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蜂蜜妈妈
哭闹大概时孩子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孩子是弱小又单纯的,但是又有着天生的“精”,当他们无法顺利的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目的时,哭闹大概是孩子短时间内掌握的最管用的手段之一。这时候哭闹已经不是单纯的情绪表达了,而是一项有用的技能。
带过孩子的父母大多恐怕深有感触, 自己的孩子虽然话都说不清楚几句,却能熟练的知道怎样让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
就如网上火爆流传的“假哭”宝宝一样,表情相当丰富,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哭”都卡在点上,节奏掌握的刚刚好,“表演”不休息,直到父母妥协为止。大人遇上如此古灵精怪的小鬼,只能叹气。
而随着宝宝长大,需要斗智斗勇的难度也逐渐提高,假哭水准那也是不断加强,宝宝也更加不受掌控任性而为了,那“假哭”这项技能也是发挥得炉火纯青。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哪怕知道会着了道,也很可能不忍心,而不得不得投降。
宝宝为什么会假哭呢?
1, 宝宝不到半岁就知道“欺骗”。
孩子智商的成长是很快速的,有科学研究表明,婴儿学会“欺骗”最早到半岁,也就是说,连话都不会说的时候,婴儿的心思已经“活泛”了。
她们在与相处互动中,很快就摸索出怎样引起父母关注的技能,“只要自己哭闹,妈妈就会过来”到“那我装哭一下,咦,真的过来了”,婴儿取得“欺骗”的成功。
2, 促进妈妈与宝宝的亲密关系。
宝宝最开始学会假哭手段,就是为了引起母亲的注意,这其实也是还不会说话的宝宝与妈妈交流的手段,哭闹能引来母亲其实是宝宝想妈妈,想把妈妈叫过来陪伴,这种互动能够促进妈妈宝宝的和谐相处,让年幼的宝宝产生依赖感。
3, 要分清真哭假哭,了解宝宝的身心需求。
宝宝真哭时确实肉体上不舒服,或心理受到刺激而不安。假哭其实不过是宝宝吸引注意力的一种手段,我就见过一个小宝宝摔倒了,稍微反应过来,立马哭嚎起来,结果发现正在厨房的妈妈一时没注意,就不哭了,看来没有摔疼,只是下意识需要安抚罢了。
总的来说,宝宝“假哭”是一种天性释放,是为吸引父母关注的方式,但是不少家长仍然对此忧心忡忡,宝宝这么爱假哭,是正常的吗?对孩子将来不会有什么害处吧?需要及时想办法制止宝宝假哭吗?还是任其发展?
假哭行为正常吗,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1, 会假哭的宝宝其实语言表达能力也不会差。
其实宝宝会假哭是想吸引人注意的信号表达,说明他们很早就会主动跟外界交流,能通过思考有意识的寻找沟通手段即假哭,这也是宝宝交流能力的锻炼,会为了能够交流努力成长,有利于宝宝在语言能力上奋进。
2, 假哭也是宝宝智慧的体现。
微博上那个网络红人“假哭宝宝”,之所以爆红,最大的原因是让大人们大开眼界,发现原来小小的宝宝在假哭技巧上如此丰富,表情详略得当,看起来演技超群,其实不过是对周围人事过于敏感,并聪明的挑选应对方式,假哭也是需要技巧的,是宝宝智慧成长的体现。
3, 促进宝宝的交际能力
幼儿在襁褓中的行为其实对他们的未来也有决定性影响,一个善于用假哭来表达意见,加强跟母亲交流的宝宝,其实也有利于成长,以后走出家庭,进入学校社会,也会有能力顺利搞好人际关系。
假哭其实是宝宝智慧的体现,宝宝在观察,聪明的掌握了这门技巧,不仅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也达到了与外界交流的目的。
但是家长一味的让宝宝假哭,宝宝一假哭就满足,这样更加不正确,因为这会导致宝宝越来越“放肆”,会过于自我,恶性循环,到后来会变成过于溺爱孩子的父母,到了孩子1岁,家长就要有意识的纠正孩子的行为了。
假哭也要注意,不要把宝宝的假哭手段养成惯性。
1, 不要过度随宝宝的意,适当的忽视。
宝宝假哭一般是为了达成自己的正当需求,吃喝拉撒睡的人体正常需求,这是父母需要满足的。但是慢慢长大,自我意识越来愈强,需求也会渐渐增多变杂。
因而不少假哭现场就是在任性,就是觉得自己应该受到关照,还有就是为了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这种情况,父母没必要完全满足,过于溺爱孩子只会鼓动孩子变本加厉。
一般这种时候,最好的额做法就是装聋作哑忽视掉,然后让孩子发现哭也不没有效果时,以后同样情况下就会长记性,不会再哭了。父母一定要硬的下心来,才能让宝宝当一个“懂事的宝宝。
2, 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关注。
宝宝假哭说打底是对家长的依赖,是渴望母亲的额关爱,所以不要让宝宝积累太多的不安,只能依靠假哭满足,而是要尽可能挤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年幼的小宝宝对父母的舐犊之情是深切的,要主动给宝宝输送爱,在温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宝宝才能茁壮成长啊。
孩子婴儿期因为不会说话,只能摸索出哭闹手段,来跟外界进行交流,这其实是婴儿智力成长的体现。
但是,用哭闹达成所愿也只能在婴儿期,年岁一过,家长就该注意了,不能让孩子养成只要哭闹就能赢的惯性,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当孩子假哭着提无理要求时,要决绝的拒绝,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不会对他完全纵容。
今日话题讨论:你家的宝宝有假哭行为吗?一般什么时候回使用这种“技能”呢?你一般都是怎么解决的?欢迎屏幕下方留言分享。
-----------------------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带给您需要的有用的信息,也希望能够在育儿方面对您有所帮助,您的支持是我们的最大动力。有任何育儿困难和疑问都可以留言或评论给我们,大家一起探讨~
更多您想知道的育儿母婴知识、心理健康、成长发育都在这里。关注@蜂蜜妈妈,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0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