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此人是为啥要给上海滩大亨杜月笙改名字?

此人是为啥要给上海滩大亨杜月笙改名字?

章太炎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在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学等诸多方面卓有成就;杜月笙是上海滩“三大”帮会头子之一,二人之间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人,可偏偏二者又是相交已久的朋友,而且杜月笙的名字还是章太炎给改的。那么,章太炎为啥要给杜月笙改名字呢?

1869年1月12日,章太炎出生于浙江余杭。光绪十六年(1890年),章太炎到杭州埋头研究国学,前后达八年之久,成了远近闻名的学界翘楚。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被日本侵略者打败。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刺激下,章太炎毅然走出书斋,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年年末来到上海,担任《时务报》的编务,用笔揭露清廷的腐败。

辛亥革命后,窃国大盗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他给了章太炎一个总统府高等顾问的空衔。不久,又委任章太炎为东三省筹边使。章太炎兴致勃勃地跑到东北去“兴办实业”,结果到处碰壁,“实业计划”落空。于是,章太炎决计“辞差”,“奉身而退”。

辞官后,章太炎到苏州讲学,经济上虽然不宽裕,但名声越来越大。此时,章太炎有个住在上海法租界的侄儿,与一位颇有身份和背景的人发生房屋纠纷。相持不下之时,侄儿便请章太炎帮忙。

章太炎虽是名满中华的国学大师,但是在只认权势与金钱的上海租界里却是无能为力。无奈之中,他想到了杜月笙。因为杜月笙(1888年—1951年)是上海滩最富有传奇性的人物,有“三百年帮会第一人”、“上海皇帝”之称。经过多年的奋斗,他已经从一个小瘪三混成了上海滩最大的帮会大佬。于是,章太炎放下名流学者的架子,亲笔写信,请杜帮忙。

素来与做学问的人毫无联系的杜月笙见信后,心中大喜,他正想结交这位名士,于是竭尽全力为章太炎侄儿排难解纷。问题解决后,他又专程去苏州拜访章太炎,报告他调解房屋纠纷的经过与结果。章太炎则热诚接待,相见甚欢。

告辞前,杜月笙悄悄地将早准备好的一张两千银元的钱庄庄票压于章宅茶几上的一只茶杯底下。这既给章太炎送了一笔厚礼,又顾全了章的面子。章太炎对杜月笙既感激又敬佩,认为杜月笙讲义气,重礼节,有古豪侠之风。

自此以后,二人开始深交。杜月笙每月都派人给章太炎送钱,接济章的生活;章不仅为杜做事,而且常常讲杜的好话,甚至还以一代国学大师的身份,用古色古香的文句为杜月笙修订了家谱。

章太炎根据杜月笙的自述“祖先由浙江海宁迁来”,“考证”出“杜之先出于帝尧”,“直系祖先为山阴杜衍”,让出身寒微、父母双亡、近族寥落的杜月笙跻身帝王之系、名人之后。

有了章大师的珍贵笔墨,杜月笙顿感身价倍增,他的杜氏祠堂也于1931年无限风光地在故乡浦东高桥落成。杜月笙本名杜月生,因生于农历七月十五得名。章太炎引经据典为其改名杜镛,号月笙。语出《周礼·太司乐疏》,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得此高雅的名号,杜月笙自然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自从名字由“月生”改成“月笙”,杜月笙的“事业”更加红火,在上海滩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章太炎由此成为了杜月笙生命里的“贵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2050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