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爸爸可以教我你说的话吗?为什么要剥夺了孩子学习方言的权力

爸爸可以教我你说的话吗?为什么要剥夺了孩子学习方言的权力

爸爸你可以教我你们说的话吗?操着一口标准普通话的琪琪,向我的高中同学小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我们俩同时愣住了神,并没有理解琪琪想要表达的意思。以为,孩子要学我们俩个人的对话内容。

小伟对琪琪说,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表达方式,不能学大人说话呀!琪琪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眨了两下说:为什么刚才那个小朋友和你们说话一样呀?哦!这个时候我们两个才恍然大悟。刚才在我们邻桌吃饭的小朋友说着一口地道的方言,原来琪琪是想学习我们当地的方言。我就逗她说,普通话多好啊,为什么要学我们说话多难听啊。

教山区孩子学普通话

琪琪又眨了眨眼睛说,我总感觉自己不是爸爸妈妈生的孩子。他们俩总是说你们这样的话,有时候我都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听到女儿的这个解释,小伟只是哈哈的大笑,好像并没有太在意孩子表达的意思。

但是琪琪的话却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一个4岁的小姑娘说出的话让我为之一振。我们到底该不该教孩子学习老祖宗留下的方言?我们强迫孩子学习普通话真的是对的吗?

说好普通话已经成为必然的事

普通话让我们56个民族及不同省市地区的人可以无障碍沟通,是当前社会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很多出生在农村的80后爸爸妈妈们,因为普通话说不好遇到了很多困惑。他们希望孩子不再像他们一样,受语言的约束。就从小强迫孩子说普通话,不容许说当地的方言,这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

请讲普通话

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行为。当前,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大学几乎所有地区的学校都要求老师普通话教学。孩子从小就接受普通话的普及和教育,说好普通话已经成为必然的事情。

很多家长认为说方言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普通话的学习。其实,这是没有理论可以支撑的谬论。我是在内蒙古出生长大的汉族孩子,在我们上学的时候也有很多蒙古族的同学。在和他们交流时,他们都说着一口比我们还标准的普通话,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是普通话教学。那么,你是不是就认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语言?如果这样想你就大错特错了,他们蒙语交流的水平绝对要高于普通话的水平。

现在,很多小朋友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甚至很多贵族学校都实行全英文教学。那么,孩子为什么没有因为学习英语而影响了普通话的学习?

到底是什么剥夺了孩子学习方言权力,是我们为人父母的爱吗?

只能给我说普通话,知道吗!

是“”剥夺了孩子学习方言的权力

如果说,是父母语言交流造成困惑的经历,剥夺了孩子学习方言的权力。我觉的不如说是父母的无知,剥夺了孩子学习方言的权力。

要知道在80后这一代人中,大多数农村地区都是方言教学的,甚至一直延续到了高中时期。这一代人生活、学习、社交全部都是用方言来沟通,所以就导致了普通话不标准的现象。而现在,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普通话教学了。我们还有必要强迫孩子学习普通话吗?

如果说,是父母的期望夺了孩子学习方言的权力。我觉的不如说是父母的虚荣心,剥夺了孩子学习方言的权力。

我们小区有一对来自山西的夫妻,他们的小宝宝浩浩今年5岁多了,一直在北京上幼儿园。平时都是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但是浩浩在家里也学了不少山西话。因为,和我们内蒙古地区的方言相近,我总喜用方言和他交流。有一天在小区花园乘凉的时候,我正和浩浩还有他爸爸聊的起劲,浩浩妈妈气呼呼的过来说,不要再让浩浩说山西话了多丢人啊!

我感觉当时的气氛瞬间就凝固了,搞的我非常的尴尬。可能浩浩爸也看出了我的尴尬,就说山西人不说山西话要说什么话?浩浩妈非常生气的说,刚才浩浩同学的妈妈都笑话了,说浩浩这么大了还说老家话,我的面子往哪里搁啊?

通过分析身边众多的案例,你会发现有50%的父母不容许孩子说方言,是因为感觉丢人!

缺乏归属感的孩子

剥夺孩子学习方言的权力,会造成什么后果?

一、缺少归属感

就如第一段中琪琪所说的那样,她总感觉自己不是爸爸妈妈生的孩子。这是孩子严重缺乏归属感的表现。缺乏归属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呢?我们先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了解一下归属感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需求层次分为五层,第一层是生理需求,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说的吃喝住行,如果我们的基础需求不能被满足时,其他的需求将无法被激活,也就是我们没有精力去思考其他的需求。

第二层是安全需求,当我们的生理需求被满足或部分被满足时,就会激活安全需求。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平常所说的安全感。

第三层就是归属感,也称之为社交需求。当我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达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时,人就开始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

马斯洛需求层次图

我们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以看出,孩子缺乏归属感很可能会导致她无法得到,自己渴望的关怀和爱护及理解,会失去对亲情的信任。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琪琪会有此断论。

而且,第三层次的需求不能被满足时,人类就无法进入第四层的尊重需求,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孩子在社交上的地位确立。导致孩子没有自信、缺乏自主能力,很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

文化需要语言来传承

二、文化的缺失

中华上下5000年能够得以传承,并且百花齐放。除了文字的承载,语言也是一个重要的载体。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习俗,语言在其传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法用普通话进行传承的。比如:京剧、豫剧、评剧、沪剧、山西梆子等等。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都不容许孩子学习方言,100年后谁来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即便有专业人员在传承,又有谁可以听得懂?

难道真的要到了像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写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中描述的那样时才悲伤吗?

“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平衡普通话与方言

说好普通话是所有国人需要做的事,也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交流都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说普通话是一件好事,就剥夺了孩子学习方言的权力。我个人认为如何学好方言,才是当前社会需要正确面对的一件事。

在上面几段论述中,我们也讲述了目前普通话学习的途径。从幼儿园到大学几乎全部是普通话教学了,孩子学习普通话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并不需要我们家长去做更多的要求。我特别希望所有家长在家都可以用方言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即可以保障文化不被磨灭,也可以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换句话说,让孩子多学一门“语言”难道不是一种优势吗?

我是【背奶瓶的爸比】,持续分享关于备孕、产检、孕期保健及育儿的相关知识。如果,在孕产和育儿过程中遇到了困惑,关注【背奶瓶的爸比】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99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