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古镇,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国内古镇众多,尤其江南古镇,每一个古镇都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还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意境,而且每一个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一个古镇。但是在国内众多的古镇当中,有一个古镇在明清两个朝代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被誉“全国进士第一镇”,也是国内所有古镇当中文化底蕴最为丰富的一个古镇,晋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而且不收门票,对外免费开放,它的名字——河下古镇,却鲜为人知。
河下古镇位于我国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的江苏省淮安市,坐落于淮安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这里历史上曾名为北辰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是我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凿也造就了沿岸很多著名的城市和古镇,河下古镇就是大运河“开凿”出来的古镇,距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公元前486年,为了有利于向北方军队运送粮草、输送物资,吴王夫差开凿了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在淮安城北河下与淮河相接。在公元605年,隋炀帝主张并开凿了大运河沟通江淮的水路交通。河下古镇成为淮安乃至全国重要的商埠,在当时沿海各地所产淮盐,全部运到河下这里然后再销往全国各地。明末清初,来自山西、陕西、安徽、江西、福建等各大省份的商贾,纷纷来到淮安这里投身于盐业,并逐渐举家搬迁定居淮安,河下古镇成为大运河岸边重要的商埠聚集地。
河下古镇是楚州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至今整个街区仍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石板路贯穿古镇每一条古街道,历史风貌基本保存完好。河下古镇的每一条街巷都有着名人的身影,每一座桥梁都记载着古镇的发展变迁,每一块青石板路都承载着历史的车轮,是全国所有古镇中文化底蕴最为丰富的一个。明清两代,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还有状元一名、榜眼两名、探花一名,不仅是“全国进士第一镇”,而且是“三鼎甲齐全”的历史名镇。
河下古镇不仅是明清两代出过67名进士成为“全国进士第一镇”,而且这里可以说是历代皆有名人。秦汉时期‘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的著名军事家韩信,文学家枚乘、枚皋父子,留下“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千古名句的唐代诗人赵嘏,“巾帼不让须眉”的宋代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明代有文学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等等都是出生这里,河下古镇是名副其实的“名人志士之乡”。
在历史的发展变迁中,河下古镇也经历过历史的兴衰。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河下古镇应运而生,成为一个因水运而兴的古镇,也是因水运而衰的千年古镇,鼎盛时更是有“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之美誉。时至今日,这座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镇河下,它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依然是楚州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至今整个街区仍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古镇里清代以前的建筑占七成以上,民国以前的砖木结构的古民居比比皆是,青石板路贯穿每一个街道,历史风貌基本保存完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8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