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亲子绘画心理学,和我做朋友,共同构建学习成长型家庭,与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玩耍的时候很有精神,但是一提起学习就显得无精打采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累”,就是“心理疲劳”。首先家长应该明确一点,这个“心累”可不是“睡一觉”就可以缓解的。
如何发现孩子心理疲惫?发现孩子“心累”,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去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健康成长和学习呢?下面我就分享孩子的5大“心累”迹象和对应的引导思路,帮助我们家长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和学习。
孩子的心理疲惫,是孩子主观意识上的一种疲倦感,家长很容易觉察孩子玩累后身体上的疲惫,但是往往会忽视心理上的疲惫,相对而言,孩子的“心累”对孩子身心健康影响更严重,孩子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进行正确的引导,严重的会导致厌学,逃学等心理情绪和行为。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一、孩子“心累”5大迹象。
1、放学回家或者寒暑假不愿意做作业,看见书就显得无精打采。
2、孩子突然反感上学,具体表现为不愿见自己的老师,甚至为了不去学校,借自己身体不舒服为由请假。
3、在很安静的环境下,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在学习上,能明显看出来是“装样子”看书。
4、父母在询问学校或者学习上的问题时,孩子不愿意回答,转移话题,而且还会表现出心情烦躁的样子。
5、下课后玩耍的十分精神,但是一上课就打瞌睡,没有精神。
对比以上的五种迹象,看自己孩子有没有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当孩子有这些表现之后,作为家长该如何去引导呢?
第二、6个引导思路,帮助孩子走出“心累”困扰。
1、引导孩子树立未来的奋斗目标,激发自信心。
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明确未来人生的发展规划,用阶段性的小目标和成绩来激励孩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爱上学习,只有学习才能顺着爱好和兴趣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2、引导孩子正确的看待社会现象,加强孩子的内在心理调节的能力。
孩子容易沉浸在自己的圈子里,家长在这个时候就要积极的引导孩子把个人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的理解升学的压力和学习的压力,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增强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
3、引导孩子的学习思路,全面评价孩子,不要单纯的从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
做为父母,我们要从孩子的各个方面去了解和引导孩子,对于学习不要单纯的看分数来评价孩子,引导孩子重视每一次的阶段性成长,相对于上一次,这一次是不是有进步。孩子在其他某方面是不是做的很优秀,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加以激励。
4、引导孩子多从学习效率上提高,可以的情况下,跟老师沟通,暂时减少作业。
5、引导孩子注意劳逸结合,家长从饮食上加强营养搭配,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玩的太累。
6、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鼓励孩子多挑战自己。
告诫孩子要坚强,要多培养孩子的坚韧的性格和毅力,教孩子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勇敢的挑战自己。
最后,作为父母,一定要及时的觉察孩子的言行和情绪的异常现象,不要让孩子的这种“心累”情绪长期积压,以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下面贴两张2019年3月份兰州市一名高中生跳河轻生前和他妈妈的微信聊天记录,来说明为什么要父母及时的觉察孩子的异常情绪。
孩子异常情绪长期积压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而父母却没有察觉到。
父母或者老师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有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情绪。
做为父母一定要多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的表达。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和学习中都难免会有负面的情绪,教会孩子如何恰当的缓解情绪压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好了,关于孩子“心累”的迹象和引导方法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有好的建议和意见,欢迎评论区留言。每个父母都说爱自己的孩子,那就关注我,一起来学习如何爱孩子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27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