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恩格斯所说“基督教的真正父亲”——犹太人斐洛

恩格斯所说“基督教的真正父亲”——犹太人斐洛

公元40年还以高龄活着的亚历山大里亚的犹太人斐洛,是基督教的真正父亲,他流传的许多著作……已经包含着基督教全部的本质观念。

——恩格斯《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教》

恩格斯认为,基督教事实上是自发地形成的,是由于加进了斐洛的论点,又受到希腊哲学思想思想的广泛渗透,才形成为一种教义。那么犹太人斐洛是谁?他的神学理论、对上帝的观念是什么?

亚历山大的犹太人斐洛是罗马帝国时代的神学家,约出生于前25年,于公元50年去世。斐洛的家庭是当地最显贵和最富裕的犹太家庭,其本人在当时也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斐洛的一生是在亚历山大度过的,只有在晚年时,因新接位的皇帝卡利古拉强令犹太人要对他行跪拜敬神礼而激起反抗(对犹太人来说,这违反了上帝十诫中“不可跪拜偶像”的诫令),以他为首的代表团赴罗马向这个狂暴的皇帝请愿。相传出使罗马时,曾和耶稣十二使徒之一的彼得会晤

斐洛对上帝的观念

斐洛的神学的出发点是,把上帝看作是绝对没有性质的存在,由于一切有限事物的性质都是有局限的,其性质都不足以表述神的属性,因此以此来表述神,只会把神归属到有限的存在物中去。对神来讲,只能说他不是什么,而不能说他是什么。也就是说,只能以纯否定的宾词(谓语)去表述神,以此确保神的超出世界的绝对崇高性。斐洛还对《圣经》中上帝说的“我是自有永有的”进行解释:神在万物之中又在万物之外,在创世前后都是身等同的;因为神是不可改变的,他根本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他的,而严格地讲来神是不属于任何东西的

(犹太神学家斐洛)

既然上帝是绝对没有任何性质的、不属于任何一种东西,那么人又是怎样和如何认识神的?这个问题不解决,斐洛的整个神学将是难以成立的。因为,按照传统的神学见解,包括人在内的整个世界是神创造的,人是依赖这个神才能得到救,但要是人根本不能认识这个神,并进一步和他发生关系主动争取到他的眷顾;那么人的拯救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斐洛要努力阐明这个问题。

怎样认识上帝

斐洛在《论亚伯拉罕的改名》中,进一步讨论对神的认识问题。他说,人是不可能认识神的,人在生前不可能面对面看到神,受造物不可能看到永生的神,除非凭借着神的恩典才能看到和理解神,因此不能说是圣徒看到了上帝,只能说是上帝自上而下向圣徒显示自己而被圣徒看到了;因为,要不是由于上帝的启示和恩典,人是不能观照上帝、真正的存在的;肯定启示和恩典的可能性,也就是肯定神身上的自由:对神的认真寻求本身,即便是失败了,也会得到充分的报酬和会产生出高贵的成果。但是,归根到底,对神的认识不是凭借理性,而是凭借一种神秘的直觉达到的。斐洛强调对神的认识来自神的启示,恩典,所以他势必要强调这种启示、恩典的作用。这种状态也正是他自己的许多著作中提到的那种神秘的“迷狂”(μανια),它是一种在人肉身以外的存在,一种“神志清醒的陶醉”状态;它是一种神圣的入迷,处在这种状态的圣徒,由于受灵感的启发被激动得达到发狂的兴奋状态。显示出强烈的愉悦和内心的反应。这种状态正象《出埃及记》中,摩西进入“神所在的幽暗之中”;这里所讲的迷狂和柏拉图在《斐德若篇》中所讲的迷狂如出一辙,把神灵附身的迷狂,看作是受神支配的一种被动状态,把它看作是由神赐予的种礼物,是一种完全独立于人的魔力

他讲到自己多次感受到处于这种迷狂状态:这时“我已经处在一种疯狂的狂热状态,失去了对当前的一切东西、一切地方,我自已、言词、书面文章的意识。”迷狂也就是无我的境界,这是人的最高程度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消灭对自己和对世界、外界事物的意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1907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