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十字军入侵起,到12世纪中叶收复哈鲁(1144)止,大约有半个世纪的时间是基督教界对伊斯兰世界的征服时期。军事征服表明,它只能占领穆斯林居住的某些土地,却无法改变他们的信仰,征服他们的心灵。
12世纪中叶赞吉人开始的反击,虽然一度成为新十字军入侵(1147—1149)的口实,但总的来说,这使得十字军再也无法深入伊斯兰世界的腹地;入侵者建立的公国与穆斯林领地间持续不断的边境冲突与战争,大约延续了一个多世纪。赞吉王朝新继位的努尔丁(1146—1174在位)是个有政治远见和治理国家事务才能的国君。
他通过发展宗教事业来笼络民心,以此支持他抗击十字军的斗争。他在巩固边防、重点抗击法兰克人的同时,重视国内建设,尤其是宗教建筑和宗教设施建设。他广建城墙、碉堡、城门、宫邸、客店、医院、清真寺、学校和苏非隐修的道堂。在大马士革,他兴建一所最早的努尔丁圣训学校,聘请当时著名的圣训学家伊本·阿萨基尔专门讲授圣训学。此外,在阿勒颇、希姆斯、哈马和巴勒贝克等城兴建附属于清真寺的高等学校。
努尔丁本人在教法学上属于沙斐仪派,所以,他采取尼查姆神学院的规章制度,向学生提供膳宿,想以此扩大逊尼派教义的传播地域,抵消十叶派在叙利亚地区的影响。在他以后,这类学校开始兴盛起来。在大马士革一所以他名字命名的医院,很快发展为一所高等医学院。后来,努尔丁葬于他所兴办的学校里。这样,在叙利亚地区,学校、清真寺以及它们兴建者的陵墓开始结合在一起。
努尔丁意识到与十字军斗争的长期性,他极力主张与南部的伊斯兰国家、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在政治上结盟。1160年,法蒂玛王朝末代哈里发阿迪德继位后处于无权地位。王朝权力由埃及上层权贵执掌,早已发生的内争并未因面临外来的入侵而中止。执掌大权的沙韦尔反复无常,时而转向努尔丁求援,时而转向耶路撒冷国王沙马科。
164年,努尔丁派副将西尔库出使埃及。沙韦尔的态度使他首次出使埃及没有获得结果。然而,努尔丁胜利的内政外交,巩固了伊斯兰世界的前哨阵地,这不仅使十字军难以向伊斯兰世界的内地推进,而且使无所作为的十字军各公国间不时发生内讧和冲突。努尔丁联合埃及抗击十字军的政策,终于被法蒂玛人接受。1169年1月,阿迪德本人出面请求努尔丁援助埃及。努尔丁任命西尔库为大臣,再次出使埃及。不久,西尔库去世,大臣职务由其侄萨拉哈丁继任。这样,在反十字军斗争史上,就此开创了新的一页。
库尔德人萨拉哈丁·本·阿尤布(拉丁语名"萨拉丁",1138—1193)的父亲是赞吉手下的一名司令官。他随同父兄从征,在接替西尔库的埃及大臣职务后,于1171年一举推翻法蒂玛人在埃及的统治,建立以他的家族命名的阿尤布王朝(1171—1250),在埃及恢复逊尼派的正统地位。最初,他作为赞吉王朝的藩臣统治埃及。1174年,努尔丁去世,他宣布与赞吉人脱离宗主关系,率军向北,从努尔丁继承人手中夺取了叙利亚,把势力扩张到阿拉伯半岛西部地区和也门。
1175年,他请求阿巴斯哈里发穆斯台兑尔(1170—1180在位)册封。哈里发根据他的请求,把他已占领和尚未占领的埃及、马格里布、努比亚、阿拉伯半岛西部地区、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中部地区慷慨地授予萨拉哈丁,并封他为苏丹。十年后,他又征服了摩苏尔,把美索不达米亚的所有君王置于他的统辖之下,于是,他的辖地形成了对十字军各公国的包围,成为唯一与十字军对抗的苏丹国家。
萨拉哈丁下令在埃及、叙利亚等地的清真寺的祈祷词中,只许提到穆斯台兑尔的名字,同时,在货币上再次铸上哈里发的称号。萨拉哈丁与阿萨辛派和解后,解除了后顾之忧,开始全力对抗基督徒。1187年,在希田战役中,大获全胜,随之,克复耶路撒冷。他下令拆毁磐石上的圆顶寺屋顶上的金属十字架,把希田战役中俘获的法兰克战俘和战利品(包括一个青铜镀金的十字架)一并赠送给巴格达哈里发纳绥尔(1180—1235在位)。
这无疑增强了正在奋起的阿巴斯哈里发复兴的信心。到1189年底,十字军在东方的殖民地仅限于安提俄克、的黎波里、提尔以及其他较小的城镇和要塞。耶路撒冷的陷落,使西方各国的君主大为震惊,德意志皇帝弗雷德里克、英格兰国王理查德一世(狮心王)和法兰西国王菲利普·奥古斯都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1189—1192)。十字军以阿卡为主攻目标,经过两年的围困,阿卡的守军投降,穆斯林战俘遭到残酷屠杀。这以后,萨拉哈丁与十字军签订和约:海岸归拉丁人,内地归穆斯林,双方保证到圣城的朝觐不受干预。在十字军随后的多次进攻中,入侵的目标已不限于收复圣城耶路撒冷,而是扩大到埃及和他们的教胞的首府君士坦丁堡。
1193年萨拉哈丁去世后,他建立的一统的阿尤布国家随之解体。他的弟弟阿迪勒于卡拉克和邵伯克继承王位,他的三个儿子分别于大马士革、开罗和阿勒颇继承王位。1196—1199年间,阿迪勒利用几个侄子间的倾轧,夺取了埃及和叙利亚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权。1218年阿迪勒去世后,阿迪勒系的几支阿尤布人的后裔,分别统治埃及、大马士革和美索不达米亚;阿尤布人的其他几个支系的子孙则控制希姆斯、也门和哈马。法兰克人利用阿尤布人的这种分裂以及各支系之间互相攻击的局面,重又夺回萨拉哈丁收复的失地。这时,十字军在埃及本土登陆。
阿迪勒之子卡米勒(1218—1238在位)作为埃及阿尤布王朝统治者却与十字军缔结和约,把耶路撒冷以及连接耶路撒冷和阿卡的走廊让给十字军以换取十字军反对叙利亚的阿尤布人。直到1244年,卡米勒的第二个继任者撒列哈(1242—1249在位)才邀请这时被蒙古人从中亚赶出来的花剌子模突厥人帮助他们光复耶路撒冷。十字军的入侵一直延续到蒙古人攻陷巴格达之后。这时,真正起到抵御十字军向东推进和蒙古人向西推进的是埃及的奴隶王朝——马木留克王朝。
伊斯兰世界受到外部入侵时,它的内部同样存在着不稳定因素。教派斗争和内部的不统一状态,削弱了穆斯林一致对外的力量,在叙利亚反十字军斗争前线的阿萨辛派接受波斯阿拉穆特大本营的领导。1169年以后,一个称作拉希德丁·息南(?—1192)的新"谢赫·贾巴尔"(意为"山中老人")对该派进行改组。他以努塞里山东麓的马斯雅德要塞为大本营。
阿萨辛派的成员或受派遣,或受人雇,暗杀王公大臣或政敌。继1130年刺杀法蒂玛王朝哈里发阿米尔后,又进行了多次暗杀,其中包括1152年暗杀基督教入侵者、的黎波里的雷蒙二世和1192年暗杀耶路撒冷国王康拉德,阿萨辛派还对萨拉哈丁进行过两次未遂的暗杀。这以前,他们也对努尔丁下过毒手。萨拉哈丁于1176年对拉希德丁·息南在马斯雅德的要塞发起进攻。后来息南以解除围攻为条件,许诺不再侵犯萨拉哈丁并与他合作共同对付基督教入侵者。萨拉哈丁解除包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7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