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大概是小时候最喜欢的节目之一啦!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那天的月亮要大一点,吃的东西要香一点,家里要热闹一点,总觉得那天很特别,像是会发生什么与众不同的事一样。记忆里的中秋节,是和红糖月饼、五仁月饼分不开的。那时候,除了中秋,别的时候是吃不上月饼的。那时候的我们没有零花钱,月饼的价格不贵但也是我们买不起的,于是总盼望着爸爸妈妈早点把月饼给带回家。因为很难拥有,以至于显得很珍贵,从而让我们十分的珍惜吧。
那时候的我们,老早就在盼望着节日的到来,大人们会给我们讲述那位吃了仙丹飞上月亮的仙子。仙子住在寒冰打造的宫殿中,时间久了,她开始思念人间,于是照着人们食物的模样,做出了她曾经吃过的饼,在人们望向月亮的时候,把它撒下人间。那时候我们不懂得什么是思念,只是每到那天,匆忙的吃过晚饭,就要搬一张小板凳到院子里,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月亮,害怕一不注意就错过了月亮上面撒下的月饼。直到后来,不再相信那个传说了,依旧没有见着过月亮上撒下的月饼。然后开始对着月亮指指点点,却被大人们告知,如果你用手指头指着月亮,月亮会在半夜悄悄的来割你的耳朵,然后一堆人再也不敢看月亮了,整天魂不守舍的,老觉得耳朵边上凉飕飕的。
09年到现在,差不多整整十年了,中秋节在记忆里几乎都是在外面过的,或者说过与不过都没有什么区别。高中的时候忙着刷题,大学的时候忙着学业,几乎没有时间去过节,也没有那种想和家人团聚的冲动。工作了似乎也没有什么忙的,只不过习惯了让自己看起来很忙的样子,没有那些搬小板凳的人儿,也缺了那些找寻不到答案的谎言,觉得中秋也就那样了。总觉得这样想是不对的,只不过问题出在哪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找到答案。后来发现答案这种东西,不过是小孩子爱探寻的,很多时候根本就无所谓答案的。只是常常会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竟变得这般冷漠了?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她说这其实是我们仅仅只是在生存。生活是需要很多东西的,比如“仪式感”。《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而这些不同能让你我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进而重新拾起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现在,这些东西正在被慢慢冲淡。
想来、我该是幸运的。还可以有小时候那么多美好的记忆,被月光铺满的院子,矮板凳,会割耳朵的月亮,吃仙丹的嫦娥。小时候其实我们都被满满的仪式感包围,只是在长大的过程中,越需要,却越难得到了。挺担心现在的那些孩子的,他们不缺零花钱,不缺零食,节日对他们来说,跟平时没有多大的区别,甚至很多孩子的记忆中,节日充斥着的,是哗啦啦的麻将声和满桌的觥筹交错。当这些成为他们记忆中节日的内涵的时候,不知道他在某个长大后的夜里回忆起,能否有一丝的慰藉?
希望有一天我们都能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希望我们能对生活多一些敬畏,让平凡的生活里充满着独一无二的感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34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