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孩子获得保研资格,本是好事,缘何:孩子烦躁,父母失落

孩子获得保研资格,本是好事,缘何:孩子烦躁,父母失落

01

近日,一直在关注保研信息。

9.5日,在学校官网看到,*大学关于做好推荐2020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联系孩子,孩子有些不耐烦。

安慰自己:通知是9.4日发布的,应该是早就知道了吧。

9.6日,再次联系孩子,孩子说你们别操心了,你们的信息,太滞后了。

按照学校通知上的时间安排,9.8日前各单位公布拟推荐名单。

带着疑惑,查看系网站。

9.2日,公示了推免资格成绩排名。

9.5日,公示了推免成绩排名及拟推荐名单。

保研名额40个,孩子排名27。

没有想象中的开心,因为孩子烦躁,我们也感到失落。

02

按照我们的规划,高考志愿,孩子选择自己想去的地方,等读研的时候,回到北京,毕业后,在京或回来就业。这样,离家不远,我们可以相互照顾。

高考之后,孩子决定远走魔都。尽管他爸不大乐意,我还是积极支持的。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本事大,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看远方和诗。等思想成熟了,再回来,安心成家立业,岂不更好。

大一大二,孩子说不太喜欢上海的快节奏,自己对物质生活也没啥追求,不用挣很多钱,就业时,择一美丽的小城而定居。

大三上,孩子说南方没啥好吃的了,想以后去北京,看看那里有啥好吃的。

孩子决定考研北京。说自己是独生,还是要考虑父母的。表面,它爸尽管不动声色,劝孩子斟酌好。但我心中,那个高兴啊!

似乎,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孩子买了考研书籍、实时网课,按计划开始复习。

寒假,孩子回来实习。朝九晚六,下了班,有时会去超市采购,回来做饭,大家都很开心。

03

7月底,舍友告诉他,他应该可以保研。孩子有些意外,联系老师,老师回复目前专业排名27,综合排名28,2020年的保研名额还不确定。但19年是38个,今年应该不会少。

9.2日的公示,经过专业课成绩、素质加分、面试三项,最后的综合测评排名27。与7月底的排名基本一致。

孩子,虽然平时言语中好高骛远,但面对现实时,又出奇地冷静、理性。

天赋一般、努力一般。这是我对他的总结。唯一的特点,就是坚持。而他又把这一切,发挥的淋漓尽致。有时候,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我给他贴了标签的缘故。

目标学校,全国招6人。要想考研成功,需要400分的成绩,英语政治各70,专一专二需要130。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这是他自己的总结。

那英语多考10分不行吗?他说没有可能的,10分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这样,势必要影响专业课的复习,而复试只有专业课。

从7月底从10月底保研结束,3个月的时间,考研的事,算是搁置了。

如果保研不成功,再考研,距离12.21日,也就两个月的时间。太紧张了。

仔细想来,也就明白孩子烦躁的原因了。

04

而这一切,与当初孩子自己的想法,也是一致的。今天的果,源于当初的因。

大一,孩子迷恋历史、西方哲学。历史还好,增添很多乐趣。而哲学,可谓吃尽苦头,他把一些不甚理解的哲学书章节,截图发到群里与我们探讨,奈何我们都是工科生,缺乏哲学知识,不能给予有效指导。教授的解析,也不能让他满意。

孩子长期迷茫,就自以为是语言不通所致,为了溯源,大二上,自主辅修了德语。这一辅修,占据了周末和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忙的像个陀螺。虽然,我们希望学中文的孩子,辅修教育学或心理学,为将来的职业,增加筹码。但他自己选择了,我们只有支持的份。

大二下,面临专业的方向选择,孩子说自己经过综合考虑,选了文艺学。为溯源,又想学习法语。奈何,就是一个普通孩子,哪有那么大的精力。

大三上,看到上一届保研的情况,孩子知道保研无望,觉得必须考研。于是,准备考研,作为家长,自然是支持。

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似乎,课业一直只是基础,对副业,忙的不亦乐乎。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曾经,孩子对专注课业的同学颇有微词,觉得他们上了大学,还是跟在高中一样,花大量时间扣吃专业课本,浪费青春年华。而当它看到学姐保研牛校后,坦言自己心生羡慕,有些后悔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上,直言都想把以后所有精力都花在专业课上了。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大学初始,孩子就说自己已经想好了,喜欢的科目,好好学习,不喜欢或不认同的,及格就行。要把大量精力,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上。买了大量的书,怎么看,都看不过来。

05

孩子已成年,作为父母,我们一是不便干涉,二是孩子未必会听。一切,都是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在实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希望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考研成功。

这是7月20日,我写下的。

现在,我希望,她能保研成功。当然,保研既便成功,也不大可能是目标学校。专业成绩不突出、六级分数不高、没有参加夏令营。也没有发表论文等研究成果,以及获得过国家奖项。

去年,排名10名左右的学生,才可以保研到该校。

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无论成功与否,他都能坦然面对。

而我,觉得孩子回到北京的希望,也是很渺茫了。内心只有深深的失落。9.7日一整天,这种失落,都萦绕着脑海里。

也许,命运的神奇,不在如愿以偿,而在阴差阳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7952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