深化管理、稳定增长。2012年起,恒大全面实施向管理要效益的方针,深化基础管理、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各级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综合素质。2013年,恒大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到2014年末,恒大销售额、销售面积、净利润、开工面积、竣工面积等各项核心指标连续五年实现平均30%以上的增长,再创高速增长的新纪录

2015-2017年,夯实基础,多元发展。2015年,恒大在进一步夯实房地产主业的基础上,拓展文化旅游及健康养生等多元产业。2016年,恒大跻身世界500强,并成为全球销售第一房企。2016年底,恒大完成了多元化发展的产业布局,实现了由“房地产业”向“房地产+服务业”的转型。

2017年,恒大启动战略转型。在发展模式上,从“规模型”向“规模+效益型”模式转变;在经营模式上,从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低成本的“三高一低”模式向低负债、低杠杆、低成本、高周转的“三低一高”模式转变。多项核心数据均创行业第一,战略转型成效显著,恒大位列世界500 强第338 名,一举跃升158 位,成为世界500 强排名提升最快的企业之一。

2018-2020年,深化转型,提质增效。2018年是恒大第八个“三年计划”的开局之年,恒大开始实施“新恒大、新起点、新战略、新蓝图”重大战略决策,坚定不移地实施“规模+效益型”的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实施低负债、低杠杆、低成本、高周转的“三低一高”经营模式,全年业绩多项核心指标行业第一,世界500强排名位列第230位。

2019年,恒大正式完成多元化产业布局,形成了以民生地产为基础,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为两翼,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产业格局,世界五百强排名位列第138位。

05

识别:2019年恒大房地产业务在第一曲线中的位置

图:恒大集团增长曲线

结论:恒大房地产业务增长曲线,目前趋近于极限点。

原因: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坚定“房住不炒”。房地产行业增长遭遇瓶颈,销售市场天花板出现。

数据:一年前,大部分房产企业开始降低了扩张速度。从各房企的2018年的财务报表上来看,拿地速度明显放缓,资金回笼加速,经营性现金流远超往年。

2019 年上半年,中国恒大销售规模、收入与利润指标均出现下滑,销售金额(全口径)排名下降至第三位,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 49%。

中国房地产‍销售市场天花板已现,‍新房一年‍‍销量将维持在15万亿元左右,向上不会有太大突破。未来的市场空间不是由房地产增量市场不断的扩张带来,‍‍而是‍‍中小企业被兼并收购,从而实现大企业扩张。

未来:恒大将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坚定执行国家调控政策,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产品定位刚需,性价比高。恒大依然坚信房地产是中国最好的产业之一。中国人口净流入、有产业支撑的城市,是恒大的发展重点。

06

恒大如何续命?关于恒大多元化发展和转型的战略决策的思考

结论:在房地产行业见顶之前,恒大开始战略转型,并提前进行分型创新,布局文化旅游和健康养生产业,开辟第二曲线,破界创新,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

恒大提前布局多元化产业

2015年,开始拓展文化旅游及健康养生等多元产业。

2016-2017年,公司战略转型,逐步完成多元化发展的产业布局,实现了由“房地产业”向“房地产+服务业”的转型

2019年,恒大集团多元化产业布局已经全面完成,明确了以民生地产为基础,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为两翼,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发展战略。

新能源汽车,品牌:“恒驰”,恒久远,驰天下。

07

老船长的延伸思考

A、分型创新的基石是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B 、企业发展过程中隐藏着许多S曲线,相辅相成

关于A:

从房地产到恒大旅游,打造了“恒大童世界”和“恒大水世界”,从房地产到恒大健康产业,打造“恒大养生谷”,整合一流医疗、健康管理、养生、养老、保险和旅游资源,致力于建立全方位全龄化养生养老胜地。

这些业务的共同交集都是中国数亿家庭用户,产品与服务都是致力于让这数亿家庭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这让恒大集团的各业务具有丰富的协同机会。

许家印在恒大集团官网的主席致辞上写道,“恒大集团创立以来,始终坚持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为给老百姓创造美好生活不懈努力”。

许家印先生说:“恒大的战略主线为:给老百姓创造美好生活,住宅地产,足球、文旅、大健康,新能源汽车并不是战略主线,而是业务载体”。

我理解:这些业务载体基于的是恒大的战略主线而分型出来的。始终从愿景出发,不忘初心,这可能是一个企业致力于百年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未来恒大如果再切入教育领域,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在我进一步理解分型创新时候,我发现如果从更大的尺度,更高的视角来理解分型创新,我想应该是基于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而不仅仅只是基于企业发展初期的某一个产品或者一个业务线上思考。

在进行“思变创新”的时候,当我们把视角和格局再次提升到企业的使命、愿景的主战略线上,我们的分型创新和战略将更加有远见、高度、清晰,有方向。

关于B:

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有关键业务/财务指标的增长曲线,还有技术增长曲线,人才增长曲线,管理能力增长曲线

我在研究恒大的案例过程中发现,他们一直在管理、流程、员工队伍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夯实基础功底。

例如:

  • 2000-2002 ,恒大着力于整合资源、规范流程、提升管理
  • 2003年开始,恒大实施紧密型集团化管理模式,采用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标准化运营模式
  • 2012年起,恒大全面实施向管理要效益的方针,深化基础管理、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各级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综合素质

怎样夯实第一曲线?

我理解为:不只能从业务增长数据指标出发,同步夯实的还需要有企业的管理能力,团队和员工的整体技能。

这些隐形的S曲线是第一曲线实现增长,分型创新多元化,第二曲线开辟的强劲动力。

记得在美团百团大战的案例中,干嘉伟也分享过:

“美团外卖开拓时期,所有区域经理干部都是从团购调过去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之前做的事都不是为了做事,我们是为了在做事的过程中培养我们的干部。”

干嘉伟称这个为“借假修真”,只有你的团队强了,你才能掌控更大的业务,创造更大的价值。

08

思维模型的边界和注意事项

每种思维模型都有其应用边界和失效的时候,并不是万能的。

但我相信在我们独立思考,以及和朋友们的交流后,我们会能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关于第一曲线,我理解该思维模型,适合企业、行业、技术发展阶段和趋势分析,主要用来站在高处分析企业的发展阶段,还可以发现一些伪需求,因为有些产品可能压根就没有第一曲线,没有实现增长的可能。

分型创新,适合企业持续增长与竞争战略制,主要应用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突破原有曲线的边界,发现新的业务增长模式或新业态,避免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遭遇极限点后,完全失速而没落。

如果您对这两个思维模型感兴趣,我推荐三本书籍给您:

- 李善友

《第二曲线创新》

- 查尔斯·汉迪

《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第二次增长》

-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创新者的窘境

如果您需要电子版,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留言我,我私发您,同时建议您购买纸质正版书籍阅读。

09

最后,对本文做个小结:

在知识的海洋里面,最重要的一种知识称之为“思维模型”。思维模型就是知识海洋里面对干货。

第一曲线如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与成长的发展历程,S曲线能帮助我们定位和思考人生,本文尝试用通俗的语言解读第一曲线和分型创新,并应用该思维模型,解读新恒大,看巨头如何突破自我,寻求发展。

关于恒大崛起的故事,远非一篇文章可以写完,创造会继续研究和分析“恒大集团”,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如果喜欢,请关注“干货船长”。

您也可以给我留言,欢迎交流,感谢朋友们的阅读,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3515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