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凤凰古城的向往,大概在阅读了沈从文的《边城》之后就开始了,一个美丽而又带着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一个宁静秀美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没有扣人心弦,跌宕曲折,却感人至深,人性自然之美充溢在那个湘黔交界的大山深处,其纯朴的风土民情养育了一方人杰地灵,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且不必说,沈从文以及笔下塑造的人物形象们,其实就是绣在凤凰古城的文化密码。络绎不绝的人流,除了来此感受湘西和谐世界的生命形态、山川的秀美,我想更是为了感受大师的灵气和对凤凰古城历史虔诚地追溯。
穿越在湘西一重一重的大山之中,对于凤凰的初步印象已经在《边城》中完成。且不管它如何像出水芙蓉一般清丽,明净,又带着苗家土族的风情,招魂一般让人魂牵梦萦。直至凤凰古城真正出现在我眼前,黄昏中的凤凰古城笼罩在一层薄雾的氤氲之中,竟然像一位蒙了面纱的苗家姑娘,初看朦胧,再看惊艳,而后心动不已了。
古老的沱江从湘西群山沟壑之间蜿蜒而行,在凤凰古城这里做了停顿。不,他只是放缓了脚步,因为江岸两边高低错落的吊脚楼层层叠叠,它像一段叠起的历史,或者更像一个静止的物象,需要一面镜子来照耀。那些发生的事,曾经的人物,需要沱江来做一些勾陈。
作为一个历史名城,一半风景,一半文化。仿佛处处潜藏着迷人的气息。行走在凤凰古城,常常感觉是在现实与往事的徘徊之中。那些被踏得光滑的不太规整的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古色古香,逼仄幽长,直接把人引向一个纵深,从民国或者更久远的时代,那些讲着湘西方言的女子,带着水的灵动和升腾的飘然,从某一大门进出,或者从某一扇窗户探出头来,冲你一个明明朗朗地笑。不管是某大户人家的小姐还是丫头,她们都晕染了深幽古城的质朴和婉约,带着羞涩的笑容,清清浅浅一如开在那些斑驳墙壁缝隙中的一朵黄花,散发着幽幽岁月的光华。
但是这些幻象在我接近沈从文故居的时候,消逝了。
入夜,我造访了沈从文故居。
这是一个看似平常的老宅,仿佛已经沉睡。大门高挑着的灯笼发出幽暗的红光,照着静止的房屋,那扇厚重的木门里头当年曾经住着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他的思想在这里启蒙,那时的“翠翠”尚未萌芽,爱情也未曾光顾过这里的,但文学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得到浸润滋长,成就了当代一代文学大师。如今的凤凰古城因沈从文而活着,当然,如果不曾出现过沈从文,凤凰古城还是凤凰古城,但一定是少了灵魂的凤凰。我做此番冥想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走过来,他们定是追随着文学的气息来瞻仰大师的足迹,然后和我一样带着一颗不可名状的心情离开。
古城的确已经睡着了。那些暗红的灯笼照着古老的静寂沉思在屋檐之下。但古城也睁着一只只眼睛。穿过一条又一条狭长的石板街道,偶尔一两盏昏黄的灯光之下,便是一间雅致的书屋,不显山不露水,也许它等的就是远道而来的归人,来还是不来,都在那里。定睛一看还真有那么几个人影安安静静坐在角落,挑灯夜读。我想,去凤凰的人不少都是寻着这隐隐的一抹书香去的,在潜意识里将一些过去和未来安插在一个朦胧的世界,或许只有书香才能唤醒徘徊在深夜里游走的灵魂。
古城明明醒着,在江边。这里景观灯如天上璀璨的星辰,将两岸层层叠叠的吊脚楼和流淌着的沱江连接起来,就是一个摇曳多姿,流光溢彩的立体凤凰古城了。凤凰古城的房屋依山而建,沱江从中间流过,整个凤凰古城像是浮现在粼粼波光中的一个天上街市,穿行其中的人犹如天人。那些笑声和低语明明穿透耳膜从摇曳着的街市中传来,那一座座通向彼岸的幸福之桥上流连着的对对恋人,脸上泛着幸福的光彩,他们的爱情定是要经过这样的形式来寓意心心相连的永恒。因此我认为,凤凰多半是适合恋人的,他们在沿江两岸走过,便将幸福的足迹留在了这个爱情之城。
凤凰是不夜之城,那些沿江而设的酒吧,白天悄没生息,一入夜便发出闪烁的霓虹,燕舞笙歌,将一座老得昏昏然的凤凰古城又活转过来,并焕发出另一种光彩。轻柔的音乐响起,一如那些迷离的眼神,穿过两岸的林立,将一颗多情之心、柔婉之心,暧昧之心抛洒在了沱江,顺流远去。因此,凤凰不再是那个淳朴得没有一点涟漪的凤凰了。事物总是在变化,凤凰也在变,它的商业化,是历史行进的必然。
在凤凰古城,不停地行走,行走,走每一条石板路,走每一个小巷,每一个深藏故事的寨子。走长长的沱江沿岸,似乎只有走着,才能追溯一个久远的凤凰古城,才能感受到一个奔流不息的凤凰古城,充满活力的凤凰古城。它从遥远的苗家土族而来,一个扭身,它又将湘西文化精粹经由沱江之水捎向更广阔的湘西大地。凤凰古城,成了湘西不朽的传说。
凤凰,在半睡半醒中送走夜晚,迎来了晨曦。
在沿江的窗里看凤凰古城,飞檐翘角,半壁青山,犹抱琵琶半遮面,很不尽兴。趁别人还在梦里,我沿着江岸行走,仿佛每一块砖都是有记忆的,引领着我,穿过虹桥,万寿宫,夺翠楼,在浣衣女子木槌有节奏的击打声中,在荡漾着的一圈圈水的波纹中,古城从沉睡中醒来,揉揉惺忪的眼,山明水静。动态的凤凰,静态的凤凰,通过黛的瓦,灰色的墙,木质的雕花木窗,以及古城背后林立的苍翠,倒影在沱江之上,宛如一幅充满湘西风情的水墨画。这时的古城是安静的,我看到一个安静的凤凰古城比较起流光溢彩的古城更感觉到它的真实。其实,美的东西是需要静静观赏的,它的美,就在于它的孤独。一个人,一座城,一条江,此时好像就是小城的全部。就像翠翠和一条船,一个渡船的爷爷,日子就这么简单而富足。
走到小桥尽头,一位阿婆背着满背篓的花环迎过来向我兜售,她说的话我半懂不懂,但大致明白,说是天没亮就去采摘带着露水的鲜花做成的花环,新鲜得很,我拿着闻了一下,香气扑鼻,花瓣上果然还有未干的露水,但我还是委婉地拒绝了。她身后的阿公笑笑,接过花环,顺势戴在了阿婆的头上,阿婆嗔怪着闪避不及,脸上却笑得跟一朵花一样,这样的画面久久萦绕在我脑子里,古老的沱江,古老的凤凰,还有这老夫妻,他们经过岁月的洗礼,留下大美和拙朴,而这个早晨的一幕,谁说我看到的不是爱情最美的样子呢?
凤凰古城,自然美在它的山水,它的人杰地灵,支撑这这份“古”的韵味还在于它的记忆,《边城》里的那份淳朴和安然,谁说不是这块土地上原本最直接的面貌呢?我们从遥远的地方而来,领略它厚重的文化和历史,追寻一份感动,涤荡一下心灵。如此,便不虚此行了。
在天光之下打量凤凰古城,恰如一个美丽清纯的女子,远山是她的霓裳,沱江是她的明眸。她是沈从文笔下的一段湘西往事,是欸乃一声的离岸小船,是浮在沱江之上密密麻麻的吊脚楼,是苗家妹子甜甜的山歌。
凤凰古城,是我山一程水一程的一眼万年。
作者简介:李梅,籍贯四川,现居新疆库尔勒市,巴州作协会员、新疆诗词学会会员。作品主要发表于本土报刊杂志、以及网络公众平台。坚持用文字记录生活,用心感悟美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37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