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很火的动画短片《你剪掉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仅8分钟,没有一句台词,却获117个奖项提名,斩获64项大奖,社交网站超过1200万次观看。不仅刷爆了父母的朋友圈,还引起人们对教育的思考和热仪。
短片展现的是我们平凡人的普通生活。
早晨,爸爸在孩子的嬉闹中,一本本地往孩子书包里装了很多本书,小家伙当然被书包压得左摇右晃。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整个世界一片灰白,周围的一切死气沉沉,人们面无表情,似乎也漫无目的。但在街角却有一个独特的人,他自我陶醉地在一棵大树下拉着小提琴,一下子吸引住了小家伙的目光,他兴奋地冲到拉琴人的面前,模仿他的姿态。
这时爸爸却递过来书包,提醒他学校才是他应该去的地方。小家伙不情愿地到了学校,在画纸上画出那个拉琴人,老师却指着ABCD,提醒他这才是他应该学的东西。孩子在学校接受无差别的教育。而上班的爸爸也过着一成不变的工作,早被磨平了棱角,褪去了本来的色彩。
孩子将画拿给爸爸看,以为会得到赞扬,爸爸却皱起眉头,孩子很失落。
日复一日,孩子依然对拉琴人充满好奇,却一次次地被爸爸拉回送去学校。渐渐地,孩子屈服了。他每天伸开双臂,迎来的不是飞翔和拥抱,却是沉重的书包。
孩子每天按部就班的学习,但他却不快乐,爸爸似乎没有察觉有什么不妥。直到他再次翻看孩子的作业本才恍然大悟。
爸爸牵着孩子,去找那个拉琴人,但拉琴人早已不在。孩子失落万分,转身就要离开,这时候,爸爸突然站到拉琴人的位置上,非常投入地扮演那个拉琴人,完全不顾周围人的眼光。孩子开心不已。短片结束。
短片采用开放性结尾,给观看者很多想象的空间。回到现实,爸爸是继续之前的灰白生活,还是为自己为儿子做出改变?
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影片中前半部的父亲。拼了老命地去让孩子活成我们自己喜欢的样子,过我们自己向往的生活,却忽视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当孩子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得到快乐的是父母,而大人也应该停下来弯下腰蹲下来,倾听一下孩子的内心,他是否真正快乐。影片中感人的是父亲终于愿意不顾周围的异样眼光,去填补那个追梦人的角色,他迈出了这一步不仅是为孩子,他自己也得到了解脱。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宋倩和女儿乔英子观众议论的最多,现实中也可以反映出很多问题。妈妈为了女儿赴汤蹈火,女儿却被压得喘不了气。
孩子和父母之间理想的关系是朋友关系,而不是强压强给。我们供他吃饱穿暖,但这应该是不计回报的义务,想让他展翅飞翔,我们就要让他长出翅膀,给他自由,他才能自由翱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31384.html