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家庭剧聚焦高考,加上妻子这两年一直关注各省高考状元,对我们这种二孩家庭来说,颇具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在中国,有一个话题永远是热点,似乎无论怎么谈,都永远找不到这个话题的标准答案。这个话题就是——教育。
到底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才算是对孩子负责,在这张白纸上画上美好的几笔,为他们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呢?
1.父母的教育背景高低,直接决定孩子的个人发展
现代的父母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孩子们未来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这也是中国会越来越强大的底气。
有大神做过分析证明,父母的教育背景大概率上对孩子是影响是“正相关”的,特别是在中国社会,这个影响会更重——父母成绩在前4%的前提下,孩子80%概率在前17%,实际上这个比率已然非常可观。
2018年最“网红”的北京的文科状元熊轩昂的一番言论,成了网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瞬间戳疼无数国人的心。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受教育程度更高的父母对于孩子的选择更包容更开放,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会更开心。
很多人都会举例子,某某父母小学毕业,孩子上了清华。我们要明白,这些故事之所以被加大报道,正是因为他们是极端个例。不妨查一查,上世纪清华毕业的那批人,他们的孩子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
他们会知道初中阶段孩子应该读什么课外读物;会告诉孩子985这个title有多么重要;也可以告诉孩子在某一件事失利后我们还有其他选择。
教育背景并不全都是读全日制到了什么程度,也可以脱产、自学。所以,《小欢喜》告诉我的道理:学习改变命运真不是一句空话,现在继续努力读书,并培养孩子喜欢读书,永远都不算晚。
2.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一生
《小欢喜》里面提到的教育理念“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
孩子的过错,不在爷爷奶奶,不在外公外婆,都在我们俩身上。父母的性格,是能倒映到孩子身上的。
父母是家庭氛围的直接制造者。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习惯。
孩子成长的好与坏,是从小养成的习惯造成的。而父母,作为家庭氛围的直接制造者,是孩子的重要示范。平日里的一举一动,哪怕一个小细节,说不定都会通过孩子眼里,进入心里,被潜移默化,形成习惯。
为孩子做个好示范,以其身之正,教他们刚正之人生、行正道大道;为他们的未来打算,让他们有机会阅览世界、行走江湖、快意人生。也许,这就是重重的父母之爱。
也许,谁也不愿意有一个扶不起的人生,一段缺失的教育,一个错过的遗憾。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缺失了最重要的示范,毁灭的是孩子的一生。10年、20年,孩子的成就差距,自见分晓。
3.父母的三观,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孩子不仅外表会遗传父母的,脾气性格也会遗传,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大多数父母的命运,有时就是孩子的命运。
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要想孩子将来好命,父母的起跑线要高,三观要正。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生的老师。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早、最大、最久的就是原生家庭。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家庭教育确定了孩子最初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大学》《中庸》等“启蒙类”书籍,首先就是匡正人的三观。其中《大学》就提出了: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而洛灵小朋友两岁时开始背诵的《三字经》和未学的《弟子规》里,都将“正三观”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养不教,父之过。”父母对孩子三观影响有三个方面:对世界的感知、对真相的辨别、对教育的态度。
真的,孩子会以父母的形象作为榜样。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给孩子梳理一个好的三观,真的对孩子有很大影响。
常听说某人三观不正,令人气愤不已。而当我面对洛灵和星然时,又总在想:既然我们讨厌三观不正的人,那就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讨厌的人。若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培养出都是三观正的孩子,中国的伟大复兴不就指日可待吗?这也是我们在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构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4.每一个有出息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用心的父母
网上有一段陈美玲关于教育孩子的视频很火:《为了孩子的聪明健康成长,陈美玲告诉你哪10件事情不要做》。这是回应孩子的标杆。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子女的教育问题,永远触动着每一个家长最脆弱的神经,曾经看过一个关于子女教育的问卷调查,问的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你愿意付出什么?”
每个家长几乎给出了大致相同的答案:省吃俭用、拼命挣钱、买学区房、上大城市户口、送孩子上早教课、上最多的辅导班、上私立国际学校、送孩子出国留学。
“赢在起跑线上”像一个紧箍咒,是一根抽动所有父母为之疯狂旋转的藤条。
难怪有人说,父母的努力,才是孩子教育最好的起跑线。
父母能提供的资源,决定了孩子将来教育投入的方向、力度,而父母拥有的经济能力,学识修养,道德三观,眼界品味,决定了孩子的起点。
任何一个出色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用心的父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78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