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土匪出身的操蛋军阀,家里有枪有钱,这样的霸道官二代能是好人?
现在难以想像,但民国时的东北就出了这么一位出淤泥而不染,出染缸而不脏的官二代、富二代。
此人就是冯庸,一个大道不庸的贵重公子。
很多人对冯庸这个人并不了解。早年,这哥们的档次可不低,跟张学良一个级别的。张作霖坐上东北王的宝座前,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冯庸他爹,冯德麟。
冯德麟
少帅中的冯德麟
冯德麟与张作霖并驾齐驱时,俩人的长子冯庸和张学良,不仅同年,同在一个屋檐下读书,就连字都一样,冯庸字也叫汉卿。
倘若当年冯德麟东北争霸赢了张作霖,那东北的少帅就是冯庸。论雄才大略,冯德麟固然不如张作霖,但冯庸可不是犬子,尤其那一身正义骨气,热血情怀,似乎不是张家二代可比的。
有一点很有意思,也很令人感慨,东北的那一帮子老枭雄们虽然为权势争斗,但却不伤及私下兄弟情,二代们的关系也一直很融洽。冯德麟与张作霖,冯庸和张学良之间的关系就是个极有力的证明。
冯德麟落败主要是中了张作霖的怂恿之计,搅和进了张勋复辟,但冯德麟因此事遭到段祺瑞通缉的时候,张作霖并没有落井下石,下了兄弟的枪,张大帅一点没有要兄弟命的意思,相反给老大哥营救了出来,并给安置了一个爽得流油的美差。
所以,冯庸的命运并没有因为老爹的跌落受到太大的影响,也就是从官二代变成了富二代。
其实这更考验人,当老爹郁闷地就剩下钱的时候,有几个富二代不沉沦,不折腾,不作死的?
冯庸就不。
在奉系干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厌恶军阀间的互相残杀,冯庸不久就退出了东北军界。
拿着老爹留下来的万贯家财,这哥们干了件特让人佩服的事,不挥霍,不享受,把继承下的遗产全数拿出来创办了冯庸大学。
这可不是不痛不痒的搞慈善,而是用倾家荡产的方式来救国图强。
1927年8月8日,冯庸大学成立,这所大学不仅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而且全免费。
值得一说的是冯庸的办学理念——造就中国新青年,具体说就是培养有新思想,有传统卫国精神以及建国能力的新青年。
其提出的“八德八正”教育,即便今日来看,依然弥足珍贵,使人钦佩不已。
何为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何为八正?正行、正业、正思、正言、正视、正听、正德、正容。
除了照有德君子的标准塑造新青年,冯庸还要求人人都要接受军事训练,每日必须运动一小时,即便严冬积雪,学生也要坐卧雪地苦练,以增强体魄,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当时,奉天人把冯庸大学与北大营、东大营相提并论,称其为“西大营”,可见它在东北人心中的分量。
九一八日本人占领奉天后,跟北大营这些地方一样,冯庸大学亦遭到了毁灭性占领。
冯庸本人更是遭到了日本人逮捕。
因为知道冯庸在东北的分量,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威胁冯庸,以两个条件(一、宣布东北独立;二、承认日本在满蒙的一切已得权利)想让他出任东北领袖,组织满洲独立。但怎么可能。
冯庸大义凛然地拒绝说:杀我,我亦死得光明磊落。死耳,誓不为卖国贼。
不是因为自身在东北影响力巨大,日本人有所顾忌,冯庸可能难逃日本人的毒手。
所幸,他最终逃出了东北。
几经磨难,逃到北平后,冯庸在西直门重建大学,为此,他变卖家产,直到家财散尽。
1931年年底,冯庸会同东北进步人士赶赴南京,向蒋介石请愿参战。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响后,他组建冯庸大学抗日义勇军,勇赴抗日前线。1933年,日军进攻热河,他又率学生赶赴承德参加抗战。
冯庸和他的义勇军
军阀混战,容易升官发财时,冯庸说,我个人19岁出来做事,彼时抱着一种直线思想,打算做一个爱国军人,把从前军阀官僚的恶习气,统统打倒。不过到了民国11年战争的时候,我受了很大的打击,很多生死相依的青年同学都因战争牺牲了,他们的壮志不但没有做到半点,而且早早就把性命丧掉,实在可惜。
但到了民族危亡时刻,牺牲在冯庸心中却成了在所不惜之事。
前者有正义,后者有骨头。
1933年6月,冯家的私财基本耗尽,冯庸大学再无恢复办学的力量,最终被并入了东北大学。
但冯庸的历史并没有就此结束,但也不便细谈,如果概括成一句话的话,可以这么说,在纷繁复杂的乱世,他依旧像一个正派君子,不苟且,也不落寞。
1949年之后,他还当过台北市长,要知道,跟他一个时代的官二代、富二代那时基本都让历史洪流冲刷掉了。
最后再来说说冯庸的婚姻。
冯庸有两段婚姻。
第一段是典型的封建军阀包办婚姻,娶的是北洋风云人物江宗朝的女儿,但冯庸不属于封建旧家庭,这样的婚姻注定只能解体。
第二段是典型的自由恋爱,娶的是壮硕的冯庸大学女学生,但很遗憾,这段婚姻多年后也解体了,原因是曾经的女大学生嫌弃冯庸不够进取。
这其实是君子之哀。
冯庸的一生其实也是这样,君子之哀。
换是太平盛世,他这样的人会很难得,也会得到更大的尊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97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