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资治通鉴》观感

《资治通鉴》观感

一部《资治通鉴》在玩玩打打中,终于啃完了。因基础差、爱好多、玩性大,竟然用了三年的时间,实在让人汗颜。读了一部大书,不写点什么好象说不过去。俺也不免俗,还是写点吧。但写什么呢?却不知所云!

《通鉴》成书于北宋神宗年间,记载了上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命韩、赵、魏为诸侯到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世宗柴荣去世。共计1362年的历史。全书294卷,300余万字。其中,有趣的人、精彩的故事,犹如繁星,不胜枚举。此为不知云何。读完全书,其中的人或事已忘十之八、九。此为不知所云。

虽不知所云,但还是觉得受益非浅。《通鉴》是我目前为止读的最有意义的一部书。真想在有生之年能再看几遍。读完此书最大的收获是发现自己读书少,等我把我想看的书看完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读到它。

孔圣人年十五而有志于学。有志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人之学、君子之学。后终成万世师表。而吾生无异象、成无所长、作无所成,虚度半生,年近知天命,乃有兴趣触及大人之学,实在是惭愧。

《通鉴》因“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由宋神宗赐名。以大学者司马光为首的儒生们撰写《通鉴》的主要功用是写给皇帝们看的。向他们灌输儒家观点。希望他们以儒家思想治国,造福天下。既然如此,一个平头百姓看此书,那不是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吗?这是我周围不少人的看法。我不想解释。乐在其中。有时做别人眼中的另类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我这个年纪,再怎么看书,再怎么努力学,恐怕对我没有什么实际功用了。即不能给我带来好的职位,更不能增加我的收入。很多人都会认为,年龄大的人再读书就没有用了,晚了。这才是大错!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是修正自身错误的过程。所以夫子在《论语》中对学习的论述,强调地最多的是一种向学的状态。他最推崇的颜回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二过”。 《论语》对学习成就和功用谈得很少。所以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们世俗之人,只有书能让你明心见性,能让你活得更通透。如果让自己能活到,儒家所说的“外王内圣”的君子境界、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佛家所说的“开悟”获得“大智慧”的状态。能说读书无用吗?庄子云: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大学之道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者正道。《通鉴》虽然讲的都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但其根本都在前面的学养功夫。看多了《通鉴》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败,自然会对学养功夫多一层认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就象数学题里面的公式,而《通鉴》里面的是非、成败就象一道道应用题,在反复论证着公式的正确性。因此,看完《通鉴》后,即使你将里面的事忘光了,你还是会感到收益非浅,你离道就更近一步。这有点《倚天屠龙记》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拳的意思,忘记招式,通晓原理。

《通鉴》和《史记》为我国史学双壁。对后世影响极大。绝对的经典。读书就是要读经典。只有经典才有它应有的厚度。它有足够的厚度让读者挖掘。能让读者每读一遍,都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能给读者足够思维空间,让读者见仁见智。读书还要读原版。这样才不失原意,才能有自己的理解。现而今,有太多的书只是在向你灌输他的观点,没有留给你自由思想的空间。这样书纯洗脑,不看也罢。

本人读的《通鉴》版本,美中不足的是,虽然是古文,但是是简体字。为什么这样说呢?对于象我这种基础差的人,《通鉴》里面有大量的字不认识,需要查字典。当时记住了,过后不久又忘记了,需要重查,浪费时间。简体字的表音、表意、表形的功能比繁体字查远了,相反还不利于记忆。我不知道简化汉字是进步还是倒退。

在读《通鉴》的时候,我经常一坐就一、二个小时不动。我周围的很多人,都觉得奇怪。他们奇怪的是:“一个怪人,读一本少见而无用的书,还好象是蛮用功的样子。然并卵。”殊不知,我乐在其中。看到精彩处,就象一个正在打电动的少年,有尿都憋着,等通关以后再尿。在别人眼中,我这是在用功,是在做一件很吃亏的事。他们哪里知道我这是在享受。现在才体会到夫子所说的“乐于学”的状态(虽然我不能确定是不是),才知道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才知道油墨的臭味为什么香。《通鉴》快读完的时候,我真的是不舍得看了。就象一场盛宴已经到了尾声。我不知道下一次有这种感觉会在什么时候?

《通鉴》看完了,在写此文的今天,在网上拍了一套二十四史。以我的坏货水平和速度,我想这一辈子能够看完的书大概买的差不多了吧!

八十岁学吹鼓手。基础差、天赋差、无名师、无同道好友、不勤奋。所以想有所成就,达到什么水平,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我还是很享受一种不带功利的学习状态,希望能一直走在向学的路上。达到什么水平不是我追求的。

人活一世,总得留下点什么?古人云,财富传家,富不过三代。只有精神和文化,才是传家宝。我无财富传家,精神和文化更谈不上。我只希望向学的态度,能影响吾之后辈于万一,我愿足已!

临文絮叨,有污尊聪。

诚明妙僧

二零一八年八月七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3167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